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革”的成语大全(53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革旧立新、万世不革、洗心革志等含“革”的成语53个,其中“革”开头的24个,“革”结尾的4个,“革”在中间的25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革”开头的成语

1、革旧立新[gé jiù lì xīn]

【解释】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旧立新的单于。”

2、革故立新[gé gù lì xīn]

【解释】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3、革凡登圣[gé fán dēng shèng]

【解释】革除凡习,成为圣哲。同“革凡成圣”。

【出处】隋炀帝《答释智顗遗旨书》:“世世生生,师资不阙,革凡登圣,给侍无亏。”

4、革命反正[gé mìng fǎn zhèng]

【解释】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出处】《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示例】人怀汉德,革命反正,易以为功。 ——《晋书·王导传》

5、革职拿问[gé zhí ná wèn]

【解释】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职务,逮捕问罪。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带上银子,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

【示例】既至京师,则降旨解肃顺大学士之任,旋革职拿问,遂诛之。 ——《清朝野史大观》第一卷

6、革邪反正[gé xié fǎn zhèng]

【解释】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7、革图易虑[gé tú yì lǜ]

【解释】改变计谋策略。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若乃天启尊心,革图易虑,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

8、革命创制[gé mìng chuàng zhì]

【解释】指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出处】《汉书·叙传下》:“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

【示例】革命创制,竹素之道稍彰,纪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 ——《隋书·许善心传》

9、革旧从新[gé jiù cóng xīn]

【解释】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出处】《魏书·食货志》:“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

10、革风易俗[gé fēng yì sú]

【解释】改变风气和习俗。

【示例】我们要革风易俗,形成讲科学的好风气。

11、革故鼎新[gé gù dǐng xīn]

【解释】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示例】北京地方,受历代君主的压力,害得毫无生气,此后革故鼎新,当有一番佳境。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回

12、革旧鼎新[gé jiù dǐng xīn]

【解释】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出处】明·李贽《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诵经者,所以明心见性,礼忏者,所以革旧鼎新。”

【示例】是故社会上种种之积弊,使女子而有革旧鼎新之志焉。 ——柳隅《〈留日女学会杂志〉题辞》

13、革新变旧[gé xīn biàn jiù]

【解释】指更造新的,改易旧的。

【出处】《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踪核始终,大存缓密,革新变旧,有约有繁。”

14、革奸铲暴[gé jiān chǎn bào]

【解释】清除奸佞,铲除暴虐。

【示例】国家要稳步向前发展,就必须革奸铲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5、革面悛心[gé miàn quān xīn]

【解释】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

【出处】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

16、革刚则裂[gé gāng zé liè]

【解释】革:皮革;刚:硬。皮革太硬就容易断裂。比喻人或集团过分强硬就容易遭致失败或灭亡。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金刚则折,革刚则裂,人君刚则国家灭,人臣刚则交友绝。”

17、革带移孔[gé dài yí kǒng]

【解释】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出处】《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18、革面敛手[gé miān liǎn shǒu]

【解释】指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

【出处】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耻格。”

【示例】这些不法分子不得不革面敛手。

19、革旧维新[gé jiù wéi xīn]

【解释】革:废除;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专指政治上的改良。改变旧的,提倡新的。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文武氏革旧维新,周公礼百王兼备。”

20、革面革心[gé miàn gé xīn]

【解释】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

【出处】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尾,蔚蔚九变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无私。”

【示例】复勤恳化导,设书院六,义学百,楚苗駸駸向学,呈求考试,遂已革面革心。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

21、革心易行[gé xīn yì xíng]

【解释】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示例】南越王甚嘉被惠泽,蒙休德,愿革心易行,身从使者入谢。 ——《汉书·严助传》

22、革凡成圣[gé fán chéng shèng]

【解释】革除凡习,成为圣哲。

【出处】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为化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23、革旧图新[gé jiù tú xīn]

【解释】抛弃旧的事物,谋求新的途径。

【出处】宋·刘克庄《宝学颜尚书神道碑》:“国势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诏,风厉有位,革旧图新,以回天意。”

24、革面洗心[gé miàn xǐ xīn]

【解释】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出处】《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示例】阿里骨凶狡反覆,必无革面洗心之理。 ——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

“革”结尾的成语

1、万世不革[wàn shì bù gé]

【解释】革:改,改变。永远不改变。

2、磨揉迁革[mó róu qiān gé]

【解释】迁革:变化。通过磨练引导使人的思想发生变化。

【出处】宋·欧阳修《吉州学记》:“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3、裹尸马革[guǒ shī mǎ gé]

【解释】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示例】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宋·陆游《陇头水》

4、洗削更革[xǐ xiāo gēng gé]

【解释】清洗、削平、更改、变革。形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出处】唐·杜牧《罪言》:“洗削更革,罔不顺适,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以返。”

“革”在中间的成语

1、洗心革志[xǐ xīn gé zhì]

【解释】指彻底改变旧有心思和意向。

【出处】《晋书·潘尼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业,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2、马革盛尸[mǎ gé shèng shī]

【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出处】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3、金革之难[jīn gé zhī nàn]

【解释】金革:兵器和铠甲;难:灾难。指战乱。

【出处】汉·扬雄《长杨赋》:“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后汉书·宋意传》:“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难,深昭天地之明。”

【示例】内外官非文武全才、出处系天下安危、能拯金革之难者,勿许夺情起复。 ——《元史·文宗五》

4、兵革满道[bīng gé mǎn dào]

【解释】兵:兵器;革:甲胄。战乱中军用的武器装备散乱地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出处】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5、鼎新革故[dǐng xīn gé gù]

【解释】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示例】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鼎新革故之意。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6、除奸革弊[chú jiān gé bì]

【解释】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小官职居清廉,理当正直,除奸革弊也呵。”

【示例】古人都想有除奸革弊的清官执政。

7、兵革互兴[bīng gé hù xīng]

【解释】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出处】南朝·梁·江淹《铜剑赞序》:“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

8、泮林革音[pàn lín gé yīn]

【解释】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出处】《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示例】自上而下,速于置邮,泮林革音,无复故态。 ——唐·刘禹锡《唐故相同赠司空令狐公集序》

9、兵销革偃[bīng xiāo gé yǎn]

【解释】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出处】前蜀·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10、金革之患[jīn gé zhī huàn]

【解释】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

【出处】汉·扬雄《长杨赋》:“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11、偃革为轩[yǎn gé wéi xuān]

【解释】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兵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革者,革车也;轩者,赤黻乘轩也。偃武备而治礼乐也。”

12、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示例】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说。 ——宋·辛弃疾《满江红》

13、金革之声[jīn gé zhī shēng]

【解释】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所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

【示例】一开始便是金革之声,仿佛辕门传鼓,点将发兵,弦音轻快爽朗,是那种士饱马腾,跃跃欲试的光景。 ——高阳《草莽英雄》第十章

14、矫国革俗[jiǎo guó gé sú]

【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15、移风革俗[yí fēng gé sú]

【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魏书·高闾传》:“移风革俗,天保载定。”

【示例】故威行于下则坏法犯贵之风移矣,礼适其中则破产伤生之俗革矣,移风革俗其在兹乎! ——唐·白居易《策林四·禁厚葬》

16、西装革履[xī zhuāng gé lǚ]

【解释】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出处】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示例】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出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才出现。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7、风行革偃[fēng xíng gé yǎn]

【解释】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8、偃革倒戈[yǎn gé dǎo gē]

【解释】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

19、偃革尚文[yǎn gé shàng wén]

【解释】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出处】《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

20、金革之世[jīn gé zhī shì]

【解释】金革:兵器和铠甲;世:时代。战乱的年月。

【出处】南朝·梁·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当今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之世。”

21、鸟革翚飞[niǎo gé huī fēi]

【解释】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出处】《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示例】鸟革翚飞,谓创造之尽善。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宫室》

22、兵革之祸[bīng gé zhī huò]

【解释】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23、洗心革意[xǐ xīn gé yì]

【解释】指彻底改变旧有心思和意向。同“洗心革志”。

【出处】《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24、洗心革面[xǐ xīn gé miàn]

【解释】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示例】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 ——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

25、衽革枕戈[rèn gé zhěn gē]

【解释】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

【出处】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