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黑洞也不是永生的。我们在前文曾提到过,空间中任意一团真空其实都被称之为“虚粒子”的东西充满,它们的寿命极其短促,因此通常无法转换成普通物质。这些粒子总是成对出现,除了电荷极性相反外,其他的一切性质都相同。它们会在一瞬间互相湮灭。 然而,假设一个粒子和它的反粒子恰巧出现在黑洞视界的边缘,请记住视界就是黑洞吞噬万物的临界区域。这对粒子还来不及发生湮灭,其中之一可能就被黑洞拽进了视界之内,而另一个则向相反的方向逃逸而去。对一个位于黑洞之外的观测者而言,这也就等于从黑洞视界之内辐射出了一个粒子,因此黑洞的质量也减小了和辐射出的粒子相同的质量,视界的半径也随之缩小。这种过程不断在发生,称之为“霍金辐射”,黑洞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它将在一次辐射爆发中消失无踪。 然后是最终的演出:质子衰变。人们认为质子是由称为“夸克”的粒子组成的,但是它可能最终会分解成为更轻的粒子和辐射。它可能先是衰变成为正电子(电子的反粒子)和π介子,π介子极不稳定,几乎是马上就衰变成为光子。质子的平均寿命据估计为至少是1031年的量级,因此不必奇怪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质子衰变的实例——宇宙的年龄才只有1010年。但如果这种理论图景是对的,那么在1033年后,宇宙中除了一片光子和基本粒子充斥的“汪洋”外,就一无所有了。 空间的膨胀将导致令人难以置信的稀疏。据估计,在1066年里,普通电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将超过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宇宙半径的几十万倍。10100年后,或许经历10116年,残余的粒子将衰变成辐射。宇宙会逐渐变得更黑、更冷,看来再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事件会发生了。 请记住,我们所描述的现象都基于一个假设:斥力在强度上始终不变。如果不是这样,又会如何?如果它变弱(甚至完全停止起作用)的话,等待我们的仍将是之前我们已经描述过的阴暗、凄凉的未来,尽管过程更慢但是却不可避免。但如果宇宙常数变得更大,我们将遭遇更加戏剧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