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味酸;性平,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小编整理出含有乌梅的处方共80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01~660共60个。
处方1、甘露汤处方百药煎3钱,白干葛3钱,乌梅2钱,五味子2钱,天花粉2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烦渴口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引《经验方》
处方2、甘草丸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乌梅肉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枣瓤并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绵裹含咽津,日4-5次。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3、九宝汤处方桑皮、陈皮、官桂、杏仁、乌梅、薄荷、甘草、紫苏、茅根、大腹皮。
功能主治男妇咳嗽,睡卧不得,有血。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食远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4、治消滋坎饮加减处方生地5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玉竹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寸麦冬15克,天花分15克,制首乌15克,地骨皮30克,乌梅肉10克,缩砂仁5克(研末分冲),生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止渴。主阴虚阳亢,津涸热淫。(糖尿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靳文清方
处方5、乌梅承气汤处方大黄9-15克(后下),芒硝6-9克(冲服),川朴6克,枳实6克,乌梅6克,川椒2克,川连3克。
功能主治通里攻下,安蛔止痛。主虫积结聚,壅塞肠腔,郁滞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1剂服后4-6小时未见好转或无便意者,可加服1剂。亦可配合使用本方灌肠,以本方1剂,煎取300-500毫升,5岁以下灌300毫升,5岁以上灌500毫升。呕吐不甚,腹胀不着,能配合治疗者,不用插胃管,可直接口服。反之,则需插胃管,一是作胃肠减压用,二是便于灌服中药。
摘录韦永兴方
处方6、九宝汤处方薄荷、贝母、橘红、甘草、紫苏、杏仁、槟榔、麻黄、半夏、桑叶、乌梅、官桂各等分。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用水2盏,煎至1盏,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八
处方7、加减胃风汤处方黄连(炒)、当归、川芎、白芍(炒)、苍术(炒)、薄荷、黄芩(炙)、防风、荆芥、连翘、地榆、乌梅、槐花、滑石。
功能主治瘄后余毒未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处方8、加减养心汤处方大熟地5钱,潞党参3钱,干麦冬3钱(去心),熟枣仁3钱(研),五味子1钱(研),大乌梅3个(囫囵),黑地榆3钱,炙甘草3钱,炙口耆3钱,莲房3个,大枣2枚。
功能主治便血日久,心嘈食减者。
摘录《医门八法》卷三
处方9、二八通玄丹处方雅州黄连8两,当归身5钱,白芍药5钱,生地黄5钱,乌梅肉5钱。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用好猪肚1个洗净,将前药入猪肚内,上下用鲜韭铺,蒸6个时辰,用银簪插入肚内,取出,黄色为度,连药捣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厚肠胃,泻大肠火,益气补虚;久服令人肌肤润,须鬓黑。
用法用量每服80丸,食前用白沸汤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10、二香化积丸处方大乌梅8个(去核,炒),巴豆16个(微去油),胡椒(大者)15粒,陈皮半两,青皮半两,缩砂仁半两,丁香1钱。
制法上为末,米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诸食积。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有木香一钱。
摘录《袖珍》卷三
处方11、加味滞下丸处方川黄连(切片,拌好酒,用吴茱萸浸2宿,瓦上炒干,分连、萸各贮,净黄连3两,白痢加茱萸1两,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8两,白芍药(酒浸,切片炒)5两,乌梅肉2两,滑石(水飞)6两,炙甘草2两,升麻(绿色者,醋炒)3两,莲肉(去心,炒)6两,白扁豆(炒,去壳)3两,红曲(簸净,炒)5两,干葛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5钱,白汤吞下,饥时服;证重者,日服3次。
摘录《广笔记》
处方12、缩脾饮处方缩砂仁 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120克 干葛(锉)白扁豆(去皮,炒)各6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醒脾止吐。治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而致烦躁。并治夏月伤暑,烦渴吐利,头痛身热。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当茶频饮。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3、开关散处方乌梅肉、冰片、生南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开噤。主中风口噤。
用法用量擦牙。
摘录《金鉴》卷三十九
处方14、约营煎处方生地 芍药 甘草 续断 地榆 黄芩槐花 荆芥穗(炒焦)乌梅
功能主治治血热便血。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服。下焦火盛者,加栀子、黄连、龙胆草之属;气虚者,加人参、白术;气陷者,加升麻、防风。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5、汤泡饮处方粟壳(蜜水炒)9克 乌梅1个(去棱)甘草0.9克 蜜30毫升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疾,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用滚水400毫升浸泡一时,去滓,分三次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16、乌梅木瓜汤处方木瓜(干)乌梅(打破,不去仁)麦蘖(炒)甘草 草果(去皮)各15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酸甘化阴,调中止渴。治酒食过度,中焦蕴热,烦渴枯燥,小便频多,遂成中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煮16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17、四兽饮处方半夏(汤洗去滑)茯苓 人参 草果 陈皮 甘草 乌梅肉 白术 生姜 枣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锉散,盐少许,腌食顷,厚皮纸襄,水浸湿,慢火煨香熟,焙干。
功能主治和胃化痰,治疟。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得,发为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未发前,并进三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18、消痔汤处方乌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参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化湿通路,软坚散结,收涩固脱,止血定痛。主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凌朝光方
处方19、养胃理气汤处方炒白芍15克,乌梅肉15克,北五味15克,佛手10克,丁香10克,苏子10克,苏梗10克。
功能主治理气,养阴。主气滞阴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间休息3-7天。
摘录张笑平方
处方20、退热通络汤1号处方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社湿宣痹。主实热痹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张爱国方
处方21、六神散处方御米壳(蜜炒)1两,青皮(去白)半两,乌梅肉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泻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乳香1粒,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22、黄芩汤处方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心)当归 生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各等分 乌梅1个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上消渴证。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频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3、乌梅散处方乌梅肉22.5克(微炒)黄连22.5克(去须,微炒)熟艾22.5克(微炒)赤石脂30克 当归22.5克(锉,微炒)甘草90克(炙微赤,锉)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肉豆蔻30克(去壳)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霍乱后,下痢不止,冷汗出,腹胁胀。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
处方24、扫虫煎处方青皮3克 小茴香(炒)3克 槟榔 乌药各4.5克 细榧肉9克(敲碎)吴茱萸3克 乌梅2个 甘草2.4克 朱砂 雄黄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先将前八味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后二味研为极细末,加入药汁,煎三四沸,搅匀温服。恶心呕吐,加炒干姜3~6克;或先吃牛肉脯少许,半小时后再服药。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5、理中安蛔散别名理中安蛔汤(《类证治裁》卷三)。
处方人参9克 白术 白茯苓 干姜各4.5克 川椒14粒 乌梅3枚
功能主治治胃中虚冷,吐蛔。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服。吐蛔未止,加黄连、黄柏各1.5克,川椒加至28粒;冷甚,加附子1.5~9克。
备注《成方便读》卷四将干姜改作炮姜,制成丸剂,名“理中安蛔丸”。
摘录《证治准绳·伤寒》卷四
处方26、加味逍遥散处方当归 白芍药 干葛各6克 生地黄 川芎 黄芩各4.5克 人参2.7克 麦门冬2.7克 柴胡3克 乌梅2个 甘草1.8克
制法上药锉散,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产后发热,口干作渴,唇裂生疮。
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处方27、加减八物汤处方当归6克,川芎6克,白术6克,酒炒白芍6克,生地黄6克,人参(去芦)6克,茯苓6克,山药6克,酒炒杜仲6克,炒香附6克,甘草3克,乌梅1个。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益肾健脾。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28、姜茶乌梅饮处方生姜10克 乌梅肉30克 绿茶6克 红糖适量
制法绿茶、生姜、乌梅肉切碎共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再入红糖。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用法用量趁热顿服,每日3次。
摘录《世医得效方》
处方29、六神饮处方黄耆(蜜炙)、地骨皮、乌梅肉、龙胆草、秦艽、银州柴胡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淡竹叶1枝,煎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六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30、乌龙煎剂处方乌梅30克,龙胆草15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导滞凉血,收敛止泻。主湿热郁蒸,湿从热化,灼伤肠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曾庆佩方
处方31、玉锁丹处方鸡头肉末 莲花蕊末 龙骨(别研)乌梅肉(焙干取末)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煮山药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治梦遗漏精。
用法用量每服1粒,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32、乌梅丸处方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制法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排胆及驱蛔等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而单用乌梅作用没有复方强,表明复方有协同作用。实验还表明,本方在麻醉蛔虫体,使其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降低pH值,明显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尤对痢疾杆菌作用明显。
功能主治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用法用量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备注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33、增液润燥汤处方生地20克,元参20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12克,当归12克,知母15克,天冬12克,地骨皮15克,白芍15克,玉竹20克,党参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主肺热邪毒,灼伤阴液,精气不能上荣,目失所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纪源方
处方34、玉泉丸处方麦门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耆(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30克 瓜蒌根干葛各45克
制法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汤嚼下。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
处方35、连梅安蛔汤处方胡连3克 炒川椒10粒 白雷丸9克 乌梅肉2个 生川柏2.4克 尖槟榔2枚(磨汁冲)
功能主治清肝安蛔。治肝火犯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甚则蛔暖不安,脘痛烦躁,昏乱欲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6、还津丸处方霜梅 乌梅各25个(俱去核)苏薄荷末30克 冰片0.45克 硼砂4.5克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为丸。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治消渴病,口渴严重,烦渴难解者。
用法用量每含1丸,津液立至。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37、竹茹汤处方竹茹15克(新竹者)甘草7.5克(锉)乌梅2枚(捶破)
功能主治治伤暑,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22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放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38、一服散处方阿胶2片 生姜10片 大乌梅2个 甘草3克 紫苏10叶 杏仁7个(去皮、尖)大半夏3个(泡)罂粟壳3个(炙)
功能主治治暴嗽。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临卧时去渣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
处方39、生姜乌梅饮处方乌梅肉 生姜各10克 红糖适量
制法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
功能主治和胃止呕,生津止渴。适用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
摘录《经验方》
处方40、加味上清丸处方南薄荷叶4两,柿霜4两,玄明粉5钱,硼砂5钱,冰片5片,寒水石5钱,乌梅肉5钱,白粉8两。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水熬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清声润肺,宽膈化痰,生津止渴,爽气凝神。主咳嗽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茶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41、玉泉丸别名五汁玉泉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处方黄连 干葛 天花粉 知母 麦门冬(去心)人参 五味子 生地汁 莲肉 乌梅肉 当归 甘草各等分 加入乳汁 牛乳汁 甘蔗汁 梨汁 藕汁
制法上先将各汁入蜜750克,煎熬成膏,后将各药末和前膏蒸热。
功能主治治上消证。饮水多而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空腹时用清米汤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一切辛热之物。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42、铁笛丸处方当归(酒洗)30克 怀熟地黄30克 怀生地黄30克 天门冬(去心,盐炒)15克 黄柏(蜜炒)30克 知母15克 麦门冬(去心,盐炒)15克 玄参9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诃子15克 阿胶(炒)15克 人乳250毫升 牛乳250毫升 乌梅肉15个 甜梨汁250毫升
制法上药除人乳、牛乳、梨汁外,均为细末,以二乳、梨汁加炼蜜拌匀为丸,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治声嘶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诃子汤下;萝卜汤亦可。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43、十味导痰汤处方半夏(姜制)7.5克 茯苓4.5克 陈皮(略去白)3克 甘草(炙)3克 生姜3片 乌梅肉半个 南星 枳实 羌活 天麻 蝎尾
功能主治治痰湿上盛,头目不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临服入雄黄末少许冲服。
备注方中南星以下五味用量原缺。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44、连梅汤处方云连6克 乌梅(去核)9克 麦冬(连心)9克 生地9克 阿胶6克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滋肾养液。治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麻痹者。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备注方中黄连清心热,阿胶、生地滋肾液,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乌梅与黄连相合,有酸苦泄热之效,与生地、麦冬相合,有酸甘化阴之功。心火清,肾水复,肝阴充,则消渴、麻痹均可愈。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45、生津养血汤处方当归3克 川芎2.4克 白芍(煨)3克 生地黄(酒洗)3克 知母1.5克 黄柏(蜜水炙)1.5克 麦门冬3克 石莲肉1.5克 天花粉2.1克 黄连2.4克 乌梅1.5克 薄荷1.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生津养血,清热止渴。治上消火盛,烦渴引饮。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46、消积丸别名丁香丸(《普济方》卷三九二)。
处方丁香9个 缩砂仁20个 乌梅肉3个 巴豆2个(去皮、油、心膜)
制法为细末,面糊丸,黍米大。
功能主治温中消积。治乳食停滞不化,脘腹膨胀,大便酸臭。
用法用量三岁以上3~5丸,3岁以下2~3丸,温水送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47、绿风安平汤处方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珍珠母25克,泽泻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槟榔6克,荷叶20克,菊花20克,甘草3克,琥珀(冲服)3克。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利水缩瞳。主阴虚阳亢,气血失和,神水停滞,瞳神散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纪源方
处方48、助胃膏处方人参 白术 甘草 小茴各15克 干山药30克 檀香3克 乌梅肉15克 白豆蔻仁15克 缩砂仁15克 干木瓜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助胃生津。治小儿胃气虚弱,津液不足,食欲不振,口渴。
用法用量每服如皂子大1丸,空腹时嚼服,或用温水吞下。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五
处方49、椒梅汤处方黄连6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乌梅(去核)9克 人参6克 枳实4.5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驱蛔,祛暑。治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备注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川椒、乌梅、黄连三味极辛、极酸、极苦之品,为驱蛔杀虫之主药;配黄芩助黄连以祛暑邪;干姜助川椒以驱蛔,并能温脾胃以实土;土败木乘,故以白芍以柔肝,人参以补虚;心下板实,故用枳实以破气消痞;呕恶吐蛔,故用半夏以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驱蛔祛暑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50、下积丸处方丁香 缩砂仁各12个 使君子5个(焙)乌梅肉(焙)川巴豆肉各3个(不去油)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和匀,烂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乳食伤积,心腹胀满,气粗壮热,或泻或呕。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橘皮煎汤送下。
摘录《直指小儿方》
处方51、温阳散风汤处方白蒺藜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荜拨5克,乌梅10克,枸杞子12克,桑椹12克,白芍12克,蛇床子10克,锁阳10克,淫羊藿10克。
功能主治温补肺肾,祛风散寒。主肺肾虚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谭敬书方
处方52、椒梅汤处方乌梅 花椒 槟榔 枳实 木香(另研)香附 砂仁 川楝子(去核)肉桂 厚朴 干姜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杀虫止痛。治虫痛,时痛时止,面白唇红,舌有白点。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53、止带汤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樗根皮10克,茯苓15克,山药12克,泽泻12克,使君子12克,乌梅6克,胡黄连6克,枣猬皮6克,川椒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主湿蕴化热,阻滞气机,湿热下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建华方
处方54、乌梅粥处方乌梅15~20克 粳米100克 冰糖适量
制法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适量,稍煮即可。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等。
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热食。
注意急性泻痢和感冒咳嗽者禁用。
摘录《圣济总录》
处方55、青葙子丸处方青葙子 甜瓜子仁 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别杵为末)白蒺藜(微炒,去刺)面曲(炒令微黄)乌梅丸(微炒)棒心 蔓菁子 决明子 牡荆子 茺蔚子 枸杞子 萤火虫(微炒,去翅、足)地肤子 柏子仁各30克 川大黄30克 (锉碎,微炒)蕤仁60克(汤浸,去赤皮)细辛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风多泪,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以温酒下20丸。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
处方56、椒梅丸处方秦椒9克 乌梅 黄连各3克
制法上药为末,饴糖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痘为虫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量儿大小,分二三服。次与紫草承气汤下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57、虎骨散处方虎骨(酥炙黄)、乌梅肉、赤茯苓(去皮)、肉苁蓉(酒浸.切焙)、人参、甘草(炙)、芍药、鳖甲(去裙襕.醋浸炙)、白术、豆豉(慢火炒)、紫苑(去土)、黄蓍(焙)、常山(炒)、枳壳(去穰.麸炒)、犀角(镑)、知母,以上各一两。当归、升麻、柴胡、桔梗(炒)、前胡(去芦)、桂心(去皮)、木香、天灵盖(酥炙),各三分。桃仁(汤浸.去皮.炒.四十九粒)。
功能主治治白虎风,走注疼痛,发歇不定,积年不效者。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临卧各一。若为丸,即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8、消食丸处方缩砂仁 陈皮 三棱 蓬术 神曲 麦蘖(炒)丁香7.5克 香附子(米泔浸)枳壳(炒)槟榔 乌梅各15克
制法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宽中快气,消乳化积。治小儿乳食不消。
用法用量食后紫苏汤下20~20丸。
摘录《婴童百问》卷一
处方59、乌梅圆处方乌梅三百个,黄檗(炙)、细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各六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用)、当归(去芦),各四两;干姜(炮)十两,黄连(去须)十六两。
炮制上异捣,筛,合治之,以醋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炼蜜杵二千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寒虫动作,上入膈中,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时即呕,常自吐有此证候,谓之厥,此药主之。又治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温米饮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栀子乌梅汤处方栀子、黄芩,各二钱。柴胡(三钱),甘草(一钱),乌梅(三个.去核)。
功能主治治伤寒瘥后不得眠。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竹叶十四片,豆豉三十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