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二00三年果树寒害的气象因素分析

摘要:秋末初冬气温骤降,影响果树冬前营养贮备,抗寒力降低;深冬阶段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变幅剧烈以及干旱、湿度低是产生寒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果树;寒害;气象   2003年3月上旬开始,招远市部分果园桃、苹果、葡萄等果树相继出现寒害。现根据寒害的症状及特点,分析造成这次寒害的气象因素,以加强对果树寒害的防御。   1、果树寒害的症状及特点:受寒害影响的主要有桃树、苹果树及葡萄。其中桃树以3年以内树龄受害最重,主要表现为枝干或枝条皮层的形成层变褐色,次生木质部色泽亦有变褐,背阴面褐色程度重于向阳面。受害桃树在越冬后,随温度的回升,枝干和枝条皮层逐渐失水、干缩,枝芽干瘪死亡。受害程度严重的整株死亡,部分果园因此而毁园改种其它作物。3年以上桃树部分主枝枝叉以上部分受害死亡,造成树体残缺不全,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苹果以1~2年生幼树受害较重,寒害部位主要为根颈冻害和干茎冻害,受害部位环绕干周,皮层变黑褐色,导致整株地上部分死亡;结果树极小有寒害表现,但少数果园因冬前刮除枝干轮纹病,对树皮破坏严重的亦有受害表现,重则死亡,轻的发芽迟,树势弱。葡萄主要表现在主蔓近地面部位出现纵裂。   2、产生寒害的气象因素分析   2.1秋末冬初气温骤降,冬季提前来临,影响了果树冬前养分积累,削弱了抗寒能力。2002年10月上旬旬平均气温15.9摄氏度,较常年(1986~2001年16年平均值,下同)同期高1.8摄氏度;10月下旬旬平均气温骤降至6.9摄氏度,较常年同期11.8摄氏度低4.9摄氏度。大幅度降温后,气温无明显回升,低温持续发展至11月中旬,长达1个月。其中11月上旬和下旬分别较常年偏低2.1摄氏度和2.7摄氏度。由于秋末较早地剧烈降温;较常年提前1旬进入冬季,果树冬前积累糖分时间缩短,细胞液浓度低,树体贮存能量少,缺乏气温缓慢下降循序渐进的抗寒锻炼,从而削弱了果树在冬季的抗寒能力。   2.2深冬阶段气温低,持续时间长,是造成桃树等果树冻害的直接原因。2002年12月下旬进入深冬阶段的初期,再次出现剧烈降温过程,变幅大,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2002年12月下旬,旬平均气温-3.0摄氏度,较常年同期-0.7摄氏度低2.3摄氏度,与上一旬之间的变幅为4摄氏度,为常年变幅(0.8摄氏度)的5倍。2003年1月上旬旬平均气温降至-5.2摄氏度,较常年-1.7摄氏度低3.5摄氏度,与上一旬之间的变幅为2.2摄氏度,为常年变幅(1摄氏度)的2.2倍,极端最低温度达-13.2摄氏度,为自1991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在经历了20多天低温后,1月中旬气温猛然回升,旬平均气温达-0.9摄氏度,变幅达4.3摄氏度,约为常年变幅(1.1摄氏度)的4倍。由于深冬时期的超常低温,时间长,变幅大,使抗寒力弱果树,特别是幼龄果树,皮层细胞水分冻结而产生冻害。   2.3冬末春初阶段气温回升较快,但冷空气侵袭,短期内降温又过猛,不利于受害果树的恢复。   从气象资料看,2003年2月上旬开始,气温回升较快,2月上、中、下旬旬平均气温分别为-0.8摄氏度、0.8摄氏度和2.7摄氏度,较常年分别提高1.3摄氏度、1摄氏度和1.9摄氏度,旬稳定通过0摄氏度较常年提前10天。冬末春初气温回升早,将引发树体地上部分提前解除休眠,而地下部分根系仍处于低温状态,根系吸收水分难以满足地上部树体蒸腾需求,使树体受害枝干、枝条加速失水而死亡,类似越冬抽条现象。3月上旬受冷空气影响,旬平均气温又明显下降至1.5摄氏度,较常年低1.4摄氏度。3月中、下旬气温再次出现快速上升趋势,旬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同期高0.3摄氏度和2.5摄氏度。冬末春初气温的剧烈变化,不利于冻害后的果树树势的恢复,反而加快了果树冻害的发展。3月上、中旬受寒害的果树枝干、枝条开始出现皮层失水干缩死亡的现象。   2.4冬季降水少、湿度低,促进了寒害的发生。2002年11月上旬~2003年2月中旬,降水量为16.6mm,占常年同期降水量的35%;其中2002年11月下旬~12月下旬40多天内无降水。干旱使空气湿度降低,2002年11月上旬~2003年1月下旬,3个月平均相对湿度为65%,较常年同期67%低2个百分点,其中最寒冷季节2002年12月下旬~2003年1月中旬,平均相对湿度为64%,较常年同期68%低4个百分点。越冬期间的干旱、低湿,易引起果树枝条产生生理干旱现象,不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3、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深冬阶段低温强度大、时间长、变幅剧烈以及干旱、湿度低是造成2003年果树寒害的主要原因。秋末冬初气温骤降,影响了果树营养积累和抗寒锻炼,降低了果树抗寒性;冬末春初气温反而回升较快,遇冷空气侵袭,气温变幅大,对受冻害果树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