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怒”的成语大全(106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怫然而怒、冲冠怒发等含“怒”的成语106个,其中“怒”开头的29个,“怒”结尾的21个,“怒”在中间的56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怒”开头的成语

1、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解释】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2、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国语·周语下》:“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严惶怖求哀,知祥曰:‘众怒不可遏也!’遂辑下,斩之。”

【示例】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3、怒气冲天[nù qì chōng tiān]

【解释】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示例】任大老爷见了,更加怒气冲天。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三回

4、怒臂当辙[nù bì dāng zhé]

【解释】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辙:车辙。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

【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随叛楚》:“随非惟不自忧,乃不自量其力,怒臂当辙,以蹈祸败。”

5、怒容可掬[nù róng kě jū]

【解释】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示例】素姐怒容可掬,只说:‘你不叫进来便罢,只是由他。’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5回

6、怒气冲冲[nù qì chōng chōng]

【解释】盛怒的样子。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示例】张学海不等汤阿英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质问:‘陶阿毛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7、怒从心起[nù cóng xīn qǐ]

【解释】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1回:“惠公在车上望见庆郑,怒从心起。”

【示例】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8、怒蛙可式[nù wā ké shì]

【解释】怒蛙:鼓足气的青蛙;式:太在车前横木上表示致敬。向鼓足了气的青蛙致敬,表示对勇士的尊敬。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

9、怒从心起,恶向胆生[nù cóng xīn qǐ,è xiàng dǎn shēng]

【解释】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10、怒气冲霄[nù qì chōng xiāo]

【解释】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赴难》:“我怒气冲霄,恨秦桧专权宠。”

【示例】这冤仇逼得俺怒气冲霄。 ——《逼上梁山》第三幕

11、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解释】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出处】《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示例】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登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

12、怒容满面[nù róng mǎn miàn]

【解释】满脸怒气。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老残看刚弼怒容满面,连声吆喝,却有意呕着他顽,便轻轻的说道:‘你先莫问我是什么人,且让我说两句话。’”

【示例】他仍然怒容满面,因为没有得到批准。

13、怒目戟指[nǔ mù jǐ zhǐ]

【解释】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14、怒从心生[nù cóng xīn shēng]

【解释】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出处】《斩鬼传》第七回:“钟馗听说一个鬼字,怒从心生,拔剑就砍。”

15、怒从心上起[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解释】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这璜大奶奶不听则已,听了,怒从心上起。”

16、怒目睁眉[nù mù zhēng méi]

【解释】瞪大眼睛,咬紧牙关。形容愤恨之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但见赵云怒目睁眉,只待厮杀。”

【示例】咬牙切齿,怒目睁眉,抱拳裸袖,绰步撩衣,发狠上前。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

17、怒气填胸[nù qì tián xiōng]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示例】满屋里寻了一会,不见个踪迹,急的怒气填胸。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18、怒火冲天[nù huǒ chōng tiān]

【解释】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示例】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

19、怒目横眉[nù mù héng méi]

【解释】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示例】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怒目横眉、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20、怒眉睁目[nù méi zhēng mù]

【解释】瞪大眼睛,咬紧牙关。形容愤恨之极。

【出处】茅盾《大泽乡》:“是站着的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两个’人!”

21、怒目而视[nù mù ér shì]

【解释】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示例】太后怒目而视,别了三思回宫,便传旨宣归义王陈硕贞入朝,将前事与她说了。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

22、怒形于色[nù xíng yú sè]

【解释】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丙志卷七·子夏蹴酒》:“绍兴二十一年,唐嘉猷为教授,既试,将揭榜,游进士福州人陈炎梦登大成殿,夫子赐之酒五樽。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示例】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23、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示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词

24、怒目相视[nù mù xiāng shì]

【解释】彼此愤怒地看着对方。

【示例】他们在门口怒目相视,我顿时明白了。

25、怒火中烧[nù huǒ zhōng shāo]

【解释】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示例】这时见四个师弟非欲置自己和师父于死地,不由怒火中烧。 ——古龙《长干行》

26、怒猊抉石,渴骥奔泉[nù ní mèi shí,kě jì bēn quán]

【解释】猊:狻猊,即狮子;抉:踢开;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出处】《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三幅屏,八体皆备,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27、怒目切齿[nù mù qiè chǐ]

【解释】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示例】谈到这些,壮族老人和两三个壮族年轻人都怒目切齿。 ——秦牧《壮族与我》

28、怒臂当车[nù bì dāng chē]

【解释】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小生怒臂当车,自取戮辱,惭愧惭愧!”

29、怒猊渴骥[nù ní kě jì]

【解释】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怒”结尾的成语

1、怫然而怒[fèi rán ér nù]

【解释】怫然:愤怒的样子。指突然发怒。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2、赫斯之怒[hè sī zhī nù]

【解释】赫:怒意。形容帝王盛怒。

【出处】《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示例】而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 ——《抱朴子·论仙》

3、勃然大怒[bó rán dà nù]

【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拔树折木。”

【示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4、发威动怒[fā wēi dòng nù]

【解释】发威风,动怒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你们太闹的不象了,他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

5、老羞成怒[lǎo xiū chéng nù]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示例】那家伙老羞成怒,逼着她往前走。 ——梁斌十三《红旗谱》

6、积羞成怒[jī xiū chéng nù]

【解释】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7、民怨神怒[mín yuàn shén nù]

【解释】百姓怨恨,天神愤怒。形容作恶太甚,引进极大愤怒。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七》:“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示例】赋役不均,财用不节,民民怨神怒,感伤和气,惟陛下裁择以答天意,消弭灾变。 ——蔡东藩《元史演义》第三十七回

8、人怨天怒[rén yuàn tiān nù]

【解释】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9、睚眦之怒[yá zì zhī nù]

【解释】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怒:生气。生点小气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台谏李知孝、莫泽奉承风旨,凡平日睚眦之怒,悉指以从伪,弹劾无虚日。”

10、东怨西怒[dōng yuàn xī nù]

【解释】指任意指责别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11、雷嗔电怒[léi chēn diàn nù]

【解释】暴怒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如今且说宝玉只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

12、羞恼成怒[xiū nǎo chéng nù]

【解释】恼:忿恨。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这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便羞恼成怒了。”

【示例】不想合安公子一时话不投机,惹动他一冲的性儿,羞恼成怒,还不曾红丝暗系,先弄得白刃相加。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13、冲冠发怒[chōng guàn fā nù]

【解释】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14、恼羞成怒[nǎo xiū chéng nù]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示例】那排长恼羞成怒,拿着枪头的刺刀,向哥哥的手臂上扎了一下。 ——冰心《去国·斯人独憔悴》

15、赫然而怒[hè rán ér nù]

【解释】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出处】《汉书·枚乘传》:“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后汉书·张皓传》:“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

【示例】监戎者以闻。上赫然大怒,命大将职正其罪。 ——唐·皮日休《白门表》

16、人怨神怒[rén yuàn shén nù]

【解释】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晋书·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示例】夺百姓之食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 ——唐·辛替否《谏造金仙玉真二观疏》

17、恼羞变怒[nǎo xiū biàn nù]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同“恼羞成怒”。

【出处】《平山冷燕》第六回:“陶柳看完,忍不住哈哈大笑。羞得个宋信通身汗下,彻耳通红,不觉恼羞变怒。”

【示例】冒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18、老羞变怒[lǎo xiū biàn nù]

【解释】老:很。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

【示例】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19、艴然大怒[fú rán dà nù]

【解释】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20、停瞋息怒[tíng chēn xī nù]

【解释】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示例】经过我好一番折腾,他终算停瞋息怒了

21、雷霆之怒[léi tíng wàn j]

【解释】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示例】主公暂息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兄弟也。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九回

“怒”在中间的成语

1、冲冠怒发[chōng guàn nù fà]

【解释】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2、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示例】想起这件高兴事,不觉心花怒放。

3、狂风怒吼[kuáng fēng nù hǒu]

【解释】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忽然狂风怒吼,怪浪波翻,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

【示例】早上九点钟,外滩一带,狂风怒吼。 ——茅盾《子夜》十一

4、天怒民怨[tiān nù mín yuàn]

【解释】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示例】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5、醉怒醒喜[zuì nù xǐng xǐ]

【解释】酒醉后发怒,酒醒后欢喜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鲁语下》:“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6、春笋怒发[chūn sǔn mù fā]

【解释】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7、迁怒于众[qiān nù yú zhòng]

【解释】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8、喜怒无常[xǐ nù wú cháng]

【解释】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出处】《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示例】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9、渴骥怒猊[kě jì nù ní]

【解释】骥:骏马;猊:狻猊,即狮子。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10、喜怒无处[xǐ nù wú chù]

【解释】无处: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出处】《吕氏春秋·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11、心花怒开[xīn huā nù kāi]

【解释】犹心花怒放。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偶读奇丽川方伯题卢湘艖《美人宝剑图》一绝,不觉心花怒开。”

【示例】杨愕听了他这话,心花怒开,眉飞色舞了一回道:“这个倒容易。”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回

12、众怒如水火[zhòng nù rú shuǐ huǒ]

【解释】众人的愤怒如同水火一样无情。形容百姓的意愿不可冒犯。

【出处】《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

【示例】君蚤自图,无取辱焉。众怒如水火,不可救也。(《史记·楚世家》)

13、惊涛怒浪[jīng tāo nù làng]

【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

【出处】宋·韩拙《论观画别识》:“颠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瀼腾沸,喷溅漂流。”

【示例】君不见新滩奇险天下闻,惊涛怒浪如山立。 ——《新滩观捕鱼歌》

14、发怒冲冠[fā nù chōng guàn]

【解释】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15、天怒人怨[tiān nù rén yuàn]

【解释】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示例】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明史·倪岳传》

16、众怒难犯,专欲难成[zhòng nù nán fàn,zhuān yù nán chéng]

【解释】专欲:一个人的欲望,众人的债怒不可触犯,一人的欲望难于实现。指不能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17、息怒停瞋[xī nù tíng chēn]

【解释】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18、迁怒于人[qiān nù yú rén]

【解释】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19、嘻笑怒骂[xī xiào nù mà]

【解释】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指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出处】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②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骂,自是苏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

【示例】③他对权贵嘻笑怒骂,对平民扶危济困,就是在传说中被神化了的济颠僧。 ——于敏《西湖即景》

20、嬉笑怒骂[xī xiào nù mà]

【解释】嬉:游戏。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示例】设科之嬉笑怒骂。如白描人物,须眉毕观,引人入胜者,全借乎此。 ——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21、敢怒而不敢言[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示例】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第三回

22、横眉怒目[héng méi nù mù]

【解释】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出处】三三两两的打手,都~,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老舍《茶馆》第一幕

【示例】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

23、神怒民叛[shén nù mín pàn]

【解释】天神愤怒,百姓背叛。形容作恶太甚,引进极大愤怒。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神怒民叛,何以能久?赵孟不复年矣。神怒,不歆其祀;民叛,不即其事。祀事不从,又何以年?”

24、藏怒宿怨[cáng nù sù yuàn]

【解释】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示例】为人要心胸开阔,藏怒宿怨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25、神怒民痛[shén nù mín tòng]

【解释】犹人神共愤。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上七》:“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不悛于心。”

【示例】斩钊民力,输掠其聚,肆行非度,神怒民痛。 ——宋·王观国《学林·秘祝官》

26、喜怒无度[xǐ nù wú dù]

【解释】无度:没有限度。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出处】《管子·七臣七主》:“喜怒无度,严诛无赦,臣下振恐,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27、心花怒发[xīn huā nù fā]

【解释】犹心花怒放。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安公子]听了,只乐得眼花儿缭乱,心花儿怒发,不差甚么连他自己出过花儿没出过花儿都乐忘了。”

【示例】黄子文以为是有情于他,喜得心花怒发,意蕊横飞。 ——《负曝闲谈》第十四回

28、神怒人弃[shén nù rén qì]

【解释】指罪恶极大,以至天神震怒,被百姓抛弃。

【出处】唐·柳泽《论时政书》:“权侔人主,威震天下,然怙侈灭德,神怒人弃。”

29、神怒天诛[shén nù tiān zhū]

【解释】罪大恶极,神灵震怒,天意欲加诛杀。

【出处】唐·欧阳詹《暗室箴》:“天不长慝,神实正直,神怒天诛,未始有极。”

30、破口怒骂[pò kǒu nù mà]

【解释】破口:恶语。满口恶语骂人。

【出处】《红日》第12章:“他竭力挣脱,挣脱不开,连连求饶,陶二嫂还是拳打脚踢,破口怒骂。”

31、戟指怒目[jǐ zhǐ nǔ mù]

【解释】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示例】他戟指怒目,义正辞严,出了胸中恶气。

32、直眉怒目[zhí méi nù mù]

【解释】形容发怒的样子。

【出处】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直眉怒目骂他。”

33、疾言怒色[jí yán nù sè]

【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清·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34、喜怒哀乐[xǐ nù āi lè]

【解释】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出处】《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示例】虽是海外之邦,不过言语不同,衣服有异,那喜怒哀乐的人情,原是一样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35、众怒难任[zhòng nù nán rèn]

【解释】指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

【出处】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众怒难任,蓄怨终泄。”

36、横眉怒视[héng méi nù shì]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37、神怒人怨[shén nù rén yuàn]

【解释】指人人怨恨愤怒。

【出处】《南史·傅縡传》:“兆庶流离,转尸蔽野,货赂公行,帑藏损耗,神怒人怨,众叛亲离。”

38、鲜车怒马[xiān yī nù mǎ]

【解释】怒:气势强盛。华丽的衣服,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出处】《后汉书·第五伦传》:“蜀地肥饶,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示例】一年升参,两年讨缺,三年转考,俱得个好房科。鲜车怒马,把个寒儒,不放在眼里。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四回

39、敢怒敢言[gǎn nù gǎn yán]

【解释】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示例】我就喜欢她敢怒敢言的性格。

40、神怒民怨[shén nù mín yuàn]

【解释】形容民愤极大。同“神怒民痛”。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师旷退,谓羊舌肹曰:‘神怒民怨,君不久矣!’”

41、喜笑怒骂[xǐ xiào nù mà]

【解释】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42、众怒难犯[zhòng nù nán fàn]

【解释】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示例】你们来意甚善,只是众怒难犯,赶快去吧。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43、狂风怒号[kuáng fēng nù háo]

【解释】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示例】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是狂风怒号。

44、惊风怒涛[jīng fēng nù tāo]

【解释】比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出处】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唯谢氏妹衣食粗足,而遭家多难,未尝得一日安居。其婿师其既殂,吾妹维持门户,抚其孤,才六岁,恐惧忧伤,备尝艰苦……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45、鲜衣怒马[xiān yī nù mǎ]

【解释】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示例】鸦片洋标束锦装,鲜衣怒马浮云队。 ——清·陈寅《驭仆篇》

46、神怒鬼怨[shén nù guǐ yuàn]

【解释】作恶多端,使鬼神都为之愤怒。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七回:“皇后谏陛下造此惨刑,神怒鬼怨,屈魂无申。”

47、满腔怒火[mǎn qiāng nù huǒ]

【解释】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48、金刚怒目[jīn gāng nù mù]

【解释】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示例】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49、东怒西怨[dōng nù xī yuàn]

【解释】比喻迁怒于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50、喜怒哀惧[xǐ nù āi jù]

【解释】喜欢、恼怒、悲哀、恐惧。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示例】性者,仁义礼智信也;情者,喜怒哀惧好恶欲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

51、鲸波怒浪[jīng bō nù làng]

【解释】犹言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端午龙舟》:“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鷁首,络绎于鲸波怒浪间。”

52、室怒市色[shì nù shì sè]

【解释】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出处】《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示例】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 ——元·郝经《居庸行》

53、发怒穿冠[fà nù chuān guān]

【解释】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三国·魏·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54、敢怒不敢言[gǎn nù bù gǎn yán]

【解释】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回:“珍哥、晁住虽是心里不愿意,也只得敢怒不敢言的。”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曾笑苏求功心切,不免责骂叱喝,工匠敢怒不敢言。”

55、喜怒不形于色[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示例】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56、嬉笑怒骂,皆成文章[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

【解释】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示例】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