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anhonglingchong
[外文]: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又名红铃麦蛾。俗称花虫、红虫。棉花蕾、铃期害虫。
成虫为棕黑色小蛾,体长 6.5毫米,灰白色。翅展12毫米,前翅尖叶形,有 4条略宽的暗褐色横带,后翅菜刀形。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粉红色。幼虫体长11~13毫米。初孵时黄白色,老熟时呈润红色。蛹长椭圆形,长6~8毫米,黄褐色至棕褐色。蛹外有灰白色茧。中国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的黄河两岸与河西走廊外,其他各棉区均有分布。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也很广泛,主要植棉国家除苏联外均有发生,是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
红铃虫的寄主植物有8科77种,主要寄主植物除棉花外,还有秋葵、红麻、苘麻、洋绿豆和木槿等,而以锦葵科植物为主。以幼虫为害棉花的蕾、花、铃和棉子,造成棉花不能正常开放、蕾铃脱落、僵瓣黄花增多,因而影响皮棉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棉子出油率。虫害能随同棉子调运而传播蔓延。
在中国,红铃虫每年发生2~6代,自北向南递增。由于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期延续时间长,常世代重叠。每代历期30天左右。成虫寿命10~14天。白天隐藏在土块、枯叶等暗处,夜间进行交配。卵散产或数粒一起,多产在棉花嫩叶、嫩茎、蕾、铃、顶心和边心等处,尤以产在青铃的萼片内为多。成虫趋光性较强,也喜趋集杨树枝把。幼虫共4龄,在蕾铃表面的初孵幼虫,在1小时内即可钻入为害,钻入后不再外出转移。一般一个铃内可存活3~4头幼虫,铃壳内壁因幼虫钻蛀而留下黄褐色或水青色的虫道,为检查为害程度的特征。为害蕾、花的幼虫,老熟后即在其内化蛹或入土化蛹。棉花生长后期为害硬青铃的幼虫,大部分随收花带进棉仓,以滞育幼虫在子棉、棉子中越冬。繁殖有效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在60%以上。越冬代成虫发蛾期与现蕾期吻合有利于繁殖。
在中国北方棉区可利用冬季自然低温杀死越冬幼虫。其他防治措施包括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或短季节棉花品种,适时打顶减少无效果枝,提早冬耕,适时施用久效磷、敌敌畏、杀灭菊酯等。子棉和棉子调运时要进行检疫处理。(见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