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脾肿大

脾大小超过正常的病理现象。正常成人的脾长约12cm,宽约7cm,厚约4cm,重100~200g。超过此范围即为脾肿大。正常脾一般在左肋缘下不能触到。临床上除在膈低位或体质瘦弱的无力型人外,能触到脾脏的人应考虑为脾肿大。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绝大部分脾肿大仅为相应疾病的病理变化之一,即属于继发性脾肿大。常见的病因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肝硬变,结缔组织病等。而真正原发的脾脏疾患所致脾肿大,如脾肿瘤或脾囊肿等则很少见。

脾肿大可伴发脾功能亢进,导致末梢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显著减少,并出现贫血、易感染或出血等症状。脾肿大除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速外,还可导致脾中储血过多,全身血浆量过度增加使血液稀释而加重贫血。肿大的脾脏不一定均有脾功能亢进的表现。通常,脾肿大的程度愈大,则脾功能亢进的程度亦愈大。

病因

偶因脾脏本身的疾病引起,常见的脾肿大仅为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征候。可分为10类:

(1)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病毒性肝炎、风疹)、细菌性感染(伤寒、副伤寒、炭疽、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粟粒性结核、脾脓肿)、立克次氏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回归热)、寄生虫感染(急性疟疾、急性血吸虫病)。

(2)慢性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细菌性感染(布鲁斯氏杆菌病、结核病)、霉菌感染(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螺旋体感染(梅毒)、寄生虫感染(慢性疟疾、慢性血吸虫病、黑热病)。

(3)郁血性脾肿大。肝硬变、慢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血栓形成。

(4)结缔组织病所致脾肿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斯蒂尔氏病、费尔蒂氏综合征、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5)血液病性脾肿大。白血病、红血病和红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血色病。

(6)单核巨噬细胞病性脾肿大。戈谢氏病、尼曼-皮克二氏病、组织细胞增生症 X、恶性组织细胞病。

(7)结节病。

(8)淀粉样变性病。

(9)脾肿瘤。

(10)脾囊肿。

诊断

脾肿大可通过触诊或叩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或更精确可靠的 X射线、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扫描或CT等手段来确定。

对肿大的脾脏,应注意其质地硬度、边缘是否整齐、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急性传染病病人的肿大脾脏质地较软,而慢性传染病、肝脏病、肿瘤患者的脾质较硬。慢性充血性脾肿大时,脾表面光滑、形状规则。脾脏的肿瘤、囊肿、结核或恶性淋巴瘤可使脾表面呈结节状或凸凹不平。因脾被膜较松弛,故脾肿大时,一般无明显疼痛。多数患者可有局部压迫感或触到左上腹硬块,少数患者,当合并脾周围炎或病变涉及脾被膜时,可感到疼痛,并有明显触痛。

如果靠触诊法未能触到脾脏或触诊不满意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脏浊音界的大小。正常人于左肋缘上叩诊为鼓音称特鲁伯氏鼓音区,若鼓音区消失,应考虑有脾肿大的可能。如果经触诊和叩诊仍不能确定脾肿大时,可借助于腹部 X射线平片、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扫描或照像和CT等更精确的手段来检查。其中放射性核素扫描和照像还能对脾的储血、滤血、造血等生理功能作进一步检查。

脾脏肿大的测量法如下:1线(甲乙线),在左锁骨中线上,测量肋弓缘到脾脏下缘的距离;2线(甲丙线),从左锁骨中线与肋弓缘的交叉点到最远的脾尖端之间的距离;3线(丁戊线),脾右缘到腹正中线最大的距离,超过腹正中线时用“ +”号表示,未超过腹正中线则用“ -”号表示(见图)。

图

脾肿大的程度按轻、中、高三度划分:即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之内者,为轻度脾肿大;超出肋缘3cm至平脐者为中度脾肿大;达脐水平以下者为高度脾肿大,也称巨脾症。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多数肿大均属继发性,而原发性脾脏疾患如脾原发性肿瘤、脾囊肿等极罕见。故临床上一旦发现脾肿大,须作详尽的检查,以明确病因。脾肿大常见的病因是感染、瘀血、血液病和结缔组织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如发热、黄疸、出血倾向、贫血与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的症状,及流行病学史;查体须注意有无肝与淋巴结肿大、贫血和出血等体征;化验中应着重检查病原体、肝脏功能、血细胞形态、骨髓象和免疫指标等。脾穿刺因危险性大不宜冒然施行。

脾肿大的程度对于病因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轻度脾肿大,常见于各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慢性右心衰竭、结缔组织病等。中度脾肿大多系肝炎、肝硬变、急性白血病、红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结节病、血色病等。高度脾肿大,常见于骨髓纤维化、慢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重症地中海贫血、淀粉样变性病、戈谢氏病和尼曼-皮克二氏病、黑热病、慢性疟疾等。

脾功能亢进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据认为可能系肿大的脾脏导致过分阻留吞噬,引起血细胞减少及肿大的脾脏产生某些体液因素,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加速血细胞破坏所致。

治疗

应针对脾肿大的病因做相应处理。一般只有在脾肿大显著、造成明显压迫症状;或合并脾功能亢进导致严重贫血(特别是溶血性贫血)、严重出血、或白细胞极度减低而反复感染;或作为某些特殊疾患的诊断分期(如恶性淋巴瘤);或作为必要的有效治疗手段(如脾肿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时方考虑行脾切除术。因脾切除术后,可引起少数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易患严重感染,或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易有血栓形成倾向等危险,故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