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举”的成语大全(197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举踵思慕、不可枚举、一举手之劳等含“举”的成语197个,其中“举”开头的78个,“举”结尾的49个,“举”在中间的70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举”开头的成语

1、举踵思慕[jǔ zhǒng sī mù]

【解释】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思慕:思念。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出处】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2、举步如飞[jǔ bù rú fēi]

【解释】形容走的很快。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十二回:“宗保举步如飞,向马后赶上,踊身一跃,跳上了马,绰枪左挥右刺于殿前,往来一巡。”

【示例】铅条日通加重来,路也日逐加远来,熬炼得一年半载,解放铅条,便举步如飞,行及奔马,岂不妙哉。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八十一回

3、举首奋臂[jǔ shǒu fèn bì]

【解释】举:抬起;奋臂:有力地高举手臂。形容精神奋发。

【出处】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4、举手投足[jǔ shǒu tóu zú]

【解释】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示例】给老幼妇孺让座是举手投足的事情。

5、举手扣额[jǔ shǒu kòu é]

【解释】举手拍额,表示庆幸。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秦氏建康永宁庄有牧童桀横,常骑巨牛纵食人禾麦。民泣请不悛,但时举手扣额,訢于天地。”

6、举止失措[jǔ zhǐ shī cuò]

【解释】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

【示例】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7、举眼无亲[jǔ yǎn wú qīn]

【解释】抬头看,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孤单无依,人地生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你日后必定有个好人家,好女婿,决不像我这样守活寡,举眼无亲,叫人家骑上头来欺负的。”

8、举一废百[jǔ yī fèi bǎi]

【解释】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百废百也。”

【示例】其如举一废百,当从者寡,当违者众。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

9、举措有适[jǔ cuò yǒu shì]

【解释】指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出处】《后汉书·列女传》:“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

10、举措不定[jǔ cuò bù dìng]

【解释】举措:行动。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犹豫不决。

【示例】我被他搞得举措不定了。

11、举不胜举[jǔ bù shèng jǔ]

【解释】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示例】他的先进事迹举不胜举。

12、举步生风[jǔ bù shēng fēng]

【解释】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13、举错必当[jǔ cuò bì dàng]

【解释】当:恰当。指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14、举案齐眉[jǔ àn qí méi]

【解释】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示例】次日,蘧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15、举仇举子[jǔ chóu jǔ zǐ]

【解释】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示例】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 ——唐·韩愈《送齐滜下第序》

16、举重若轻[jǔ zhòng ruò qīng]

【解释】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示例】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举重若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 ——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17、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解释】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示例】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 ——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18、举贤任能[jǔ xián rèn néng]

【解释】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示例】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19、举足为法[jǔ zú wéi fǎ]

【解释】形容人的行为高尚,为后人所效法。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示例】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旧唐书·韩愈传》

20、举国一致[jǔ guó yī zhì]

【解释】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示例】我们要力争举国一致抗击“非典”

21、举如鸿毛,取如拾遗[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

【解释】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出处】《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22、举目千里[jǔ mù qiān lǐ]

【解释】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出处】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23、举觞称庆[jǔ shāng chēng qìng]

【解释】觞:古代盛酒器。举杯庆贺,表示喜悦。

【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我所生五子,皆有国器,并膺宠爵,每语夫人崔氏,言及于此,未尝不举觞称庆。”

24、举直厝枉[jǔ zhí cuò wǎng]

【解释】起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同“举直错枉”。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25、举大略细[jǔ dà lüè xì]

【解释】提出重大的,舍弃细小的。指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善于抓重大问题。形容人有气魄,有胆识。

【出处】《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

26、举国上下[jǔ guó shàng xià]

【解释】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出处】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示例】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喜获金牌,举国上下欢腾一遍。

27、举直错枉[jǔ zhí cuò wǎng]

【解释】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出处】《论语·为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何晏集解引包咸曰:“错,置也。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

【示例】举直错枉,谭思旧制。 ——《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

28、举枉措直[jǔ wǎng cuò zhí]

【解释】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示例】可不道举枉措直民不服。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

29、举世无敌[jǔ shì wú dí]

【解释】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出处】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示例】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做到举世无敌。

30、举首戴目[jǔ shǒu dài mù]

【解释】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

【出处】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31、举鼎绝脰[jǔ dǐng jué dòu]

【解释】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出处】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32、举世瞩目[jǔ shì zhǔ mù]

【解释】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战国·楚·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示例】中国的改革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33、举要治繁[jǔ yào zhì fán]

【解释】要:主要部分;治:治理;繁:芜杂。指做文章时,应抓住重点,把芜杂的部分加以修改。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34、举手加额[jǔ shǒu jiā é]

【解释】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出处】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示例】张员外看罢,举手加额道:“郑家果然发迹变泰,又不忘故旧,远送礼物,真乃有德有行之人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一

35、举世无比[jǔ shì wú bǐ]

【解释】人世间没有可以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稀有少见。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卷庚:“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

36、举手摇足[jǔ shǒu yáo zú]

【解释】摇足:晃脚。举举手,晃晃脚。比喻时间短促。

【出处】明·归有光《送太仓守熊侯之任光州序》:“若军兴之际,赏罚注措,一举手摇足之间,而死生存亡于是焉系。”

37、举前曳踵[jǔ qián yè zhǒng]

【解释】曳:拖;踵:脚后跟。拖着脚后跟向前迈步。形容谨慎小心,缩手缩脚的样子。

【出处】《礼记·玉藻》:“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示例】如有循,记所谓举前曳踵。 ——宋·朱熹《论语集注》卷五

38、举十知九[jǔ shí zhī jiǔ]

【解释】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出处】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示例】德才兼备,举十知九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39、举措失当[jǔ cuò shī dàng]

【解释】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出处】《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示例】敌军调动忙乱,举措失当,两队优劣之势,也就不同于前了。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40、举偏补弊[jǔ piān bǔ bì]

【解释】弊:弊端,毛病。指出偏差疏漏,补救缺点错误。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举偏而补弊,盖自舜之命夔已如此。”

【示例】凡事只举偏补弊,防微杜渐,销患于冥冥,若待显著而后治之,则难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

41、举手可采[jǔ shǒu kě cǎi]

【解释】一举手就可拿到。比喻极易取得。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慈传》:“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42、举世皆知[jǔ shì jiē zhī]

【解释】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43、举棋若定[jǔ qí ruò dìng]

【解释】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出处】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44、举纲持领[jǔ gāng chí lǐng]

【解释】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45、举止不凡[jǔ zhǐ bù fán]

【解释】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示例】太子见那女子举止不凡,吩咐内侍不许罗唣。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46、举直措枉[jǔ zhí cuò wǎng]

【解释】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示例】读孔圣之微言,思举直而措枉;观王珪之确论,欲激浊以扬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47、举世混浊[jǔ shì hún zhuó]

【解释】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示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史记·伯夷列传》

48、举善荐贤[jǔ shàn jiàn xián]

【解释】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出处】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第四折:“他被窝儿里献利便,枕头上纳陈言。义子贼臣掌重权。那里肯举善荐贤,他当家儿自迁转。”

【示例】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49、举无遗算[jǔ wú yí suàn]

【解释】举:提出;算:谋算、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示例】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晋书·袁環传》

50、举国若狂[jǔ guó ruò kuáng]

【解释】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示例】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51、举要删芜[jǔ yào shān wú]

【解释】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岑文本谓人曰:‘吾见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52、举止娴雅[jǔ zhǐ xián yǎ]

【解释】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示例】所以窦氏不仅容貌出众,而且举止娴雅,温柔大方,美而不媚。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六章

53、举目无亲[jǔ mù wú qīn]

【解释】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示例】他到得京里,是举目无亲的,自然留他住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54、举手之劳[jǔ shǒu zhī láo]

【解释】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示例】做好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

55、举世无伦[jǔ shì wú lún]

【解释】伦:伦比,类比。人世间没有可以没有可以类比的。形容稀有少见。

【出处】唐·白居易《画竹歌序》:“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世无伦。”

56、举措不当[jǔ cuò bù dàng]

【解释】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出处】《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示例】倘若说他举措不当,劝谏几句,他便要大发脾气,罢官的罢官,放逐的放逐。 ——金庸《天龙余部》第四十九章

57、举笏击蛇[jǔ hù jī shé]

【解释】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手板将蛇打死。比喻有胆识。

【出处】《宋史·孔道辅传》:“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

58、举无遗策[jǔ wú yí cè]

【解释】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示例】盖举无遗策,而天下皆知其不可当也。 ——宋·陈亮《邓禹》

59、举动荆棘[ju dong jin ji]

【解释】一举一动,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比喻不能随意,事事都遭威胁。

60、举例发凡[jǔ lì fā fán]

【解释】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示例】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61、举止自若[jǔ zhǐ zì ruò]

【解释】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示例】遇到很大的变故他都能举止自若。

62、举手相庆[jǔ shǒu xiāng qìng]

【解释】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出处】明·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63、举鼎绝膑[jǔ dǐng jué bìn]

【解释】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示例】举鼎绝膑,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64、举酒作乐[jǔ jiǔ zuò yuè]

【解释】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

【示例】政和礼局定饮酒祭降之节,与举酒作乐器用之属,并参用辟雍宴贡士仪,其有古乐处,令用古乐。 ——《宋史·礼乐志》

65、举止大方[jǔ zhǐ dà fāng]

【解释】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示例】他举止大方,风度翩翩。

66、举鼎拔山[jǔ dǐng bá shān]

【解释】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示例】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

67、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解释】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出处】《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示例】举足轻重,动关大局。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

68、举世莫比[jǔ shì mò bǐ]

【解释】人世间没有可以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稀有少见。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卷乙:“朱敬则,亳州永城人也,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是六所,今古无之。”

69、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

【解释】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示例】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举棋不定。 ——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70、举贤使能[jǔ xián shǐ néng]

【解释】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71、举止言谈[jǔ zhǐ yán tán]

【解释】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示例】那做人的一切举止言谈,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72、举措必当[jǔ cuò bì dàng]

【解释】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73、举错动作[jǔ cuò dòng zuò]

【解释】举错:措施。指举止行动。

【出处】《汉书·匡衡传》:“举错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

74、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75、举世无双[jǔ shì wú shuāng]

【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示例】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76、举踵思望[jǔ zhǒng sī wàng]

【解释】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77、举目皆是[jǔ mù jiē shì]

【解释】抬头看满眼都是。形容数量多。

【示例】这种黄色的小花在草原上举目皆是。

78、举首加额[jǔ shǒu jiā é]

【解释】举:抬起;额:额头。拱手与额相齐,表示喜悦庆幸。

【出处】宋·司马光《谕若讷》:“上乃飞白‘安静’二字,以赐若讷,若讷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

“举”结尾的成语

1、不可枚举[bù kě méi jǔ]

【解释】枚:个。不能够一个个地列举。形容数量、种类极多。

【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示例】待罪一年有余,职之罪状殆不可枚举。 ——明·袁宏道《去吴七牍·乞归稿一》

2、兔死凫举[tǔ sǐ fú jǔ]

【解释】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3、高蹈远举[gāo dǎo yuǎn jǔ]

【解释】意为隐居避世。

【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示例】是以高蹈远举,全身远害,飘然不恋爵禄,走上太行。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五十八回

4、待机再举[dài jī zài jǔ]

【解释】举:行动。等待时机然后再行动。

【出处】穆欣《南线巡回·粤桂大围歼战》:“他曾妄想……保住残部待机再举。”

5、百废咸举[bǎi fèi xián jǔ]

【解释】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明·刘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记》:“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废咸举。吏民顺令,如臂使指。”

6、援引荐举[yuán yǐn jiàn jǔ]

【解释】荐:推荐。引进和推荐人材

【出处】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于衡门之下。”

7、按兵不举[àn bīng bù jǔ]

【解释】犹按兵不动。

【出处】元·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无名氏《精忠记·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示例】侯虎曰:‘西伯侯姬昌好生可恶!今按兵不举,坐观成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回

8、龙兴凤举[lóng xīng fèng jǔ]

【解释】比喻王者兴起。

【出处】《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喢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

9、百务具举[bǎi wù jù jǔ]

【解释】各种事务全都兴办。

【出处】《明史·沐英传》:“在滇,百务具举。”

10、百废具举[bǎi fèi jù jǔ]

【解释】指许多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兴办。同“百废俱举”。

【出处】宋·王明清《挥麈录》卷一:“吴明可帅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

11、轩轩韶举[xuān xuān sháo jǔ]

【解释】仪态轩昂就像朝霞飘举蓝天似的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

12、轻徙鸟举[qīng xǐ niǎo jǔ]

【解释】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

【出处】清·梅曾亮《书李林孙事》:“河南路四通,轻徙鸟举不可制。”

13、飙发电举[biāo fā diàn jù]

【解释】形容声势迅猛。

【出处】《明史·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示例】德参赞飙发电举,而额经略节制山立,谋勇相资,卒戡大难。 ——清·魏源《圣武记》卷宗十三

14、百端待举[bǎi duān dài jǔ]

【解释】面端:百种;举:举办。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示例】地震过后,百端待举,大家要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

15、首唱义举[shǒu chàng yì jǔ]

【解释】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出处】《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16、不胜枚举[bù shèng méi jǔ]

【解释】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示例】真是钉子之多,不胜枚举。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17、管窥筐举[guǎn kuī kuāng jǔ]

【解释】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三国志·蜀书·?正传》:“子虽光丽,既美且绝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18、唯才是举[wéi cái shì jǔ]

【解释】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

【出处】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示例】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唯才是举。 ——《北史·高允传》

19、在此一举[zài cǐ yī jǔ]

【解释】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示例】擒拿杨么,在此一举。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三回

20、高飞远举[gāo fēi yuǎn jǔ]

【解释】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示例】中多可用之材,而视此畏途,高飞远举。 ——明·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

21、百废俱举[bǎi fèi jù jǔ]

【解释】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

【示例】‘百废俱举’的平均主义思想,以及与此相关联着的不合边区实际的‘正规化’思想,成了贯彻精简政策与集中力量于两大任务的绊脚石。 ——《解放日报》1942.12.23

22、百堕俱举[bǎi huī jù jǔ]

【解释】堕:荒废;废弃。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钱基博《吴禄贞传》:“在边三年,百堕俱举,而刊有《延吉边务报告》四册,则其客江阴章钟祚搜辑禄贞在边之书牍也。”

23、轩然霞举[xuān rán xiá jǔ]

【解释】轩然:高高的样子。象云霞高高飘举。形容人俊美潇洒。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令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示例】李白名播海内,玄宗见其神气高朗,轩然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

24、成败在此一举[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解释】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示例】这桩事,任大责重,方才一口气许了公婆,成败在此一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

25、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

【解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示例】事情并不象宋福想的那样轻而易举。 ——杨朔《渔笛》

26、举不胜举[jǔ bù shèng jǔ]

【解释】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示例】他的先进事迹举不胜举。

27、百凡待举[bǎi fán dài jǔ]

【解释】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出处】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

28、众擎易举[zhòng qíng yì jǔ]

【解释】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出处】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

【示例】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29、祁奚之举[qí xī zhī jǔ]

【解释】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出处】唐·姚元崇《答张九龄书》:“历官三朝,年逾一纪,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实有祁奚之举。”

【示例】又是臣门户子弟,堪任兖州刺史,公家之事,知无不为,是以敢希祁奚之举。 ——蔡东蕃《两晋演义》第四十六回

30、兔起凫举[tǔ qǐ fú jǔ]

【解释】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31、祁溪之举[qí xī zhī jǔ]

【解释】祁溪:春秋晋国人,推荐仇人和儿子接替自己的职务。指推荐贤才,不避亲仇,公平无私。

【出处】唐·姚元崇《答张九龄书》:“历官三朝,年逾一纪,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实有祁溪之举。”

32、超然远举[chāo rán yuǎn jǔ]

【解释】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出处】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33、首倡义举[shǒu chàng yì jǔ]

【解释】首倡:首先发动;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出处】《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沶乡令虞谭忠诚烈正,首倡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34、待时而举[dài shí ér jǔ]

【解释】待:等待;举: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再采取行动。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35、百废待举[bǎi fèi dài jǔ]

【解释】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举: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示例】惟荆州素称重镇,军兴以来,百废待举。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

36、知情不举[zhī qíng bù jǔ]

【解释】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不免。”

【示例】迨后听得连自己参劾了,道是通同作弊,知情不举的罪名,就知自己有些不便,镇日将大门紧关。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37、多此一举[duō cǐ yī jǔ]

【解释】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寅兄盛情,多此一举。”

【示例】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

38、同时并举[tóng shí bìng jǔ]

【解释】在同一时间内一起进行。

【出处】《清史稿·嵇璜传》:“以伏汛将至,近河诸地岁频歉,贫民甚多,谕疏筑诸工同时并举,以工代赈。”

【示例】若把新旧两种道德同时并举,岂不是认道德可以反背吗? ——俞平伯《我的道德谈》

39、人存政举[rén cún zhèng jǔ]

【解释】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示例】只这议论,都是认真担当天下事的文字,人存政举,便自易易。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

40、轻动远举[qīng dòng yuǎn jǔ]

【解释】指轻率出兵征讨无方。

【出处】《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

41、不遑枚举[bù huáng méi jǔ]

【解释】bù huáng méi jǔ

【出处】梁启超《噶苏士传》第四节:“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42、瞽言妄举[gǔ yán wàng jǔ]

【解释】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出处】《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43、不识抬举[bù shí tái jǔ]

【解释】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我这姐姐,那些儿不好、”

【示例】这贱人不识抬举。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44、言扬行举[yán yáng xíng jǔ]

【解释】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示例】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

45、不可胜举[bù kě shèng jù]

【解释】指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出处】明·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而其大较皆豪杰之士,道德充溢于中,事功见于当时。”

【示例】于卒后书致仕者,不可胜举。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身后请致仕》

46、惊人之举[jīng rén zhī jǔ]

【解释】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示例】我们期待你有惊人之举。

47、兴会标举[xìng huì biāo jǔ]

【解释】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48、土洋并举[tǔ yáng bìng jǔ]

【解释】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示例】我们采取土洋并举的办法来解决。

49、百废备举[bǎi fèi bèi jǔ]

【解释】举:兴办。一切被废置的事情全部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出处】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明年六月,百废备举,庙有新室,学有新含。”

“举”在中间的成语

1、一举手之劳[yī jǔ shǒu zhī láo]

【解释】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示例】他们一不高兴,就可以不说理由,只须一举手之劳,致出版事业的死命。(鲁迅《书信集·致黄源》)

2、龙举云兴[lóng jǔ yún xīng]

【解释】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出处】《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3、延颈举踵[yán jǐng jǔ zhǒng]

【解释】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示例】延颈举踵,喁喁然皆向风慕义。 ——西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4、轻举远游[qīng jǔ yuǎn yóu]

【解释】指避世隐居。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示例】服食三载,轻举远游。 ——《参同契》上卷

5、纲举目张[gāng jǔ mù zhāng]

【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示例】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 ——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6、大举进攻[dà jǔ jìn gōng]

【解释】大举:重大的行动。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

【出处】《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示例】敌人大举进攻,红军奋起反抗。

7、鸿鹄高飞,一举千里[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

【解释】鸿鹄:天鹅。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8、一举成名天下知[yī jǔ chéng míng tiān xià zhī]

【解释】举:举动、行动。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皆知。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示例】马前喝道状元归,雁塔挥毫题姓字,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第八出

9、时诎举赢[shí qū jǔ yíng]

【解释】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同“时绌举赢”。

【出处】《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五年》:“君必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往者君尝利矣,不作高门。前年秦拔宜阳,今年旱,君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故曰不时。”

10、一举成名[yī jǔ chéng míng]

【解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示例】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11、画眉举案[huà méi jǔ àn]

【解释】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出处】《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示例】奏晋交欢,喜兰闺芳质,玉堂名彦,看瑟调琴弄,画眉举案。 ——明·杨珽《龙膏记·错媾》

12、以言举人[yǐ yán jǔ rén]

【解释】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13、风举云飞[fēng jǔ yún fēi]

【解释】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

【出处】《宋史·乐志七 》:“神驾来思,风举云飞。”

14、飙举电至[biāo jǔ diàn zhì]

【解释】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15、远举高飞[yuǎn jǔ gāo fēi]

【解释】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示例】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点检人间今古,问论语为赢局,底是输棋? ——宋·吴潜《八声甘州·和魏鹤山韵》

16、拔山举鼎[bá shān jǔ dǐng]

【解释】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示例】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精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 ——《黑籍冤魂》第一回

17、毛举细故[máo jǔ xì gù]

【解释】毛:琐碎;细故:小事。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出处】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治有大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

【示例】而犹禽视息息,行尸走肉,毛举细故,瞻前顾后,相妒相轧。 ——清·梁启超《南学会序》

18、发凡举例[fā fán jǔ lì]

【解释】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

19、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wài jǔ bù qì chóu,nèi jǔ bù shī qīn]

【解释】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20、一举手力[yī jǔ shǒu lì]

【解释】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2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wài jǔ bù bì chóu,nèi jǔ bù bì zǐ]

【解释】举:推荐;避:避开;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2、推贤举善[tuī xián jǔ shàn]

【解释】推荐贤士,引进好人。

【出处】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示例】喜孜孜推贤举善,永绵绵龙虎风云。 ——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

23、百举百全[bǎi jǔ bǎi quán]

【解释】百:形容多;举:行动;全:完成。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出处】《三国志·魏志·郭嘉传》:“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示例】圣人相时而动,百举百全。 ——《晋书·慕容德载记》

24、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nèi jǔ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解释】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25、毛举细事[máo jǔ xì shì]

【解释】毛:琐碎;细事:小事。指烦琐地列举细微的小事情。同“毛举细故”。

【出处】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26、言语举止[yán yǔ jǔ zhǐ]

【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示例】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27、一举成名天下闻[yī jǔ chéng míng tiān xià wén]

【解释】举:举动、行动。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闻名。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示例】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28、霞举飞升[xiá jǔ fēi shēng]

【解释】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也指腾云驾雾。

【示例】我不相信道教的霞举飞升说法。

29、褎然举首[yòu rán jǔ shǒu]

【解释】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30、一举两便[yī jǔ liǎng biàn]

【解释】举:举动、动作。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5回:“又安众民之心,倘河近成功,也除通国大患,真是一举两便。”

31、包举宇内[bāo jǔ yǔ nèi]

【解释】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32、一举两失[yī jǔ liǎng shī]

【解释】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

【出处】《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示例】他干了一件一举两失的事。

33、高举远蹈[gāo jǔ yuǎn dǎo]

【解释】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34、口举手画[kǒu jǔ shǒu huà]

【解释】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示例】酒酣,为人称说古今成败废兴之故,口举手画,议论风生。 ——清·汪琬《彭公子篯传》

35、风举云摇[fēng jǔ yún yáo]

【解释】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唐·王勃《九成宫颂》:“风举云摇,历神都而一憩。”

【示例】赐金分帛奉恩辉,风举云摇人紫微。 ——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诗

36、一举千里[yī jǔ qiān lǐ]

【解释】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示例】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也。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

37、毛举糠秕[máo jǔ kāng bǐ]

【解释】毛举:琐碎列举。糠秕:谷类废弃不可食的部分。比喻不厌其烦地列举琐碎的事或没有价值的事物。

【出处】严复《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迹,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秕,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38、提纲举领[tí gāng jǔ lǐng]

【解释】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同“提纲挈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遇安禅师》:“提纲举领,尽立主宾,如何是主?”

39、一举三反[yī jǔ sān fǎn]

【解释】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14回:“私者公之析言,公者私之积名,要之一举三反,可以战夫索西谛矣。”

40、道不举遗[dào bù jǔ yí]

【解释】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示例】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41、兴灭举废[xīng miè jǔ fèi]

【解释】把已经消亡和废除了的重新兴办起来。

【出处】明·刘基《杞子来朝》:“胥教胥诲,以引以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

42、以党举官[yǐ dǎng jǔ guān]

【解释】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出处】《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43、齐眉举案[qí méi jǔ àn]

【解释】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示例】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44、祁奚举午[qí xī jǔ wǔ]

【解释】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

【出处】《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

【示例】父教子忠,古之善训。祁奚举午,义不务私。 ——宋·钱易《南部新书》

45、言谈举止[yán tán jǔ zhǐ]

【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示例】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 ——刘绍棠《蒲柳人家》

46、时绌举盈[shí chù jǔ yíng]

【解释】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

【出处】清·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

47、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

【解释】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48、一举两全[yī jǔ liǎng quán]

【解释】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示例】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49、百举百捷[bǎi jǔ bǎi jié]

【解释】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50、毛举细务[máo jǔ xì wù]

【解释】毛举:琐碎列举;细务:小事。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出处】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示例】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 ——《宋史·陈桷传》

51、毛举缕析[máo jǔ lǚ xī]

【解释】详细列举,详尽剖析。

【出处】宋·张孝祥《乞改正迁谪士大夫罪名札子》:“士大夫稍自振厉,不肯阿附,或小有违忤,则罗致之狱;毛举缕析,旁逮知旧,惧其不能废锢,必以赃私罪污之。”

52、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

【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示例】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53、荐贤举能[jiàn xián jǔ néng]

【解释】举:推荐。选拔推荐有都能有德行的人。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4、一举一动[yī jǔ yī dòng]

【解释】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示例】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55、轻举妄动[qīng jǔ wàng dòng]

【解释】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出处】《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示例】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

56、一举两利[yī jǔ liǎng lì]

【解释】举:举动、动作。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示例】老先生若肯重价买了,献与山相公,上可解前番之结,下可泄晚生之愤,诚一举两利之道。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七回

57、轻举绝俗[qīng jǔ jué sú]

【解释】犹言避世隐居。

【出处】《晋书·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斯盖道隆人逸,势使其然。”

58、中江举帆[zhōng jiāng jǔ fān]

【解释】中:到中心;举:升起,扬起。到江中心升起船帆。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59、刺举无避[cì jǔ wú bì]

【解释】刺举:侦察揭发;避:回避。侦察揭发不法行为,不回避权势。形容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出处】《汉书·盖宽饶传》:“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

60、束缊举火[shù yūn jǔ huǒ]

【解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出处】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釡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61、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nèi chēng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解释】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62、选贤举能[xuǎn xián jǔ néng]

【解释】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示例】他主张德政,主张选贤举能,主张大一统。 ——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

63、一举万里[yī jǔ wàn lǐ]

【解释】比喻前程远大。同“一举千里”。

【出处】《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64、高举远去[gāo jǔ yuǎn qù]

【解释】意为隐居避世。

【出处】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于二人,不能明白立功名,将高举远去以自异。”

65、龙举云属[lóng jǔ yún shǔ]

【解释】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66、高举深藏[gāo jǔ shēn cáng]

【解释】高高地举起,深深地躲藏。指避世隐居。

【出处】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三折:“者莫他高举深藏,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

67、时绌举赢[shí chù jǔ yíng]

【解释】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示例】盖言劳民伤财,时绌举赢也。 ——宋·郑兴裔《请罢建康行宫疏》

68、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wài jǔ bù yǐn chóu,nèi jǔ bù yǐn zǐ]

【解释】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史记·晋世家》:“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69、笃近举远[dǔ jìn jǔ juǎn]

【解释】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出处】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70、设张举措[shè zhāng jǔ cuò]

【解释】设:设置;张:主张;举措:举动措施。指所想所为的一切行动。

【出处】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长德时,天子以为宰相,宜参用道德人,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既谢辞不许,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