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儒”的成语(45个)

本文整理了儒士成林、章句小儒、九儒十丐等含“儒”的成语45个,其中“儒”开头的成语4个,“儒”结尾的成语15个,“儒”在中间的成语26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儒”开头的成语

1、儒士成林[rú shì chéng lín]

【解释】儒士:指读书人。比喻读书人很多。

【出处】《后汉书·张衡传》:“缙绅如云,儒士成林。”

2、儒雅风流[rú yǎ fēng liú]

【解释】①文雅而飘逸。②指风雅淳正。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示例】二公表章经籍,笃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东鲁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

3、儒家经书[rú jiā jīng shū]

【解释】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示例】我最喜欢研究儒家经书。

4、儒林丈人[rú lín zhàng rén]

【解释】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出处】《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晋诸公传》:“名秀为儒林丈人,沈为文籍先生,望、会亦各有名号。”

【示例】为报儒林丈人道,如今从此鬓星星。 ——唐·刘禹锡《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

“儒”结尾的成语

1、章句小儒[zhāng jù xiāo rú]

【解释】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出处】《汉书·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2、穴见小儒[xué jiàn xiǎo rú]

【解释】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狭小的学者。

【出处】清·汪藩《汉学师承记》卷六:“耳听小士,穴见小儒,不知五五之开方。”

3、老手宿儒[lǎo shǒu xiǔ rú]

【解释】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4、焚书坑儒[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示例】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5、谈笑有鸿儒[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

【解释】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今日谈笑有鸿儒,正该叫小徒在此虚心聆教才是。”

6、宿学旧儒[sù xué jiù rú]

【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7、名士夙儒[míng shì sù rú]

【解释】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出处】《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8、硕彦名儒[shuò yàn míng rú]

【解释】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9、拘拘儒儒[jū jū rú rú]

【解释】拘拘:拘束,有所顾忌的样子;儒儒:指软弱、懦弱。形容局促不安,胆小怕事,无所作为。

【出处】元·杨奂《东游记》:“二三千里之远,今一举而至,与其终身拘拘儒儒于二百里内者,不亦异乎!”

10、硕学通儒[shuò xué tōng rú]

【解释】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11、老师宿儒[lǎo shī sù rú]

【解释】年纪大而学问渊博的人。

【出处】《新唐书·孔颖达传》:“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示例】高文大册,或托之不得其人;老师宿儒,有死而莫见于世。 ——宋·陆游《贺周参政启》

12、舌战群儒[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示例】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13、燔书坑儒[fán shū kēng rú]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14、焚典坑儒[fén diǎn kēng rú]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15、燔书阬儒[fán shū gāng rú]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儒”在中间的成语

1、九儒十丐[jiǔ rú shí gài]

【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元·谢枋得《谢叠山集·送方伯载三山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

【示例】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清·赵翼《陔余丛考》

2、当世儒宗[dāng shì rú zōng]

【解释】儒:儒学;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即大师。指当世的儒学大师。

【出处】《晋书·贺循传》:“朝廷嘉其能,令教育生徒,号为当世儒宗。”

3、喔咿儒儿[ō yī rú ér]

【解释】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形容声音含糊不清。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4、通儒硕学[tōng rú shuò xué]

【解释】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出处】《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示例】《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部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5、温文儒雅[wēn wén rú yǎ]

【解释】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示例】从他的相貌、神气和言谈、举止看,也很温文儒雅,不带一点儿草莽英雄模样。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6、拘儒之论[jū rú zhī lùn]

【解释】拘儒:迂腐的书生。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

【出处】汉·桓谭《盐铁论·复古》:“故未遑扣扃之义,而录拘儒之论。”

7、钜儒宿学[jù rú sù xué]

【解释】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出处】《汉书·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桑大夫据当时,合时变,上权利之路,虽非正法,钜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8、阳儒阴释[yáng rú yīn shì]

【解释】阳:表面上;儒:儒家;阴:暗地里;释:释迦牟尼,泛指佛教。表面上阐述儒家学说,暗地里在宣传佛家观点。形容表里不一。

【出处】清·王夫之《张子蒙注序论》:“故白沙起而厌弃之,然而遂启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其究也,为刑戮之民,为阉贼之党,皆争附焉。”

【示例】小道因与他联络,为阳儒阴释之计,故得暂时保全白祥性命。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十回

9、一代儒宗[yī dài rú zōng]

【解释】儒宗:儒家学者的宗师。指一个时代的城学大师。

【出处】《周书·儒林传》:“故能驰声海内,为一代儒宗。虽前世徐广、何承天之俦,不足过也。”

【示例】先生一代儒宗,今日即位颁诏,烦先生起草,幸勿再辞!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二十六回

10、通儒达士[tōng rú dá shì]

【解释】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11、鸿儒硕辅[hóng rú shuò fǔ]

【解释】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示例】鸿儒硕辅对朝廷的贡献不可忽视。

12、一介儒生[yī jiè rú shēng]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示例】生员乃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七回

13、坑儒焚书[kēng rú fén shū]

【解释】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14、通儒达识[tōng rú dá shí]

【解释】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出处】《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15、燕颔儒生[yàn hàn rú shēng]

【解释】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16、鸿儒硕学[hóng rú shuò xué]

【解释】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出处】《晋书·儒林传序》:“朝多君子,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示例】考试之法,政府先聘鸿儒硕学,谙练政事者,以为考官。 ——章炳麟《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

17、侏儒观戏[zhū rǔ guān xì]

【解释】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18、侏儒一节[zhū rǔ yī jié]

【解释】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出处】汉·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示例】观侏儒一节,而他事可知。 ——唐·刘知幾《史通·核才》

19、喔咿儒睨[ō yī rú nì]

【解释】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20、白面儒冠[bái miàn rú guān]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21、宏儒硕学[hóng rú shuò xué]

【解释】指学问渊博的人。

【示例】像孙老先生那样宏儒硕学的人,在学术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惜他已退休了。

22、耆儒硕望[qí rú shuò wàng]

【解释】耆:六十岁以上的人。指年高德重的儒者。

【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抢其书而远逊。”

【示例】四曰翰苑亦颂阿合马功德,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元史·崔彧传》

23、耆儒硕老[qí rú shuò lǎo]

【解释】年高德劭的儒者。

【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抢其书而远逊。”

24、白面儒生[bái miàn rú shēng]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25、风流儒雅[fēng liú rú yǎ]

【解释】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出处】北周·庾信《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风知名,伐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示例】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

26、耆儒硕德[qí rú shuò dé]

【解释】耆:六十岁以上的人。指年高德重的儒者。

【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抢其书而远逊。”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必使耆儒硕德,为之师保。”

【示例】耆儒硕德奇材异能之士,茅拔茹连致无虚月,逮今三十年闲。 ——元·释念常《佛祖通载》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