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闻”的成语大全(221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闻义而徙、寡见鲜闻、使之闻之等含“闻”的成语221个,其中“闻”开头的33个,“闻”结尾的97个,“闻”在中间的91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闻”开头的成语

1、闻义而徙[wén yì ér xǐ]

【解释】闻:听到;义:正义;徙:迁移。听到符合道义的事就心动神往,虚心相就。

【出处】《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闻名不如见面[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解释】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出处】《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

【示例】王博高也不觉好笑,连说:“老兄真是个爽快人,闻名不如见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3、闻一知二[wén yī zhī èr]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示例】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说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5回

4、闻融敦厚[wén róng dūn hòu]

【解释】待人温和宽厚。

【示例】他的个性闻融敦厚,因此许多人乐于与他相交为友。

5、闻名遐迩[wén míng xiá ěr]

【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6、闻风逃遁[wén fēng táo dùn]

【解释】风:风声,消息;逃遁:远逃。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出处】明·徐渭《英烈传》第四十四回:“只见城门大门,百姓携老扶幼,一路跪接,备说镇守元将,闻风逃遁。”

【示例】只是易瑛呢?要是闻风逃遁了怎么办? ——二月河《乾隆皇帝》三十

7、闻风远遁[wén fēng yuǎn dùn]

【解释】风:风声,消息;远遁:远逃。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8、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解释】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示例】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词

9、闻宠若惊[wén chǒng ruò jīng]

【解释】犹言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示例】将启北户之人,向通云南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 ——北周·庾信《罔大将军琅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

10、闻者咋舌[wén zhě zhà shé]

【解释】闻:听到;咋舌:咬住舌头。听到别人讲的话,咬住自己的舌头。形容听到的人都震惊得不敢出声。

【出处】《明史·盛寅传》:“寅复吟唐人诗‘长安有贫者,宜瑞不宜多’句,闻者咋舌。”

【示例】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 ——《清史稿·傅山传》

11、闻风响应[wén fēng xiǎng yīng]

【解释】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

【示例】《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更恐各处闻风响应,刻已分电沿江各省,一体严密防范,以期防患未萌。”

12、闻呼即至[wén hū jí zhì]

【解释】闻:听到;呼:呼唤;即:立刻;至:到。听到呼唤立刻就到。形容动作迅速。

【出处】《梁书·陈庆之传》:“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示例】此时已及黄昏,树德正在饮酒,闻呼即至。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九回

13、闻鼓而进,闻金而退[wén gǔ ér jìn,wén jīn ér tuì]

【解释】作战时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就后退。指军队服从命令,行动一致。

14、闻风远扬[wén fēng yuǎn yáng]

【解释】风:风声,消息。指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示例】财场中闹出事,只有个闻风远扬的高着。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五回

15、闻风而至[wén fēng ér zhì]

【解释】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早一点下手,把牌子创开,日本人必闻风而至,咱们的小羊圈就成了文化中心。”

16、闻风丧胆[wén fēng sàng dǎn]

【解释】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出处】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示例】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弃尸累累。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

17、闻风而逃[wén fēng ér táo]

【解释】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示例】敌人早就闻风而逃。

18、闻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示例】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也。 ——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

19、闻风破胆[wén fēng pò dǎn]

【解释】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出处】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示例】秉心忠直,使谗臣战栗不容;同理朝纲,人尽道忠贞辅佐。真个国家得我重如山,边境闻我惊破胆。 ——明·徐元《八义记》卷六

20、闻所不闻[wén suǒ bù wén]

【解释】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示例】自吾交仲素,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州之冠冕也。 ——《宋史·罗从彦传》

21、闻雷失箸[wén léi shī zhù]

【解释】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22、闻一增十[wén yī zēng shí]

【解释】闻:听到;增:增加。听到一点夸张十倍。形容把听到的事大肆渲染。

【出处】汉·王充《论衡·艺增》:“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反万畔。”

23、闻风而兴[wén fēng ér xīng]

【解释】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同“闻风而起”。

【出处】宋·朱熹《跋陈了翁责沈后》:“百世之才,犹当复有闻风而兴起者,其志远矣。”

【示例】甬上之闻风而兴者,一时多英伟高明之士,吴仲其一也。 ——清·黄宗羲《董吴仲墓志铭》

24、闻噎废食[wén yē fèi shí]

【解释】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25、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

【解释】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示例】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

26、闻风自遁[wén fēng zì dùn]

【解释】闻:听到;风:风声,消息;遁:逃跑。听到风声自己逃跑了。形容非常怕对方。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示例】天有久雨,俟晴,破了太原,辽兵闻风自遁,不必益兵。 ——明·无名氏《杨家府演义·继业夜观天象》

27、闻所未闻[wén suǒ wèi wén]

【解释】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示例】今日见了紫菱姐姐飞来飞去,业已奇极;谁知还有海外这些异事,真是闻所未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

28、闻声相思[wén shēng xiāng sī]

【解释】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出处】《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示例】朋友闻声相思,命驾相仿,也是常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

29、闻道犹迷[wén dào yóu mí]

【解释】闻:听到,引申为知道;道:道路,指正道;犹:还;迷:迷失。已经知道哪是正路,还是往迷路上走。比喻知错不改,一错到底。

【出处】《后汉书·窦融传》:“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

30、闻名丧胆[wén míng sàng dǎn]

【解释】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

【示例】郭澄清《大刀记》第六章:“这个吓得鬼子、汉奸闻名丧胆的梁永生,就是当初那个大闹黄家镇的梁永生。”

31、闻风而动[wén fēng ér dòng]

【解释】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示例】这时,“石一歌”也闻风而动了。 ——王西彦《骗子和打手》

32、闻香下马[wén xiāng xià mǎ]

【解释】闻:嗅;香:酒香味。闻到酒的香味,尽管正骑马赶路,也要下马品尝。形容酒非常好。

【出处】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无作有》:“那三太爷频频咽涎,象有闻香下马的光景。”

33、闻风而起[wén fēng ér qǐ]

【解释】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示例】别处的人一定也有闻风而起的,这便是救中国的独一无二法门了。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闻”结尾的成语

1、寡见鲜闻[guǎ jiàn xiǎn wén]

【解释】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出处】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2、博物多闻[bó wù duō wén]

【解释】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3、杳不可闻[yǎo bù kě wén]

【解释】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谁知秦敬宇在家,这孙兰姬别要说见他的影响,你就再要听他声咳嗽也杳不可闻。”

4、仁心仁闻[rén xīn rén wén]

【解释】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5、束教管闻[shù jiào guǎn wén]

【解释】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6、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示例】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7、一举成名天下闻[yī jǔ chéng míng tiān xià wén]

【解释】举:举动、行动。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闻名。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示例】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8、听而不闻[tīng ér bú wén]

【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示例】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9、腥德发闻[xīng dé fā wén]

【解释】腥德:秽恶的行径。指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

【出处】汉·徐幹《中论·中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曾不自闻,愈休如也。”

10、湮坠无闻[yān zhuì wú wén]

【解释】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英名湮没而不称,悲夫。”《晋书·羊祜传》:“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11、鸡犬不闻[jī quǎn bù wén]

【解释】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百姓久被贼人伤残,又闻得大兵厮杀,凡冲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

12、闻所未闻[wén suǒ wèi wén]

【解释】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示例】今日见了紫菱姐姐飞来飞去,业已奇极;谁知还有海外这些异事,真是闻所未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

13、单见浅闻[dān jiàn qiǎn wén]

【解释】指见识短浅。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四:“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

14、千古奇闻[qiān gǔ qí wén]

【解释】奇闻:惊奇动听的事情。少有的使人惊奇的事情。

【出处】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准赐婚配。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辙。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

【示例】一个信洋教的恶霸,敢说拿孔门弟子开刀,真乃千古奇闻!奇闻! ——老舍《神拳》第二幕

15、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示例】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 ——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16、旷古未闻[kuàng gǔ wèi wéi]

【解释】旷古:自古以来。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孔颖达疏:“人臣而代天子,旷世也所罕闻。”

【示例】吴江阙大尹接得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17、喜见乐闻[xǐ jiàn lè wén]

【解释】闻:听。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出处】茅盾《夜读偶记》:“就其形式来说是群众性的(为人民大众所喜见乐闻的)。”

18、强识博闻[qiǎng shí bó wén]

【解释】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同“强记博闻”。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粲强识博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19、广见洽闻[guǎng jiàn qià wén]

【解释】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出处】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年车而诵三箧。”

【示例】凡唐一代名姓相同者数十百人,类而录之,以为广见洽闻之助。 ——明·胡应麟《史书占毕》

20、先斩后闻[xiān zhǎn hòu wén]

【解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北齐·刘昼《刘子·贵速》:“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示例】奉圣人的命,着老夫再差一员正直的去陈州,结断此一桩公事,就敕赐势剑金牌,先斩后闻。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

21、寂寂无闻[jì jì wú wén]

【解释】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出处】清·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示例】许多人过去有大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今日却寂寂无闻。 ——徐特立《读书日记·日本战败的原因》

22、诟如不闻[gòu rú bù wén]

【解释】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示例】他有诟如不闻的涵养。

23、亘古未闻[gèn gǔ wèi wén]

【解释】指从古到今都没有听说的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9卷:“真个是亘古未闻,于今罕有!”

24、博洽多闻[bó qià duō wén]

【解释】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25、碌碌无闻[lù lù wú wén]

【解释】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名望。

【出处】宋·秦观《李状元墓铭》:“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

【示例】我不想成为碌碌无闻的人。

26、一无所闻[yī wú suǒ wén]

【解释】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示例】但此处却一无所闻,我看这事情大约已经过去了。 ——鲁迅《致章廷谦》

27、博识洽闻[bó shí qià wén]

【解释】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示例】我们被博士的博识洽闻所征服。

28、视之不见,听之不闻[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出处】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示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二卷:“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29、独学寡闻[dú xué guǎ wén]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示例】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30、强记博闻[qiáng jì bó wén]

【解释】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出处】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31、前所未闻[qián suǒ wèi wén]

【解释】前:先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示例】这是前所未闻的事。

32、耳不忍闻[ěr bù rěn wén]

【解释】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忍闻者。”

【示例】其启行也,数日前号泣震地,耳不忍闻。 ——《中国的西北角·贺兰山的四边》

33、耸动听闻[sǒng dòng tīng wén]

【解释】耸:通“悚”,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34、款启寡闻[kuǎn qǐ guǎ wén]

【解释】款启:见识狭小。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出处】《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35、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

【解释】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示例】闲官之挫折,无足轻重,不足耸人听闻。(清·汪师韩《诗学纂闻·刘随州别严士元诗》)

36、视而弗见,听而弗闻[shì ér fú jiàn,tīng ér fú wén]

【解释】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咸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37、所见所闻[suǒ jiàn suǒ wén]

【解释】看到的和听到的。

【出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示例】我为甚么不将这所见所闻的,写封信告诉庄宫保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38、殚见洽闻[dān jiàn qià wén]

【解释】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示例】殚见洽闻,非后儒所能及矣。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礼记》

39、先断后闻[xiān duàn hòu wén]

【解释】指先处理后奏闻。

【出处】《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40、了然无闻[liǎo rán wú wén]

【解释】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

41、先行后闻[xiān xíng hòu wén]

【解释】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后汉书·酷吏列传》:“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42、目睹耳闻[mù dǔ ěr wén]

【解释】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示例】仆遭遇明时,寓游京国,目睹耳闻,殆非一日,不得不为集录。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序

43、闻所不闻[wén suǒ bù wén]

【解释】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示例】自吾交仲素,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州之冠冕也。 ——《宋史·罗从彦传》

44、秽德彰闻[huì dé zhāng wén]

【解释】秽德:丑恶的品质和行为;彰:明显。丑恶的品质和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出处】《尚书·泰誓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

【示例】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45、鼓角相闻[gǔ jiǎo xiāng wén]

【解释】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出处】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46、默默无闻[mò mò wú wén]

【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示例】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47、不问不闻[bù wèn bù wén]

【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示例】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

48、目不忍视,耳不忍闻[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解释】眼睛不忍看,耳朵不忍听。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忍闻者。”

【示例】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清·康有为《大同书》乙部

49、洗耳不闻[xǐ ěr bù wén]

【解释】比喻不愿意听或不愿过问世事。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示例】旁有大夫散宜生欠身言曰:“‘洗耳不闻亡国音’”者何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四回

50、惊见骇闻[jīng jiàn hài wén]

【解释】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出处】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51、湮灭无闻[yān miè wú wén]

【解释】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出处】《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52、洽博多闻[qià bó duō wén]

【解释】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出处】明·俞弁《逸老堂诗话》:“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示例】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53、目击耳闻[mù jī ěr wén]

【解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示例】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54、浅见寡闻[qiǎn jiàn guǎ wén]

【解释】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示例】在这事实发生以前,以我的浅见寡识,是万万想不到的。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

55、没没无闻[mò mò wú wén]

【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示例】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三三回

56、没世无闻[méi shì wú wén]

【解释】指终身不为人知。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

【示例】何不弃终南山而保朕躬,官居愿爵,扬名於後世,岂不美哉!何苦甘为淡泊,没世无闻?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回

57、目不忍见,耳不堪闻[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

【解释】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

58、澌灭无闻[sī miè wú wén]

【解释】澌灭:消失干净。形容彻底消失,没有人知道。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八回:“给以花再芳、毕全贞者,盖以群芳沦落,几至澌灭无闻,今赖斯而得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

59、安于故俗,溺于旧闻[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解释】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示例】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人不能成大业。

60、湮没罕闻[yān mò hǎn wén]

【解释】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英名湮没而不称,悲夫。”《晋书·羊祜传》:“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61、湮没无闻[yān mò wú wén]

【解释】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出处】《晋书·羊祜传》:“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示例】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元·钟嗣成《录鬼簿序》

62、亘古新闻[gèn gǔ xīn wén]

【解释】亘古:从古代到现代。从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从来稀有,亘古新闻。”

【示例】这真是亘古新闻。

6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解释】虽然望着,却没看见;虽然听着,却没听到。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示例】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秦牧《核心》

64、博见洽闻[bó jiàn qià wén]

【解释】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65、目见耳闻[mù jiàn ěr wén]

【解释】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示例】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

66、遐迩著闻[xiá ěr zhù wén]

【解释】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尼波罗国》:“近代有王,号鸯输代摩,硕学陪睿,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著闻。”

67、前古未闻[qián gǔ wèi wén]

【解释】指从来没有听说过。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惟太素脉、揣骨二家,前古未闻。”

68、逷听远闻[tì tīng yuǎn wén]

【解释】“逷”同“逖”。指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69、逖听远闻[tì tīng yuǎn wén]

【解释】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70、轶事遗闻[yì shì yí wén]

【解释】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出处】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于书,以冀流传久远。”

71、囿于见闻[yòu yú jiàn wén]

【解释】拘泥于所见所闻。

【出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72、臭不可闻[chòu bù kě wén]

【解释】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出处】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示例】呕出黑渖数斗,臭不可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

73、僾见忾闻[ài jiàn kài wén]

【解释】僾:隐约,仿佛;忾:叹息。仿佛看见身影,听到叹息。多形容对已过世尊长的怀念。

【出处】《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示例】人死则魂散魄杳,正人子所慕而不可得者,所以僾见忾闻,圣人之祭则如在也。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

74、寡见少闻[guǎ jiàn shǎo wén]

【解释】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大家,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

【示例】他是一个寡见少闻的人。

75、款学寡闻[kuǎn xué guǎ wén]

【解释】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示例】诚不意款学寡闻之夫,得相抵掌。 ——清·黄宗羲《答万充质疑书》

76、恢奇多闻[huī qí duō wén]

【解释】恢奇:特别奇特。形容人壮伟杰出,见多识广,不同寻常。

【出处】《史记·平津侯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77、直谅多闻[zhí liàng duō wén]

【解释】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出处】《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示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世有直谅多闻,引绳墨经纠余不逮者,祷祀求之矣。 ——清·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篡序》

78、昭然著闻[zhāo rán zhù wén]

【解释】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79、天下奇闻[tiān xià qí wén]

【解释】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示例】公鸡下蛋真是天下奇闻。

80、如是我闻[rú shì wǒ wén]

【解释】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示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81、昧昧无闻[mèi mèi wú wén]

【解释】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出处】《剪灯余话·长安夜行录》:“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82、博物洽闻[bó wù qià wén]

【解释】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示例】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

83、博学洽闻[bó xué qià wén]

【解释】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处】《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84、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解释】置:放,摆;若:好象;罔:没有。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阁臣相构》:“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推其微意,谓便做也得。”

【示例】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85、杜耳恶闻[dù ěr è wén]

【解释】塞住耳朵不愿听。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86、鸦雀无闻[yā què wú wén]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处】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示例】仔细再听,外面鸦雀无闻,不但并无炮声,连报喜的也不见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87、昧死以闻[mèi sǐ yǐ wén]

【解释】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出处】《史记·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示例】庞言息而人心一,天下久安,永誉无极。谨昧死以闻。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回

88、惨不忍闻[cǎn bù rěn wén]

【解释】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一时哀号之声,惨不忍闻。”

【示例】遥见何家坟中,树木阴森,哭声成籁,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89、道路传闻[dào lù chuán wén]

【解释】在道路上传播听到的消息。指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消息。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议论,拘捕热血青年……”

90、呼天不闻[hū tiān bù wén]

【解释】向天呼唤求助,但天却听不到。比喻求告无门,无处诉说。

91、亘古奇闻[gèn gǔ qī wén]

【解释】亘古:从古代到现代;奇:稀有不常见的。从古到今很少听到或见到的事情。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从来稀有,亘古奇闻。”

【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把泥马都骑了出来,真个从来未见,亘古奇闻。”

92、不相问闻[bù xiāng wèn wén]

【解释】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93、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

【解释】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示例】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

94、旷古奇闻[kuàng gǔ qí wén]

【解释】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事情。

【示例】这真是旷古奇闻,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不会相信。

95、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示例】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96、鸡犬相闻[jī quǎn xiāng wén]

【解释】指人烟稠密。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示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晋·陶潜《桃花源记》

97、漠漠无闻[mò mò wú wén]

【解释】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5回:“漠漠无闻至于百姓忘其姓名还是好的,还有提其名讳而讪骂及之者。”

“闻”在中间的成语

1、使之闻之[shǐ zhī wén zhī]

【解释】闻:听见。故意让人听见。

【出处】《论语·阳货》:“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示例】乃院电径将罗电直达刘,使之闻之,不啻使刘与罗横生意见。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一百二十一

2、轶闻遗事[yì wén yí shì]

【解释】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轶事遗闻”。

【出处】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及于唐宋,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说则为海,轶闻遗事,杂然著已。”

3、遗闻轶事[yí wén yì shì]

【解释】散失,遗留下来的事迹。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示例】章炳麟《訄书·哀焚书》:“其他遗闻轶事,皆前代俌臣所录。”

4、耳闻不如眼见[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出处】《旧唐书·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示例】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8回

5、耳闻则诵[ěr wén zé sòng]

【解释】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示例】我希望有耳闻则诵的本事。

6、耳闻是虚,眼观为实[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解释】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示例】“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在现代社会里也不十分准确。

7、尊闻行知[zūn wén xíng zhī]

【解释】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8、名闻遐迩[míng wén xiá ěr]

【解释】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魏书·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示例】中国的长城名闻遐迩。

9、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

【解释】芝:通“芷”,香草;兰:香草。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习以为常。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10、名闻天下[míng wén tiān xià]

【解释】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这个以韩信而名闻天下的古淮阴,是南来水陆要冲的第一大码头。”

11、朝闻道,夕死可矣[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

【解释】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示例】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刬地怕风涛。 ——明·朱权《冲漠子》第三折

12、朝闻夕死[zhāo wén xī sǐ]

【解释】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13、千闻不如一见[qiān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解释】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出处】《陈书·萧摩诃传》:“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

【示例】王氏想道:“‘千闻不如一见。’虽说丈夫已死,在几千里之外,不知端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

14、多闻阙疑[duō wén quē yí]

【解释】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示例】我们要有多闻阙疑、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15、遐尔闻名[xiá ěr wén míng]

【解释】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示例】中国的景泰蓝,一向是遐尔闻名的。

16、耳闻目染[ěr wén mù rǎn]

【解释】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示例】她的改变是因为和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17、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wén bù zhī qí chòu]

【解释】鲍鱼:咸鱼;肆:店铺。好像进了卖咸鱼的店,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腥味了。比喻环境熏染对人的影响极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8、方闻之士[fāng wén zhī sh]

【解释】有道而博闻的人。

【出处】《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19、喜闻乐见[xǐ wén lè jiàn]

【解释】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出处】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

【示例】他的卧薪尝胆的故事,两千多年来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吴晗《卧薪尝胆的故事》

20、逸闻轶事[yì wén yì shì]

【解释】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21、言之无罪,闻之足戒[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解释】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出处】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2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解释】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回:“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示例】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23、耳闻目睹[ěr wén mù dǔ]

【解释】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示例】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24、骇人闻听[hài rén wén tīng]

【解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同“骇人听闻”。

【出处】《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吴贤]忽一日仰天而叹,说出一句骇人闻听之言,道人生天地间,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儿,若做个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无之人,有何用处?”

【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总是一件骇人闻听的事情。”

25、不求闻达[bù qiú wén dá]

【解释】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候。”

【示例】因此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做庄家,学耕稼。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26、博闻多识[bó wén duō shí]

【解释】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魏书·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示例】公子生长中原,博闻多识,必知此兽之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

27、遐迩闻名[xiá ěr wén míng]

【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示例】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质地优良,工艺精美,一向遐迩闻名。

28、耳闻目击[ěr wén mù jī]

【解释】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出处】明·王廷相《慎言·作圣》:“耳闻目击,不忍民之失所也,故随其所遇,尽力而为之。”

【示例】这类素材,显然和他在狱中耳闻目击的事情有密切的关联。 ——秦牧《花蜜与蜂刺》

29、謏闻之陋[xiǎo wén zhī lòu]

【解释】謏闻:小有名声。仅有小小的名声,很浅陋。

【出处】《明史·王鏊传》:“数年之后,士类濯磨,必以通经学古为高,脱去謏闻之陋。”

30、令闻广誉[lìng wén guǎng yù]

【解释】令:美、善;闻:名声。美好的名声,很大的荣誉。

【出处】《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示例】然将读过的细味起来,那膏梁文绣,比着令闻广誉,真是不啻百倍的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

3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

【解释】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文选·卜商<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32、如闻其声,如见其人[rú wéi qí shēng,rú jiàn qí rén]

【解释】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示例】这部小说的人物描写生动细腻,读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3、洽闻强记[qià wén qiáng jì]

【解释】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孔丛子·嘉言》:“[孔仲尼]躬履谦让,洽闻强记。”

【示例】仕优而学,退食自公,洽闻强记,贵异贱同。 ——明杨慎《祭用贞弟文》

34、耳闻不如面见[ěr wén bù rú miàn jiàn]

【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耳闻眼睹[ěr wén yǎn dǔ]

【解释】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36、令闻令望[lìng wén lìng wàng]

【解释】令闻:美好的名声;令望: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法。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示例】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晋书·羊祜传》

37、厌闻饫听[yàn wén yù tīng]

【解释】指充分听取。

【出处】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38、异闻传说[yì wén chuán shuō]

【解释】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六回:“诧异得那合学生员,街上的百姓,通国的乡绅,面面相觑,当做件异闻传说。”

39、逸闻趣事[yì wén qù shì]

【解释】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示例】有的谈当前纷乱的政治形势,猜测战争的发展趋势;有的谈政界的逸闻趣事。 ——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三二章

40、久闻大名[jiǔ wén dà míng]

【解释】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晚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示例】久闻大名,今日见面,果然名不虚传。

41、罕闻寡见[hǎn wán guǎ jiàn]

【解释】罕、寡:少。见识不广,知识有限。

42、山阳闻笛[shān yáng wén dí]

【解释】比喻沉痛怀念故友。

【出处】北周·庾信《伤王司徒褒》:“唯有山阳笛,悽余《思旧篇》。”

【示例】念中、前村皆余同年也,书此不胜山阳闻笛之感云。 ——清·秦朝釪《消寒诗话》十五

43、耳闻眼见[ěr wén yǎn jiàn]

【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出处】唐·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44、声闻九皋[shēng wén jiǔ gāo]

【解释】九皋:深泽。比喻负有盛名,为世人所称誉。

【出处】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敬想足下声闻九皋,诗成七步,涵蚌胎于学海,卓尔超群。”

45、传闻失实[chuán wén shī shí]

【解释】传闻:辗转传述听到的。由于辗转相传,已不符合起初的情况。

【出处】宋·郦道元《水经注》:“至塞外群流,江南诸派,道元足迹,皆所未经,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46、如见其人,如闻其声[rú jiàn qí rén,rú wén qí shēng]

【解释】象看到某个人,听到他的声音一样。形容刻画、描写人物生动逼真。

【出处】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47、朝闻夕没[zhāo wén xī mò]

【解释】早晨闻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并序》:“朝闻夕没,先民所思,何用诔德?”

48、耳闻目览[ěr wén mù lǎn]

【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出处】唐·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49、洽闻博见[qià wén bó jiàn]

【解释】见闻广博,知识丰富。

【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兰记·景明寺》:“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

50、謏闻浅说[xiǎo wén qiǎn shuō]

【解释】謏闻:小有名声。小有名声,学识浅陋。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謏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51、览闻辩见[lǎn wén biàn jiàn]

【解释】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52、浅闻小见[qiǎn wén xiǎo jiàn]

【解释】闻:见识。学问浅薄,见解不高。

【出处】明·王守仁《尊经阁记》:“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

53、传闻异辞[chuán wén yì cí]

【解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示例】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堕五里雾中。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54、声闻过情[shēng wén guò qíng]

【解释】名声超过实际。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示例】自顾鄙薄,声闻过情,蹶气震怖。 ——清·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

55、令闻嘉誉[lìng wén jiā yù]

【解释】对有功德的人记载其功绩,进爵嘉奖。

【出处】《国语·周语上》:“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贽币、瑞节以镇之,为班爵、贵贱以列之,为令闻嘉誉以声之。”

56、区闻陬见[qū wén zōu jiàn]

【解释】区、陬:角落。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目察区陬,司执遗鬼。”

【示例】后学小生,区闻陬见,不得而妄议已。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

57、博闻强记[bó wén qiáng jì]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58、望闻问切[wàng wén wèn qiē]

【解释】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出处】《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示例】望闻问切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59、饫闻习见[yù wén xí jiàn]

【解释】饫闻:饱闻;习见:常见。指见闻甚多。

【出处】唐·韩愈《燕喜亭记》:“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示例】若祗以平日之所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炽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论淡》

60、名闻利养[míng wén lì yǎng]

【解释】佛家语。指名声远闻,以利养身。

【出处】《佛母般若经·菩萨相品》:“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乐多畜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资具。”

【示例】西土有诸讲师,家置一编,户抱一偈,名闻利养之故。 ——清·龚自珍《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

61、有闻必录[yǒu wén bì lù]

【解释】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示例】小说的功效原来在借部分以暗示全体,既不是新闻纸的有闻必录,也不同于历史的不能放过巨奸大憝。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62、耳闻目见[ěr wén mù jiàn]

【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示例】或游于京,或任于朝,凡高,在庙谋疆事,一一皆耳闻目见。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金史》

6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4、腥闻在上[xíng wén zài shàng]

【解释】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出处】《尚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65、朝闻夕改[zhāo wén xī gǎi]

【解释】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出处】金·侯善渊《沁园春》词:“背觉后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

【示例】我们要做到知错必改,朝闻夕改。

66、寡闻少见[guǎ wén shǎo jiàn]

【解释】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

67、博闻辩言[bó wén biàn yán]

【解释】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68、兵闻拙速[bīng wén zhuō sù]

【解释】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出处】《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示例】足下若能卷甲电赴,犹或有济;若其狐疑,求我枯鱼之肆矣。兵闻拙速,未睹工迟。 ——《晋书·闵王承传》

69、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解释】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示例】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 ——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70、声闻过实[shēng wén guò shí]

【解释】声闻:声望,名声;过:超过;实:实际。名声超过实际情况。指名不副实。

【出处】《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示例】老夫自笑,正所谓声闻过实,君子耻之,皆赖圣人在位,天下太平,颇奈北番虏寇无礼,侵犯边境。 ——元·无名氏《射柳蕤丸》第一折

71、博闻强识[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72、欲人勿闻,莫若勿言[yù rén wù wén,mò ruò wù yán]

【解释】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讲出口。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为;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示例】语云:“欲人勿闻,莫若勿言。”陛下诚宜翻然自省,加意培养。 ——《明史·邹元标传》

73、不闻不问[bù wén bù wèn]

【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六回:“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丢了一个太守,也就不闻不问,焉有是理。”

【示例】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闻不问,也是使病缠绵之道。 ——《鲁迅书信集·致沈雁冰》

74、博闻强志[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释】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示例】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5、骇人闻见[hài rén wén jiàn]

【解释】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同“骇人视听”。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76、一闻千悟[yī wén qiān wù]

【解释】形容悟性极高。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出处】《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示例】上上根人,一闻千悟。 ——宋·杨杰《宗镜录》卷二

77、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

【解释】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78、上闻下达[shàng wén xià dá]

【解释】闻:听见;达:通晓,明白。使上级知道,下级的人明白。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

79、不相闻问[bù xiāng wén wèn]

【解释】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出处】《汉书·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示例】又三年,一贫如洗,更屡试不第,亲故白眼相向,渐至不相闻问。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

80、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解释】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81、饫闻厌见[yù wén yàn jiàn]

【解释】饫闻:饱闻;厌见:饱见。指见闻甚多。

【出处】唐·韩愈《燕喜亭记》:“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82、久而不闻其香[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

【解释】在有香草的房子里呆久了,就闻不着香草的香味了。比喻处在某个环境中的时间长了,对周围一切都觉得很平常。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83、遗闻逸事[yí wén yì shì]

【解释】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出处】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示例】齐老先生(齐白石)的遗闻逸事也常听人说起,可是都没有新凤霞写的那么真。 ——《大地》1981年第3期

84、遗闻琐事[yí wén suǒ shì]

【解释】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遗闻逸事”。

【出处】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85、传闻不如亲见[chuán wén bù rú qīn jiàn]

【解释】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

86、多闻强记[duō wén qiáng jì]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87、逸闻琐事[yì wén suǒ shì]

【解释】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示例】又有时谈一些与评价无关的逸闻琐事,给文字增加无穷余韵,真是高妙极了。 ——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88、晋惠闻蛙[jìn huì wén wā]

【解释】比喻愚昧寡闻。

【出处】语出《晋书·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示例】羡杀那知祸福塞翁失马,堪笑他问公私晋惠闻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89、愿闻显据,以核理实[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解释】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

【出处】南朝·宋·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夫为合必有不合,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示例】《祖冲之》:“在这里,他写下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俱。’”

90、听而无闻,视而无见[tīng ér wú wén,shì ér wú jiàn]

【解释】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出处】《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

91、耳闻不如目见[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

【示例】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