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开城的历史纪念物与遗迹

“开城的历史纪念物与遗迹”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的开城市(全称开城特级市),开城历史古迹地区包括了开城城、满月台、开城南大门、成均馆、嵩阳书院、王建王陵、恭愍王陵等遗址,2013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开城历史古迹位于黄海北道省开城市,该遗产包含12个独立的部分,它们共同见证了高丽王朝在10至14世纪的历史与文化。前首都开城的风水布局、宫殿、机构和陵墓,城墙以及城门体现出该国历史上关键时代的政治、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观念。被记入的古迹还包括一个天文和气象观测台,两所学校(其中一所专用于教育国家官员)以及一座纪念石碑。该遗址见证了东亚从佛教到新儒学的过渡以及朝鲜在高丽王朝统一之前的各种文化精神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同化。该址的规划和其纪念碑的建筑明显体现了佛教、儒家、道教和风水概念的融合。

开城历史古迹位于黄海北道省开城市屡遭磨难的历史古城

开城市是朝鲜半岛一座重要的城市,位于北纬38度线以南,距板门店8公里。这里的松岳山上松林茂密,因此,开城一直被称作“松都”。开城有着悠久的历史,918年至1392年的474年间曾为朝鲜半岛上第一个统一国家——高丽王朝时代的国都,现存诸多历史遗迹。开城历史古迹和遗址由代表高丽王朝统治根据地的遗迹组成,可以从城市的风水选址、宫阙、城墙等组成的城市防御体系以及教育机构等了解到其包含的精神价值。

恭愍王陵

历史上,高句丽南下后,开城成为百济的“冬比忽城”,后高句丽获得冬比忽城。开城内城即勃御堑城,高丽称皇城,有十三门。开城在统一新罗时代改为汉地名松岳郡。景德王十六年(公元757年)改开城郡。在当时,开城原是当地豪族的封地,当中以王氏为代表。新罗真圣王十年(898年),弓裔使王建筑勃御堑城。新罗孝恭王五年(901年)弓裔建都称后高句丽,九年(905年)迁都铁原。919年,王建推翻后高句丽即位,建立高丽。次年(920年),把首都从铁迁于松岳之南,合并松岳、开城二郡称为开州,并着手经营王都,960年(光宗十一年)改称皇都,995年(成宗十四年)改开城府。显宗二十年(1028年)筑开京罗城,城基周二万九千七百步,门二十二门,号曰崇仁、宣旗、保定、光德、德山、会宾、仙溪、泰安、弘仁、乾德、保泰、宣义、狻猊、定平、仙岩、慈安、彰义、迎阳、安和、成道、会昌、安定,用丁夫三十万四千四百人。城中有高丽故宫寿昌宫(朝鲜王朝废为仓廪)、仁德宫、寿德宫等建筑。李氏朝鲜兴起后,太祖三年(1394年)迁都汉阳(今首尔境内),置留后司于都内,结束了开城担任国家首都达489年的历史。

满月台遗址全景现存的著名遗迹

被批准的遗产包含了12个独立的部分,共计8个遗产点,其中包括开城古城、满月台、开城南大门、成均馆、嵩阳书院、王建王陵、恭愍王陵、善竹桥等遗址。12个独立的部分中有5部分是开城古城的城墙,是当年由三层城墙构成的防御体系的残存部分,其中包括建于公元896年的最内层城墙和城墙内稍晚时间所修建的宫殿。环绕古城的外城城墙建于1009年—1029年。

开城古迹,因多次战火毁坏,几乎荡然无存。现存若干遗迹中以松岳山麓高丽王宫满月台的基石、供奉郑梦周的崧阳书院和善竹桥最为有名。

满月台,高丽时代的王宫遗迹,现时仅存宫址及础石。建造王宫时,先筑起高台,高台上再盖了建筑物,许多类似的建筑物组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群落,建筑物的屋顶部分层层叠叠,对称的效果,显得这王宫更宏伟壮丽。

善竹桥

位于开城善竹洞的崧阳书院,原是高丽忠臣郑梦周的故居,1573年经南应云等儒学家协议讨论后,为颂扬郑梦周的忠节和缅怀徐敬德的品德,设立了文忠堂。1575年文忠堂升级为国家公认的书院,改名为崧阳书院。目前书院内仍存有郑梦周的遗物,供游客追思。

建于高丽919年的善竹桥,长6.67公尺, 宽2.54公尺,座落在善竹洞中央位置,因1392年护太宗在此地被杀而著名。原先搭建此桥时,称之善地桥,但郑梦周被杀后,斑驳的血迹无法洗去,又因周边长有竹子,因而改名为善竹桥。郑梦周的子孙为维护善竹桥的完整,于1780年在桥的四方架起了围栏。桥旁立有书法家韩濩亲笔书写的3座石碑,对面表忠阁内,分别有1740年英祖及1872年高宗为平抚刚毅忠诚的冤魂,及供后代称颂而设立的大型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