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聊斋俚曲集

清初作家蒲松龄以山东淄川流行的俗曲小调写成的通俗说唱作品集。1936年,路大荒将当时发现的俚曲10种和诗、文、鼓词等蒲松龄作品编校出版,定名《聊斋全集》。后来路大荒又将收集到的俚曲和诗文等作品,加以增订整理,于1962年出版《蒲松龄集》。其中下册辑录俚曲13种,称为《聊斋俚曲集》,并对俚曲中使用的方言做了简明的注释。

《聊斋俚曲集》包括叙事体的说唱作品《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快曲》、《丑俊巴》、《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10种;代言体的作品《墙头记》、《禳妒咒》、《磨难曲》 3种;近于游戏笔墨的《穷汉词》1 种。其中《富贵神仙》与《磨难曲》都是演述《聊斋志异》中的《张鸿渐》故事的,两种体裁不同,在蒲松龄墓碑的碑阴上记作《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作为一种,所以共为13种。从题材上看,有根据《聊斋志异》故事改编的,如写《珊瑚》故事的《姑妇曲》,写《仇大娘》故事的《翻魇殃》,写《张诚》故事的《慈悲曲》,据《商三官》、《席方平》两篇故事改写的《寒森曲》、写《江城》故事的《禳妒咒》,写《张鸿渐》故事的《富贵神仙》和《磨难曲》。有直接创作的作品,如《快曲》写张飞在华容道刺死曹操的虚构故事;《俊夜叉》写一个泼辣能干的妇女帮助丈夫戒赌的故事;《丑俊巴》写猪八戒调戏潘金莲的虚构故事;《增补幸云曲》写明正德皇帝嫖妓的故事;《蓬莱宴》写仙女吴彩鸾与穷书生文箫相爱而同归仙境的故事;《墙头记》写受儿子虐待的张老汉在王银匠的帮助下,使两个贪财的儿子受骗而情愿奉养其父的故事;《穷汉词》写一个穷汉向皇天诉穷,希望改变悲惨命运的心理活动。这些作品大部分是蒲松龄晚年所作,现实性题材比较多,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蒲松龄利用通俗的说唱形式,把一些他特别喜爱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改编为俚曲,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如《寒森曲》写商三官女扮男装杀死仇人,又巧妙地将席方平的斗争性格赋予商二官,使他在阴间不屈不挠地告状,与仇人打官司,取得胜利。《磨难曲》中用很多篇幅描绘了贪官污吏横暴残虐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惨象,塑造了一个与赃官做对的草莽英雄形象。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赞扬人民进行反抗的思想。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也较《聊斋志异》有了一些新的拓展。《翻魇殃》中称赞了“又洗碗,又刷锅,赶着驴儿去推磨”的新娘子。《蓬莱宴》中的仙女也被赋予了现实人物的品格,让她靠劳动来维持生活。其他描写家庭生活的题材,在表现婆媳不和、夫妻矛盾时,也展现了造成这些家庭问题的社会原因。同时,在这些俚曲中也有不少鼓吹封建道德和宣传因果报应的糟粕,特别是《丑俊巴》、《增补幸云曲》两篇,趣味低下。聊斋俚曲采用淄川一带口语写成,吸收了许多民间语言和修辞方法,显得清新活泼,与《聊斋志异》在语言上的工丽典雅形成鲜明对照。

这些俚曲并不是案头之作,它不仅在蒲松龄生前演唱过,而且其中的个别曲词、曲调长期以来在山东淄川地区流传。尤其《墙头记》,一直是五音戏、山东梆子的保留剧目,其他戏曲剧种也曾整理移植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