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问一知二、抚心自问、寻消问息等含“问”的成语129个,其中“问”开头的29个,“问”结尾的27个,“问”在中间的73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问”开头的成语1、问一知二[wèn yī zhī èr]
【解释】问:询问;知:知道。问一知道二。形容人聪明,见多识广。
【出处】《隋书·崔赜传》:“崔祖浚所谓问一知二。”
【示例】关中人亦甚聪明,问一知二。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八
2、问安视寝[wèn ān shì qǐn]
【解释】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出处】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余,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
3、问鼎轻重[wèn dǐng qīng zhòng]
【解释】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4、问牛知马[wèn niú zhī mǎ]
【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5、问牛及马[wèn niú jí mǎ]
【解释】问:询问;及:达到。询问牛的价格,得知马的贵贱。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6、问鼎中原[wèn dǐng zhōng yuán]
【解释】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7、问官答花[wèn guān dá huā]
【解释】指答非所问。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安老爷一听这话,心里暗笑说:‘这老头儿这才叫个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这与我的心事甚么相干?’”
8、问鼎之心[wèn dǐng zhī xīn]
【解释】问:询问。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相传禹铸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指有夺政权的野心。现也指在比赛中有夺魁的雄心。
【出处】《晋书·王敦传》:“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示例】既属国步多虞,不能竭诚报德,岂可乘人间隙,便有问鼎之心乎! ——《北史·苏湛传》
9、问俗问禁[wèn sú wèn jìn]
【解释】问:打听;俗:风俗;禁:禁忌。询问风俗和禁忌。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10、问心有愧[wèn xīn yǒu kuì]
【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愧:惭愧。自己问自己,心中感到不安。指做了对不住别人的事。
【出处】问心:问问自己;愧:惭愧。自己问自己,心中感到不安。指做了对不住别人的事。
11、问寒问热[wèn hán wèn rè]
【解释】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形容十分关切。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有时遇见薛蝌,他便姣姣乔乔、姣姣痴痴的问寒问热,忽喜忽嗔。”
12、问舍求田[wèn shě qiú tián]
【解释】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示例】一年之后,遂为巨贾,问舍求田。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袁翁》
13、问柳评花[wèn liǔ píng huā]
【解释】比喻狎妓。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这些少年,正是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绔。”
14、问罪之师[wèn zuì zhī shī]
【解释】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唐·杜牧《樊川诗集·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慷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
【示例】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
15、问花访柳[wèn huā fǎng liǔ]
【解释】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处。”
16、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君无须问此,自问自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问心有愧,即阴律所谓恶。”
【示例】林冲那时候却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伤害了那汉子的生命,原是冠冕堂皇,问心无愧。 ——茅盾《豹子头林冲》
17、问寝视膳[wèn qǐn shì shàn]
【解释】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
18、问安视膳[wèn ān shì shàn]
【解释】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示例】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 ——《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开成二年》
19、问十道百[wèn shí dào bǎi]
【解释】犹言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20、问长问短[wèn cháng wèn duǎn]
【解释】问:询问。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五回:“王夫人更不用说拉着甄宝玉问长问短,觉得比自己家的宝玉老成些。”
【示例】另外有许多人却挤着庄寿香,问长问短,寿香手舞足蹈的讲给他们听。(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21、问诸水滨[wèn zhū shuǐ bīn]
【解释】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示例】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22、问羊知马[wèn yáng zhī mǎ]
【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示例】问羊知马,钩距兼设。 ——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
23、问一答十[wèn yī dá shí]
【解释】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侯,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拨事情。”
【示例】师父就想起你来,说我们不济,说你还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常时声叫声应,问一答十。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
24、问十答十[wèn shí dá shí]
【解释】问:询问;答:回答。询问十回答十,即有问必答。形容见多识广。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两个儿子未为希罕,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其聪明绝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
25、问天呵壁[wèn tiān hē bì]
【解释】问天:向天发问;呵:大声呵斥。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出处】汉·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
【示例】又恐惹,冲冠发指,问天呵壁从头起。 ——清·黄景仁《霜叶飞·湘江夜泊》
26、问道于盲[wèn dào yú máng]
【解释】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示例】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27、问寒问暖[wèn hán wèn nuǎn]
【解释】形容关怀体贴备至。
【出处】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示例】他经常对我问寒问暖,关怀备至。
28、问天买卦[wèn tiān mǎi guà]
【解释】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出处】《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三娘起对诸亲,奴有愿,问天买卦。”
【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恰才问天买卦,如破曹兴汉,砍断此石。今果然如此!”
29、问柳寻花[wèn liǔ xún huā]
【解释】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对出郊外,问柳寻花到野亭。”
【示例】他最好问柳寻花。
“问”结尾的成语1、抚心自问[fǔ xīn zì wèn]
【解释】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出处】鲁迅《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示例】你能抚心自问吗?
2、扪心自问[mén xīn zì wèn]
【解释】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出处】宋·宋祁《学舍昼上》:“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示例】此则请公等扪心自问:上流社会人而应作此语耶?(清·梁启超《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
3、置而不问[zhì ér bù wèn]
【解释】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出处】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4、革职拿问[gé zhí ná wèn]
【解释】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职务,逮捕问罪。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带上银子,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
【示例】既至京师,则降旨解肃顺大学士之任,旋革职拿问,遂诛之。 ——《清朝野史大观》第一卷
5、东挨西问[dōng āi xī wèn]
【解释】挨:接近。形容四处打听、寻问。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挨西问,那有消息。”
6、执经叩问[zhí jīng kòu wèn]
【解释】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每事问[měi shì wèn]
【解释】每件事都要询问。指凡事都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示例】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你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8、十死不问[shí sǐ bù wèn]
【解释】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出处】《北史·艺术上·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
9、答非所问[dá fēi suǒ wèn]
【解释】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做希希罕儿?’”
【示例】按照着次序一问一答,没有答非所问的弊病,就算情意格外浓厚。 ——叶圣陶《隔膜》
10、明知故问[míng zhī gù wèn]
【解释】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然则此时夫子又何以明知故问呢?”
【示例】明人何必细说。你也知道是谁,却就是明知故问呢!(清·无名氏《绣花鞋》)
11、反身自问[fǎn shēn zì wèn]
【解释】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问”。
【出处】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12、姑置勿问[gū zhì wù wèn]
【解释】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二:“吾闻其新娶,若责之,舅姑必以新妇不利,口舌之余,不测系焉。姑置勿问,后或再犯,重加惩治可也。”
13、三推六问[sān tuī liù wèn]
【解释】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示例】他将你孩儿拖到官中,受尽三推六问,吊拷绷扒。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
14、不相闻问[bù xiāng wén wèn]
【解释】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出处】《汉书·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示例】又三年,一贫如洗,更屡试不第,亲故白眼相向,渐至不相闻问。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
15、勤学好问[qín xué hǎo wèn]
【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示例】他习惯勤学好问,进步很快。
16、毫无疑问[háo wú yí wèn]
【解释】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
【出处】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示例】毫无疑问,这事跟她有直接关系。
17、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示例】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18、所答非所问[suǒ dá fēi suǒ wèn]
【解释】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示例】她伸着枯瘦的手烤着火,所答非所问地说道:“小毛子这么久没有音讯,天又下了雪,万岁还是回宫办事为好。” ——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十五
19、不闻不问[bù wén bù wèn]
【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六回:“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丢了一个太守,也就不闻不问,焉有是理。”
【示例】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闻不问,也是使病缠绵之道。 ——《鲁迅书信集·致沈雁冰》
20、东捱西问[dōng ái xī wèn]
【解释】指四处探问、打听。
【出处】《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21、蜚蓬之问[fēi péng zhī wèn]
【解释】蜚:通“飞”;蓬:蓬草。比喻无根据的传闻。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
【示例】若其勿便,虽不愆于旧章,蜚蓬之问,三王所不宾。 ——章炳麟《訄书·官统》
22、卖弄学问[mài nòng xué wèn]
【解释】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示例】年轻人不要在老年人面前卖弄学问了。
23、抚躬自问[fǔ gōng zì wèn]
【解释】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示例】段总理试抚躬自问,其胡为启南方之龌龊耶?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9回
24、置之不问[zhì zhī bù wùn]
【解释】之:代词,它。放在一边,不管不问。形容毫不关心。
【出处】宋·苏辙《历代论四·狄仁杰》:“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
【示例】知湖州苏轼,本无学术,偶中异科,初腾沮毁之论,陛下犹置之不问。(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25、博学审问[bó xué shěn wèn]
【解释】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6、即穷验问[jí qióng yàn wèn]
【解释】即穷:追究到极点;验:检验。抓住事实,追究查问。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辩通》:“便有司即穷验问。”
27、反躬自问[fǎn gōng zì wèn]
【解释】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示例】这次事故,你是有责任的,你应该反躬自问。
“问”在中间的成语1、寻消问息[xún xiāo wèn xī]
【解释】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出处】宋·周邦彦《意难忘》:“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示例】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明·冯梦龙《醒世通言》第13卷
2、耕当问奴,织当访婢[gēng dāng wèn nú,zhī dāng fǎng bì]
【解释】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之,事何由济?”
3、以心问心[yǐ xīn wèn xīn]
【解释】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示例】[翰林]以心问心,跌足道:‘一二十年的事,三四千里的路,有甚查帐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4、嘘寒问暖[xū hán wèn nuǎn]
【解释】嘘:缓缓吹气。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问冷问热。
【出处】冰心《关于女人·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示例】他经常过来嘘寒问暖。
5、劳问不绝[láo wèn bù jué]
【解释】劳问:慰问。慰问的人接连不断。
【出处】《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放,玺书劳问不绝。”
【示例】其居西洛也,时劳问不绝,书成,除资政殿学士,于是四方称美,遂以司马相公呼之。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
6、刨根问底[páo gēn wèn dǐ]
【解释】比喻追究底细。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示例】你刨根问底,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
7、不问皂白[bù wèn zào bái]
【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8、切问近思[qiè wèn jìn sī]
【解释】切:恳切;近思:想当前的问题。恳切地问询,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出处】《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示例】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切问近思,而渐进于高远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雍也第六》
9、不问不闻[bù wèn bù wén]
【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示例】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
10、此问彼难[cǐ wèn bǐ nàn]
【解释】难:驳诘。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11、寻根问底[xún gēn wèn dǐ]
【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同“寻根究底”。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8回:“阿福先见雯青动怒,也怕寻根问底,早就暗暗跟了进来。”
【示例】他任何事情都爱寻根问底。
12、入境问禁[rù jìng wèn jìn]
【解释】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13、入国问禁[rù guó wèn jìn]
【解释】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示例】现在入国问禁可以在网上进行了。
14、求田问舍[qiú tián wèn shě]
【解释】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示例】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何等肚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15、吊死问疾[diào sǐ wèn jí]
【解释】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出处】汉·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示例】晋宋人墨迹,多是吊死问疾书简。 ——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16、含蓼问疾[hán liǎo wèn jí]
【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17、有问必答[yǒu wèn bì dá]
【解释】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出处】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
【示例】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问必答。
18、不相问闻[bù xiāng wèn wén]
【解释】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19、求神问卜[qiú shén wèn bǔ]
【解释】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人事不省,十分危笃。吃的药犹如泼在石上,一毫没用。求神问卜,俱说无效。”
【示例】我与你求神问卜,且自宽心,将息守己。(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南西厢记·莺莺探病》)
20、攀花问柳[pān huā wèn liǔ]
【解释】比喻狎妓。同“攀花折柳”。
【出处】明·陆采《明珠记·写诏》:“殷勤领命到荒山,心事未相关;攀花问柳,勾莺引燕,方寸心间。”
21、不问青红皂白[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
【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示例】谁家不交,便将人捆回村公所,不问青红皂白,按倒就是一顿军棍马棒。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七回
22、舍本问末[shě běn wèn mò]
【解释】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23、入国问俗[rù guó wèn sú]
【解释】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示例】夏酋诘以入国问俗之义。 ——宋·岳珂《悜史·张元吴昊》
24、寻根问蒂[xún gēn wèn dì]
【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处】《宋史·赵逵传》:“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钜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
【示例】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作外公么!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八回
25、打破砂锅问到底[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出处】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示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 ——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26、不问三七二十一[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解释】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处】朱自清《回来杂记》:“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
27、投石问路[tóu shí wèn lù]
【解释】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出处】《新民晚报》1989.1.5:“安徽科技出版社投石问路,去年秋冬该社出版了一本《人体摄影》画册,意外地一炮打响。”
28、一问三不知[yī wèn sān bù zhī]
【解释】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示例】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2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yǐ duō wèn yú guǎ]
【解释】于:向。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学识肤浅的人请教。比喻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30、打破沙锅问到底[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示例】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巴金《团圆》
31、追踪问迹[zhuī zōng wèn jì]
【解释】追寻踪迹。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陈秋碧〈梧桐树〉》:“阳台梦杳,苦追踪问迹,似无还有。”
32、心问口,口问心[xīn wèn kǒu,kǒu wèn xīn]
【解释】形容内心反复思考,自问自答。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七回:“这才是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
【示例】这张姑娘只管如此心问口,口问心的一番盘算,脸上那种为难的样子,比方才憋着那泡尿还露着为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33、执经问难[zhí jīng wèn nán]
【解释】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出处】《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作文曰染翰操觚;从师曰执经问难。”
34、六问三推[liù wèn sān tuī]
【解释】指反复审讯。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拚守着七贞九烈,怕甚么六问三推,一任地万打千敲。”
【示例】至于扳诬冤枉的,却又六问三推,千般锻炼。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35、寻花问柳[xún huā wèn liǔ]
【解释】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处。”
【示例】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 ——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
36、学问无止境[xué wèn wú zhǐ jìng]
【解释】止境:尽头。学问是没有尽头的。
【示例】学问无止境,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37、采风问俗[cǎi fēng wèn sú]
【解释】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出处】清·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示例】采风问俗周详甚,应有輶轩异代求。 ——柳亚子《<盛湖竹枝词>题辞》诗之十二
38、不敢问津[bù gǎn wèn jīn]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出处】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示例】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不敢问津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39、好问则裕[hào wèn zé yù]
【解释】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示例】《书》曰:好问则裕。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40、质疑问难[zhì yí wèn nàn]
【解释】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出处】《汉书·陈遵传》:“竦居贫,无宾客,时有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示例】我们数学老师讲课生动活泼,常常采用质疑问难和方法。
41、访贫问苦[fǎng pín wèn kǔ]
【解释】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出处】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42、呵壁问天[hē bì wèn tiān]
【解释】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出处】汉·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
【示例】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唐·李贺《公无出门》诗
43、载酒问字[zài jiǔ wèn zì]
【解释】载:携带。带着酒去别人家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出处】《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示例】好事之徒,载酒而问人奇字。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饮食》
44、吊死问生[diào sǐ wèn shēng]
【解释】吊祭死者,慰问生者。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
【示例】吊死问生,甚有恩纪。 ——《北史·循吏传·杜纂》
45、追根问底[zhuī gēn wèn dǐ]
【解释】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出处】康濯《春种秋收·三面宝镜》:“至于后来那水车问题,他也实在说的毫无漏洞,但老来旺一伙竟非要拧住他追根问底!”
【示例】他有追根问底的决心,一定会弄明白的
46、入门问讳[rù mén wèn huì]
【解释】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47、入乡问俗[rù xiāng wèn sú]
【解释】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同“入国问俗”。
【出处】《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
48、寻山问水[xún shān wèn shuǐ]
【解释】指游山玩水。
【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每日寻山问水,种竹浇花,酒送黄昏,棋消白昼。”
49、盘根问底[pán gēn wèn dǐ]
【解释】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故典,久己告竣。”
【示例】他盘根问底,一定要弄明白。
50、学问思辨[xué wèn sī biàn]
【解释】指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示例】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上
51、入邦问俗[rù bāng wèn sú]
【解释】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
【出处】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52、答问如流[dá wèn rú liú]
【解释】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53、悬壶问世[xián hú wèn shì]
【解释】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54、入竟问禁[rù jìng wèn jìn]
【解释】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55、记问之学[jì wèn zhī xué]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示例】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
56、善问者如攻坚木[shàn wèn zhě rú gōng jiān mù]
【解释】形容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出处】《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庑其易者,后其节目。”
57、丙吉问牛[bǐng jí wèn niú]
【解释】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示例】作为官员要像丙吉问牛那样关心百姓疾苦。
58、搜根问底[sōu gēn wèn dǐ]
【解释】指追问原因、结果。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彩云的大姐,正要问那位叫的,只说得半句,被彩云啐了一口道:‘蠢货,谁要你扫根问底。’”
59、音问两绝[yīn wèn liǎng jué]
【解释】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60、音问相继[yīn wèn xiāng jì]
【解释】书信消息来往不断。
【出处】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序:“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
61、好问决疑[hào wèn jué yí]
【解释】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62、访亲问友[fǎng qīn wèn yǒu]
【解释】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出处】茅盾《<子夜>后记》:“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
【示例】春节期间,国人大多数都在访亲问友。
63、音问杳然[yīn wèn yǎo rán]
【解释】不通书信与消息。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64、询根问底[xún gēn wèn dǐ]
【解释】指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出处】杨朔《雪花飘飘》:“妈妈说:‘你问我,叫我问谁呢?别总是那个老毛病,询根问底的,追的人心慌。’”
65、以口问心[yǐ kǒu wèn xīn]
【解释】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示例】[杨佥宪]以口问心,计较已定,踱将出厅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66、兴师问罪[xīng shī wèn zuì]
【解释】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示例】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 ——蒋光慈《田野的风》
67、望闻问切[wàng wén wèn qiē]
【解释】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出处】《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示例】望闻问切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68、入境问俗[rù jìng wèn sú]
【解释】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示例】受命抚躬,已自知于不称;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 ——宋·苏轼《密州谢上表》
69、潜图问鼎[qián tú wèn dǐng]
【解释】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向王孙满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比喻暗地里企图篡夺。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南朝·齐·萧赜《诛张敬儿诏》:“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设徵祥,潜图问鼎。”
70、无人问津[wú rén wèn jīn]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1、求签问卜[qiú qiān wèn bǔ]
【解释】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又常闻得官府要拿他家属,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签问卜,越望越不回来,忧出一场大病,卧在床上,起身不动。”
【示例】他郎舅二人因失女之后合家愁闷,求签问卜,四路寻访,终无影响,已无计可施。 ——清·陈朗《雪月梅》第十一回
72、若要好,问三老[ruò yào hǎo,wèn sān lǎo]
【解释】如果想办好事情,就要先请教几位有经验的老人。
【出处】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常言道:若要好,问三老。俺与您去寻着三个老的问他,道是该吃也不该吃。”
73、耕当问奴[gēng dāng wèn nú]
【解释】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