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ogeng
[外文]:Paul Gauguin (1848~1903)
法国画家。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革新者,与V.凡高、P.塞尚等被人们称为后印象主义。1848年6月8日生于巴黎,1903年5月9日卒于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法)的阿图奥纳岛。高更的童年是在秘鲁利马度过的,幼年丧父,后随母回法国。1865年做过海员,1871年又改行做证券经纪人。这时,他作为业余画家,迷恋和收集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并且参加了1880~1886年的印象主义展览。1883年,他抛弃证卷经纪人的职务成为职业画家,过着不稳定的生活,几经周折又与自己的家庭决裂。1886~1890年到法国布列塔尼有艺术传统的古老村庄蓬塔旺和勒普尔迪生活和创作,组织了蓬塔旺画派的社团,参加的主要是一群尚未成熟的青年风景画家。他们不满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画风,追求新颖自由的风格,但由于成员之间缺乏信任,不久就解散。1887年,他到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岛旅行。1888年,应凡高之邀到阿尔勒与其合作,但由于艺术志趣不一不欢而散。1891年,他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法)生活和创作。1893年因经济拮据回到巴黎。1893~1895年,他来往于巴黎和布列塔尼之间,展出在塔希提岛创作的画,撰写题为《诺阿、诺阿》(意为“芳香的土地”)的日记。1895年,他又回到塔希提,重新过土著人的生活。由于健康状况的恶化和巴黎方面经济支持的中断,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于1897年服毒逃往山中,自杀未遂。1901年,高更迁居到马克萨斯群岛的阿图奥纳岛,直至病故。
高更于1875年结识印象主义画家C.毕沙罗。他的早期作品的手法接近毕沙罗的风格。但自1885年之后,特别是在塔希提岛之后,他的风格逐渐形成。这种风格的特点是:
(1)含有浓厚的象征性。象征主义的文艺思潮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在法国流行,1891年2月,近200位象征主义艺术家和诗人在巴黎聚会,宣称他们的会晤“标志着象征主义的黄金时代和顶峰”,高更被人们推崇为象征主义画家。受象征主义美学观念的驱使,他愈来愈不满足印象派的绘画,认为他们画的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不是心灵深处的东西。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抽象。《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什么?我们走向何方?》(1897)就是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是他自杀未遂后在塔希提岛创作的。他用梦幻的记忆形式,把读者引入似真非真的时空延续之中。在长达4米半的大幅画面上,从左到右意味着从生命到死亡的历程。树木、花草、果实,一切植物象征着时间的飞逝和人的生命的消失。
(2)追求艺术表现的原始性。高更一再强调要创造出原始的、本能的和暗示的艺术。他认为原始社会是从精神里产生出来的,是符合自然的。他认为自己具有孩子和原始野人的气质。他赞美原始艺术所含有的质朴、天真的情趣和神秘感,这种要求原始性和本能性的观念,是和哲学上的人是复杂的观念相一致的。高更厌恶现代文明,到过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土著人中间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他的生活和艺术,都体现了他在热烈地追求异样的欢乐和享受,迷恋有刺激性的人生乐趣和艺术格调。他画的《两个塔希提妇女》(1899),含有精致的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3)追求色彩的平涂法,以取得综合性的效果。高更盛期的创作采用色彩分析法,并且十分注意光线。评论家们指出,从他的早期创作开始,色调中便包含了混合的成分,色彩注意和谐而不强调对比。这种倾向,到80年代末期显著地加强了。他被当地的原始生活方式所陶醉,在色调运用上倾向于融合为单一的调子,以取得平面的色彩效果。《讲道以后的幻景》(1888),是采用这种艺术处理的代表作之一。高更将人物安排在一个不大真实的、但生动的深红色背景之上,色彩是大面积的平涂,与印象主义式的小笔触技法趣味迥然不同。这种技法,在西方绘画史上称作综合主义,其特征是用平涂的表面,强烈的轮廓线以及主观化的色彩来表现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不论是形或色彩,都服从于一定的秩序,服从于几何形的图案,从而取得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
高更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了一群使用象征语言的画家,他们组织起的艺术社团纳比,推动了象征艺术的发展。高更对于20世纪的现代派艺术,特别是超现实主义,有重要的影响。
- 参考书目
- 《月亮和六便士》,外国文学出版社,北京,1981。G.Wildenstein,Gɑuguin,Paris,1964.Robert Goldwater,Pɑul Gɑuguin,New York,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