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央级综合性历史档案馆。负责明清和明清以前历史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编目、编辑研究、查阅利用、修复复制等工作。馆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北侧,总建筑面积1.76万余平方米。前身是故宫博物院文献馆,1951年5月改称故宫博物院档案馆,1955年12月移归国家档案局领导,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1958年6月改为明清档案馆,1959年10月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为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1963年12月对外用第一历史档案馆名义;1969年底明清档案部从中央档案馆分出,隶属于故宫博物院;1980年4月重归国家档案局领导,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该馆收藏的明清两代中央和部分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全宗,1000余万件, 其中明代档案 3000余件。清代档案是馆藏的主要档案, 包括入关前 1607年至宣统三年(1911),以及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和寄居天津时期(1912~1940)形成的档案。这些档案绝大部分已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编目,做到了有规可循,有目可查,能够提供查阅利用。1973年开始档案的缩微拍摄工作,至1990年底,共拍摄150万件(册)。制定了《清代档案分类表》、《清代档案主题词表》、 《清代档案著录规则》,共著录档案22万多条,输入计算机 9.8万多条。至1990年的10年间,编制档案目录 350册,首次公开出版档案目录《硃批奏折财政类目录》。

该馆内部设保管利用部、整理编目部、编研部、满文部、技术部、《历史档案》杂志社和办公室等机构,在馆长领导下,分工管理各项业务、行政工作。全国明清档案目录中心也设在该馆。1990年共有工作人员 177人,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者16人,中级技术职称者31人。

该馆所存档案基本已对外开放利用,供国内外各单位和个人查阅。设有普通阅览室、缩微档案机读阅览室、外宾阅览室等。服务项目包括:提供查阅利用档案,提供缩微胶卷和复制件,提供来人来函咨询服务等。1979~1990年共接待国内利用单位 5319个,70049人次,选用档案219331件(册)。其中包括美、苏、英、法、德、日、意、瑞士、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共104个单位,2691人次,选用档案42138件(册)。在咨询服务方面,代查代摘档案26143件(册)。

该馆 1951~1990 年先后编辑出版各种专题史料汇编和出版物 40余种,1亿多字。 其中有《义和团档案史料》、《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天地会》、《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康熙起居注》、《康熙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及《历史档案》期刊等。还利用馆藏档案文献编撰出版了 4部专著:《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198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概述》(1985)、 《清季中外使领年表》(1985)、《清代地方官制考》(1988);撰写了大量学术研究文章,分别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其中一部分收进《明清档案论文选编》(1985)和《清代档案与历史研究》(1988)两部论文集。

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印的部分史料汇编

1978 年以后参加国内各种学术活动逐渐增多, 至1990年底,先后参加清史、民族史、华侨史、法制史、地方史、地方志、民族语言文学、经济史、人物传等史学学术讨论会,以及档案学方面的各种业务学术讨论会,共80余次,提供论文80余篇。1980年后,先后于皇史宬举办了明清文书档案展览、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展览、皇史宬展览等,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 4万多人次;1988年在香港举办了清代档案与历史展览;1990年在南斯拉夫举办了清代帝后生活档案展览,在北京举办了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档案图片展览。

该馆档案管理条件不断改善,至1990年已拥有 7台微电脑、1台小型计算机、9台缩微机及冲洗机、拷贝机、胶片还原机、放大机、复印机等设备。对18个库房进行了密闭、保温、防尘的技术改造,更新了空调设备,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设备,建立了对库房遥测、遥控的电脑中心控制系统,为逐步实行现代化管理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