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塔里木盆地

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公里,东西最长处1400公里。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地质与地貌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基底上有厚约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层,上有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层,第四纪沉积物的面积很大。构造上的塔里木地块和地貌上的塔里木平原,范围并不一致。地块包括四周的低山丘陵,如东部的库鲁克塔格和西部的柯坪山;而塔里木平原则只限于有第四纪沉积且较坦荡的部分。盆地沿山麓带,北部有库车拗陷,西南部有喀什—叶尔羌拗陷。拗陷内有巨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最大厚度达万米,是良好含水层。盆地呈不规则菱形,四周为高山围绕,东部有疏勒河谷(亦称阿奇克谷地)通向河西走廊,为古代丝绸之路所经。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面积20%,占中国沙漠和戈壁总面积26%(如单指沙漠则占43%),是中国最大沙漠,也为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漠。个体沙丘每年约南移50~60米,流动沙丘面积占85%,沙丘形状复杂,有金字塔形、穹状、鱼鳞状、复合型沙丘链、复合型沙垄等多种形态。

光热资源与自然灾害

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达575~627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000小时,南部不到3000小时,多风沙和浮尘天气。年均温9~11℃,南部略高于北部。大陆性由西向东加强,冬季东部比西部冷,1月均温,若羌比和田低3.2℃,比喀什低2.4℃。冬季均温低于-20℃的寒冻日仅1~2天。7月均温25~27℃。10℃以上活动积温超过4000℃,南部高于北部;其持续期南部200天,北部190多天;积温年际变化大。无霜期超过200天,北部200~210天,南部大多达220天,气温年均日较差14~16℃,最大日较差25℃。

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

(1)风沙危害。8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一年超过20天的只有若羌、喀什、库尔勒。但盆地边缘植被覆盖度仅10%,沙漠中心基本无植被,而风速每秒5米即起沙,故南部沙暴天气年达30~40天。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②干热风。 重害地区为盆地东部,每年10~20天;盆地其他地区出现次数较少。

水分来源与水资源

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从中亚越过天山南脉河谷(如克孜河谷)或从准噶尔盆地越过天山垭口(如哈密、乌鲁木齐)进入盆地。盆地降水稀少,盆地西缘的乌什为85毫米,阿克苏57毫米;北缘的库车63毫米,库尔勒52毫米;南缘从西向东,阿图什78毫米,喀什65毫米,和田35毫米,若羌17毫米,盆地本身无法形成径流,但周围山区年降水量达200~400毫米,可汇成河流到达盆地。较大河流有南部的叶尔羌、克孜勒、盖孜、和田、克田雅、车尔臣(且末)等河,北部的阿克苏、台兰、渭干、库车及开都(下游称孔雀)等河。自然状态下,上述河流能汇纳到塔里木河;在大量引水灌溉情况下,现有水汇入塔里木河的,只有阿克苏、和田、 叶尔羌3条大河。从周围山区流到盆地的年径流量约370亿立方米,东经84°以东面积占45%,产生年径流量18%,加上塔里木河向东输送的水量32亿立方米,实占26%;西部面积占55%,产生年径流量82%,减去向东输送部分,实占74%。

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是塔里木河终点,过去被称为游移湖,实际上湖本身并不游移(见塔里木河)。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地下水动储量为110~148亿立方米;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后,动储量还有7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对解决盆地春季缺水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一定意义。此外,盆地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地下水静储量,尤其在新生代沉积深厚的拗陷带内,如库车拗陷、喀什—叶尔羌拗陷。弄清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适量开采,对增加水资源也有一定意义。

土地资源与农业潜力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龟裂性土和残余盐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则以石膏盐盘棕色荒漠土为主。沿塔里木河和大河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上,主要是草甸土和胡杨林土(土壤学上亦称吐喀依土)。草甸土分布广,轮台至尉犁间河道两侧最为集中。胡杨林土发育于茂密成荫的胡杨林下,特点是有机质含量多,表层有枯枝落叶,下为粗腐殖质,再下为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1~2%以上,盐分含量不高。草甸土和胡杨林土为农垦主要对象。由此引起森林破坏,对环境保护不利,值得重视。

40多万平方公里的盆地面积中,除去流动沙丘和砾质戈壁外,细土平原约7万平方公里。细土平原如均有植被覆盖,最低限度需要灌溉水源400~450亿立方米。从周围山区流到盆地的年径流量加上可以重复利用的水量(即地下水动储量)基本可满足需要。

盆地农业开发和利用应注意:

(1)控制沙漠南移。具体措施应包括:在盆地南部的农田和草场及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的交通沿线,建立防护林带,保护塔里木河和大河下游两侧的天然胡杨林。

(2)解决春季水源。盆地内河流春季来水量,平均仅占年总水量的15%,最少的只有7%,而作物春季需水量约占生长期总需水量30~35%。解决春季缺水的途径有:提高水源利用率,及时春播等。亦可提高现有水库利用效益,结合水电和大型水利工程修建山区大型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增加春季水源。

(3)盐渍土改良。除冲积扇、三角洲上中部及部分老绿洲外,盆地土壤都有强烈的土壤盐渍化问题。需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改良。

盆地中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