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苕子

豆科(Laguminosae)野豌豆属(Vicia)一年生或越年生蔓生草本,一种重要的绿肥和饲草作物。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半球的温带地区,全世界约有200多种,中国有近30种,多为野生,从平原到海拔2000米的地区均有分布。

用作绿肥饲草栽培的主要有下述 3种:

(1)毛叶苕子(V.villosa)。又名长柔毛野豌豆。原产欧洲,苏联、匈牙利等栽培较多。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先从美国引入,50年代初期,又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一些品种。主要在江苏、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以及西北各省种植。根系发达,密布于30厘米深的耕层内。茎四棱形,长1~2米,可达3米以上,密被长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8~10对,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花20~30朵,蓝紫色,着生于花轴的一侧。荚果矩圆形,内含2~5粒种子。圆形,黑或褐色,千粒重20~25克(见图)。能耐-20℃以下的低温,4 ℃左右即可出苗,20℃左右生长最快,在30℃以上的高温下,生长受阻。喜中性砂壤土。

(2)光叶苕子。与毛叶苕子属同种,是具半冬性的稀毛生态型。茎被疏毛。花紫红色。抗寒性较差,在黄河以北越冬困难,比毛叶苕子成熟早,多在长江流域以南种植。

(3)蓝花苕子(V.cracca)。又名广布野豌豆。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以及长江以南其他地区。速生早发,茎中空,蔓生,无毛。花蓝紫色。荚果光滑。种子灰黑色,千粒重15~20克。耐旱、耐瘠薄,但不耐寒,通常在 0℃左右即易遭冻害。以土壤pH6.0~6.5时生长最好。

图

各种苕子的养分含量相似,鲜草一般含水分80%左右,氮0.45~0.65%,磷酸0.08~0.13%,氧化钾0.25~0.43%。盛花期制成的干草,约含粗蛋白21%,粗脂肪4%,粗纤维26%,无氮浸出物31%,灰分10%,饲料价值较高。

苕子在中国南方主要作稻田冬绿肥,秋季刈稻前撒播于水稻行间或刈稻后播种,翌年春季翻压。在江淮和华北地区,多用作冬春棉田和粮田间套绿肥;西北地区常作麦子后茬的夏绿肥。用作棉田绿肥时,须在当年8~9月份套入棉花行间,翌年4月下旬翻压后直播或移栽棉花。作饲草栽培时,可单播也可与麦类作物混播,苕子和麦类混播的比例以 1.5:1为宜。刈割期因用途不同而异,用作青饲的宜在初花期收割;作干草的则在盛花期收割;与麦类作物混播应在麦类作物抽穗前收割。无限花序,虫媒花。种子成熟不一致。留种栽培时采用放蜂、稀植和搭支架等措施可提高种子产量。苕子每公顷一般产鲜草15~30吨,高的可达37.5吨以上。种植苕子的地块,常有地老虎为害,要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