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坑田

在坑内集中表土、肥、水,以防止干旱和水土流失的一种耕作栽培措施。中国古代称区田,最早见于《氾胜之书》:“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2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已有应用,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过一定作用。20世纪50年代,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坑田也曾作为保持水土、抗旱保收的一种栽培方法而试行推广。

坑田主要应用于20°以下的缓坡耕地,作法依地区、作物和栽培目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在冬、春季节定好坑位,在1平方米的面积内挖长、 宽、深各为50厘米的坑,把底土堆在坑周围上做成埂,再将旁边1平方米面积、10厘米厚的表土填入坑内,并施入肥料。依次顺序挖坑、作埂、填土即成。

坑田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翻去掉犁底层,使堆放坑外作埂的底土熟化;坑内则因集中放入深厚的表土而改变了耕作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质疏松、渗透率高,加之围以高而宽的埂,小雨不致形成径流,大雨也可将水部分拦蓄,其中又集中了较多的肥料,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但开挖坑田费工大,应用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