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达观知命、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洞达事理等含“达”的成语122个,其中“达”开头的16个,“达”结尾的41个,“达”在中间的65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达”开头的成语1、达观知命[dá guān zhī mìng]
【解释】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
【出处】茅盾《幻灭》十四:“达观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
【示例】你可不能有达观知命的思想。
2、达士通人[dá shì tōng rén]
【解释】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3、达诚申信[dá chéng shēn xìn]
【解释】达:表达;申:表明;信:诚实。表达真诚忠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4、达则兼善天下[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解释】达:显贵。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示例】但是读书人也要‘达则兼善天下’。从前时代这种‘达’就是‘得君行道’。 ——朱自清《论不满现状》
5、达人立人[dá rén lì rén]
【解释】达:引进;立:培植。指帮人建功立业。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示例】夫仁者达人立人,取譬可谓仁之方而已。 ——宋·程灏、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六》
6、达权通变[dá quán tōng biàn]
【解释】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7、达地知根[dá dì zhī gēn]
【解释】指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示例】经了些十死九生,万苦千辛,俺出身入仕,荫子封妻,大人家达地知根。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
8、达人雅志[dá rén yǎ zhì]
【解释】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9、达官知命[dá guān zhī mìng]
【解释】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出处】鲁迅《幻灭》十四:“达官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
10、达人知命[dá rén zhī mìng]
【解释】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出处】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示例】妾闻君子见几,达人知命。 ——明·王世贞《鸣凤记·写本》
11、达官贵要[dá guān guì yào]
【解释】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金史·世宗纪下》:“达官贵要多行非理,监察院察未尝举劾。”
12、达官要人[dá guān yào rén]
【解释】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宋·惠洪《冷斋夜话·课术有验无验》:“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大奇中……凡为达官要人言皆无验;至为市进凡庸山林之士课,则如目见而言。”
13、达权知变[dá quán zhī biàn]
【解释】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出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示例】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
14、达官显宦[dá guān xiǎn huàn]
【解释】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示例】我所知道的是四十年前的绍兴,那里没有达官显宦,所以未闻有专门为堂会的演剧。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女吊》
15、达士拔俗[dá shì bá sú]
【解释】达士:心胸豁达的人;拔俗:超脱凡俗,不庸俗。通达事理的人总是不同凡俗,超人一等。
【出处】《吕氏春秋·知分》:“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16、达官贵人[dá guān guì rén]
【解释】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示例】达官贵人,略有些名目在世者,其死后必有部诗文刻集。 ——清·张贵胜《遣愁集·感慨》
“达”结尾的成语1、死诸葛吓走生仲达[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解释】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出处】《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我不大佩服这些活家伙。”
2、六通四达[liù tōng sì dá]
【解释】犹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处】清·薛福成《开创中国铁路议》:“即如美邦新造,四十年前尚无铁路,今通计国中六通四达为路至二十一万里。”
3、飞黄腾达[fēi huáng téng dá]
【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示例】他进过种种培植新政人才的讲习班和训练班,虽然结果没有一项使他飞黄腾达。 ——沙汀《防空》
4、东门之达[dōng mén zhī dá]
【解释】东门:指东门吴。指东门吴丧失爱子而胸怀旷达。后泛指丧失亲人而能心胸宽广,想得开。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
【示例】王夷甫悼子,悲不自胜,异东门之达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5、大雅宏达[dà yǎ hóng dá]
【解释】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出处】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6、大度豁达[dà dù huò dá]
【解释】大度:气量大;豁达:开朗。形容人宽宏开通,有度量,能容人。
【示例】他是一个大度豁达的人。
7、四冲八达[sì chōng bā dá]
【解释】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横通》:“然通之为名,盖取譬于道路,四冲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
8、欲速不达[yù sù bù dá]
【解释】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示例】你这样做是欲速不达。
9、社会贤达[shè huì xián dá]
【解释】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10、死诸葛走生仲达[sǐ zhū gé zǒu shēng zhòng dá]
【解释】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用死人吓唬活人。
【出处】《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示例】你不能犯死诸葛走生仲达的错误。
11、兴旺发达[xīng wàng fā dá]
【解释】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示例】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2、圭璋特达[guī zhāng tè dá]
【解释】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示例】此子圭璋特达,机警有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13、人情练达[rén qíng liàn dá]
【解释】人情:人情世故;练达:熟悉通达。指通晓待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4、思虑恂达[sī lǜ xún dá]
【解释】恂达:通达;思:思索;虑:考虑。指头脑有识辨能力,思索考虑很通达。
【出处】《庄子·知北游》:“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
15、蜚黄腾达[fēi huáng téng dá]
【解释】腾达:上升。形容骏马的飞驰。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二回:“恭喜世兄一举成名,蜚黄腾达。”
16、欲速则不达[yù sù zé bù dá]
【解释】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示例】‘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 ——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17、明尚夙达[míng shàng sù dá]
【解释】夙:早;达:对事理了解透彻。明智的人贵在事先估计事物发展的趋势。
【出处】《三国志·蜀志·刘封传》:“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
18、文通武达[wén tōng wǔ dá]
【解释】以文学通登显贵,以武略位居达官。指不管学文学武,只要为国出力,就都有前途。也形容文武双全的人。
【出处】《南史·檀珪传》:“檀珪与僧虔书曰:‘仆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
19、下学上达[xià xué shàng dá]
【解释】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示例】有闲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后汉书·张衡传》
20、下情上达[xià qíng shàng dá]
【解释】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处】语出《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示例】可是唐代中叶以后,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而是下情上达的尺度了。 ——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21、四通八达[sì tōng bā dá]
【解释】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示例】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所居。 ——《晋书·慕容德载记》
22、珪璋特达[guī zhāng tè dá]
【解释】比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出处】《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
23、老练通达[lǎo liàn tōng dá]
【解释】老成干练,通晓事理。
【示例】德公老练通达,深谋远虑,啥事体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二十九
24、孚尹明达[fú yǐn míng dá]
【解释】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出处】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25、富贵利达[fù guì lì dá]
【解释】犹言功名利禄。
【出处】《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示例】常说道:‘富贵利达,是人生紧要的去处,怎可不竭力经营?’ ——《廿载繁华梦》第一回
26、上情下达[shàng qíng xià dá]
【解释】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处】《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27、四通五达[sì tōng wǔ dá]
【解释】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
【示例】宋·洪迈《容斋随笔·地险》:“唯宋卫之郊,四通五达,无一险可恃。”
28、四会五达[sì huì wǔ dá]
【解释】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南朝·宋·鲍照《芜城赋》:“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
29、博物通达[bó wù tōng dá]
【解释】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出处】《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桑大夫据当时,合时变,上权利之略,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30、孚尹旁达[fú yǐn páng dá]
【解释】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示例】不可犯干,暗然躬行,孚尹旁达。 ——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
31、老成炼达[lǎo chéng liàn dá]
【解释】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设赍奏官诏》:“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员,职同天将,专理进本事务,令表们选举老成炼达元臣保封。”
32、聪明睿达[cōng míng ruì dá]
【解释】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示例】她是一个聪明睿达的人。
33、文章憎命达[wén zhāng zēng mìng dá]
【解释】憎:恨,厌恶;达:显达。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34、四冲六达[sì chōng liù dá]
【解释】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出处】宋·陈师道《徐州学纪》:“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35、上闻下达[shàng wén xià dá]
【解释】闻:听见;达:通晓,明白。使上级知道,下级的人明白。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
36、火然泉达[huǒ rán quán dá]
【解释】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示例】盖至是而中国立宪之机,直如火然泉达,有不能自已之势焉。 ——清·梁启超《立宪纪闻》
37、死诸葛能走生仲达[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解释】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出处】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38、气决泉达[qì jué quán dá]
【解释】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出处】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39、不求闻达[bù qiú wén dá]
【解释】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候。”
【示例】因此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做庄家,学耕稼。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40、老成练达[lǎo chéng liàn dá]
【解释】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示例】我如今老成练达,计出万全,不是从前卤(鲁)莽了。 ——清·李渔《怜香伴·随车》
41、一孔不达[yī kǒng bù dá]
【解释】指一窍不通。
“达”在中间的成语1、洞达事理[dòng dá shì lǐ]
【解释】洞达: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2、经达权变[jīng dá quán biàn]
【解释】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三国志·魏志·荀彧攸贾诩传》:“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3、通时达变[tōng shí dá biàn]
【解释】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出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示例】天下大乱,豪杰蜂起,胜得人附,败即附人,你既自称豪杰,正当通时达变,何苦轻生?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六回
4、通权达变[tōng quán dá biàn]
【解释】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示例】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通权达变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5、连明达夜[lián míng dá yè]
【解释】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同“连明连夜”。
【出处】《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6、言不达意[yán bù dá yì]
【解释】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7、通情达理[tōng qíng dá lǐ]
【解释】通、达:懂得;情:人之常情;理:道理。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五回:“只因民间有万不通情达理者,遂尔家有殊俗。”
【示例】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从来不胡搅蛮缠。
8、辞不达义[cí bù dá yì]
【解释】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出处】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示例】语言糊涂曰辞不达义。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二
9、连宵达旦[lián xiāo dá dàn]
【解释】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动不动有几个帮闲,连宵达且,好不费事。”
【示例】有连宵达旦,醉而醒,醒而复醉者。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新疆·回疆风俗记》
10、通人达才[tōng rén dá cái]
【解释】通人:指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才。指知识广博,通达古今的人才。
【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11、任达不拘[rèn láo bù jū]
【解释】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出处】《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12、知情达理[zhī qíng dá lǐ]
【解释】通、达:懂得;情:人之常情;理:道理。通人情,懂道理。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二小姐知情达理,自有同心,当商量出一个主意来,不可徒作楚囚之泣。”
【示例】他是个知情达理的人,从来不胡搅蛮缠。
13、通书达礼[tōng shū dá lǐ]
【解释】指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14、识时达变[shí shí dá biàn]
【解释】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汉儿字圣旨》:“若蒙圣慈,特发使命,宣示德音,开其生路,彼亦识时达变之士也,宁不以数万生灵为念乎!”
【示例】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 ——明·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15、旷达不羁[kuàng dá bù jī]
【解释】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不羁:不受束缚。心胸开阔达观,不受拘束。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卫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
【示例】贤弟弥郎,意识深远,旷达不羁。 ——《北史·崔晞传》
16、豁达大度[huò dá dà dù]
【解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示例】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7、放达不羁[fàng dá bù jī]
【解释】纵放旷达,不受拘束。
【出处】《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示例】久闻唐伯虎放达不羁,难道华安就是他?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
18、通文达礼[tōng wén dá lǐ]
【解释】指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19、连昏达曙[lián hūn dá shǔ]
【解释】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处】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20、未达一间[wèi dá yī jiān]
【解释】指未能通达,只差一点。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
【示例】这两件东西未达一间。
21、守经达权[shǒu jīng dá quán]
【解释】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出处】《汉书·贡禹传》:“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宋史·洪迈传》:“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示例】姑娘,不必动气了,我方才是一时迂执,守经而不能达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22、通达谙练[tōng dá ān liàn]
【解释】通达:明白;谙练:熟悉,熟练。深知人情事理,处理问题老练。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他也不明白的理?”
23、通变达权[tōng biàn dá quán]
【解释】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24、词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解释】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示例】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25、穷达有命[qióng dá yǒu mìng]
【解释】指穷困或通达皆由命定。
【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示例】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一
26、以权达变[yǐ quán dá biàn]
【解释】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出处】清·王韬《变法自强》下:“不知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变。”
27、知书达理[zhī shū dá lǐ]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一个人知书达理,就该往上巴结才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28、明目达聪[míng mù dá cōng]
【解释】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出处】《书·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示例】当此际者,正宜明目达聪,励精图治。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29、知文达礼[zhī wén dá lǐ]
【解释】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你既这等知文达礼,晓得敬重我……便饶你性命。”
【示例】我们喜欢那些知文达礼的君子
30、通文达理[tōng wén dá lǐ]
【解释】指有学问懂道理。
【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示例】叶圣陶《城中》:“通文达理的父兄们便这么说:‘就是天下的学堂全都关完了……’”
31、立人达人[lì rén dá rén]
【解释】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2、通文达艺[tōng wén dá yì]
【解释】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出处】《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33、通权达理[tōng quán dá lǐ]
【解释】通晓权宜与事理。
【出处】汉·王粲《弹棋赋》序:“因行聘志,通权达理,六博是也。”
34、豁达先生[huò dá xiān shēng]
【解释】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出处】《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示例】他被人公称为豁达先生。
35、知书达礼[zhī shū dá lǐ]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知书达礼,全面发展。
36、目达耳通[mù dá ěr tōng]
【解释】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37、了身达命[liǎo shēn dá mìng]
【解释】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出处】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生今世,则俺那郑元和可甚麽了身达命。”
【示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
38、练达老成[liàn dá lǎo chéng]
【解释】老练稳重。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示例】他处理事情时十分练达老成。
39、知其一不达其二[zhī qí yī bù dá qí èr]
【解释】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出处】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40、通儒达士[tōng rú dá shì]
【解释】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41、辞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示例】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 ——鲁迅《两地书》一一
42、通宵达旦[tōng xiāo dá dàn]
【解释】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乙校昨夜通宵达旦,将赤化书籍完全焚烧矣。”
43、通达古今[tōng dá gǔ jīn]
【解释】通达:明白。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次用策论,使通达古今之事变,以察其才猷。 ——《清史稿·选举志》
44、分宵达曙[fēn xiāo dá shǔ]
【解释】犹通宵达旦。
【出处】《北史·恩幸传徐纥》:“时复与沙门讲论,或分宵达曙,而心力无怠。”
45、通天达地[tōng tiān dá dì]
【解释】犹言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六回:“俺是通天达地,有一无二,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
46、通儒达识[tōng rú dá shí]
【解释】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出处】《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47、求志达道[qiú zhì dá dào]
【解释】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示例】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48、不达大体[bù dá dà tǐ]
【解释】大体:大局,整体利益。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49、识时达务[shí shí dá wù]
【解释】达:通晓。认清形势的发展,通晓事务的变化。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示例】她识时达务,很快适应了环境。
50、枕戈达旦[zhěn gē dá dàn]
【解释】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出处】清·张廷玉《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示例】陛下当枕戈达旦,以报父兄之仇,不可听信庸人,狃于和议。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七回
51、通古达变[tōng gǔ dá biàn]
【解释】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出处】宋·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经天纬地、通古达变者,其文不贵,则文学得其士也。”
52、竟达空函[jìng dá kōng hán]
【解释】竟:最后,终于;达:送去;函:信件。最后寄出去的却是一封空信。比喻做事过分小心反而会出错。
【出处】《晋书·殷浩传》:“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竟达空函。”
【示例】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53、通今达古[tōng jīn dá gǔ]
【解释】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出处】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54、腾达飞黄[téng dá fēi huáng]
【解释】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同“飞黄腾达”。
【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泪墨·鸳鸯印传奇始末》:“女初闻生至,私念九年之别,如彼其才,或者登金马,蹑玉堂,为文学清华之选,不则风云际会,腾达飞黄,意中事耳。”
【示例】就中若讲人品心地,却只有我这安学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贵,不能腾达飞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55、知文达理[zhī wén dá lǐ]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你既这等知文达理,晓得敬重我,若肯住在这里,与我做个好淘伴,便饶你性命。(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
56、通才达识[tōng cái dá shí]
【解释】通才:指学识渊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达识:通晓事理。形容学贯古今,才识兼备的人。
【出处】晋·欧阳建《言近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至于通才达识,咸以为然。”
57、申旦达夕[shēn dàn dá xī]
【解释】自夜至晨,自晨到夜。形容日夜不止。
【出处】《梁书·张缵传》:“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见余则申旦达夕,不能已已。”
58、廓达大度[kuò dá dà dù]
【解释】廓达:宽宏、通达。性格宽宏,通情达理。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陡赏鹾槿诗等劝谕清官兵弃暗投明檄》:“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胞与为怀,不问新旧兄弟,皆视同一体。”
59、通真达灵[tōng zhēn dá líng]
【解释】与神仙交往。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60、通材达识[tōng cái dá shí]
【解释】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同“通才练识”。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61、通时达务[tōng shí dá wù]
【解释】指了解客观形势。
【出处】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62、进贤达能[jìn xián dá néng]
【解释】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63、少达多穷[shǎo dá duō qióng]
【解释】达:得意;穷:不得意。形容得志时少,而穷愁失意时多。
【出处】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64、不达时务[bù dá shí wù]
【解释】务:事物;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诸腔类·粉蝶儿>》:“虽是我能忍辱,冤家太不达时务。”
【示例】设或不达时务,则报与田牛儿,回去告官,教他性命也自难保。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
65、刮楹达乡[guā yíng dá xiāng]
【解释】楹:堂屋前部的柱子;乡:窗户。用密石磨柱,使精细有光泽,每室四户八窗,使光亮通达。指宽敞华丽的屋子。
【出处】《礼记·明堂位》:“复庙重檐,刮楹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