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灰颈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灰颈鹀的图片

灰颈鹀(学名:Emberiza buchanani,英文名:Grey-necked Bunting)为鹀科鹀属的鸟类。头颈灰色,下体偏粉色,眼圈白色。分布于俄罗斯、蒙古、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常见于新疆海拔1900m 以下的山地灌丛或山坡多石砾和石壁的荒野以及也到耕地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富汗。

中文学名:灰颈鹀

拉丁学名:Emberiza buchanani

英文俗名:Grey-necked Bunting

命名作者:Blyth,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鹀科(Emberizidae)

中文属名:鹀属(Emberiza)

繁殖区:古北界 : s, c

非繁殖区: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0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灰颈鹀形态特征图灰颈鹀形态特征图

灰颈鹀是中等体型(15厘米)的鹀。头清灰色,眼圈色浅,下体偏粉色,下髭纹近黄色。幼鸟及非繁殖期鸟色较淡,顶冠、胸及两胁具黑色纵纹。

虹膜-深褐;嘴-偏粉色;脚-粉红。

叫声:飞行叫声为轻柔的tsip,也作tchcup 叫声。鸣声从高栖处发出,声似圃鹀,为ti-ti-ti tiu-tiu-tiuu u,第二音音调最低。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灰颈鹀与圃鹀的区别:灰颈鹀胸腹间无明显分界,且头蓝灰而非圃鹀的绿灰。

地理分布灰颈鹀地理分布图灰颈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土耳其、伊朗、中亚山区至中国西部及蒙古西部。越冬于巴基斯坦及印度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neobscura为地方性甚常见鸟,见新疆喀什西部、乌什、吐鲁番中部及天山等地的中海拔荒芜地区,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冬季南移。

在香港范围, 根据《香港及华南鸟类》2006年版第228页记载,灰颈鹀只有一个在1990年3月17日在米埔的记录;而22年后,于2012年4月10日, 一班行山人士于新界西贡拍摄得该雀的照片, 可能是灰颈鹀在香港的第二次实质记录.

生活习性灰颈鹀灰颈鹀

秋季迁徙前结群并与其他鹀类混群。

保护现状灰颈鹀灰颈鹀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