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忠”的成语大全(76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忠肝义胆、效死输忠、愚忠愚孝等含“忠”的成语76个,其中“忠”开头的40个,“忠”结尾的10个,“忠”在中间的26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忠”开头的成语

1、忠肝义胆[zhōng gān yì dǎn]

【解释】忠心耿耿,仗义行事。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

【示例】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2、忠贞不贰[zhōng zhēn bù èr]

【解释】忠:忠诚;贞:有操守。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周恩来《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贰,你在革命过程中,经历了艰苦曲折,千辛万苦……”

3、忠实心诚[zhōng shí xīn chéng]

【解释】忠厚老实而又诚心实意。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4、忠于职守[zhōng yú zhí shǒu]

【解释】忠诚地对待本职工作,一丝不苟。

【示例】像他这样的连长,以及那些土头土脑的战士,无疑都是忠于职守的。(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三)

5、忠贞不渝[zhōng zhēn bù yú]

【解释】忠:忠诚;贞:有操守;渝:改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张扬《第二次握手》:“我始终期望着,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学识、才能献给祖国;同时把自己忠贞不渝的感情,完美无缺地献给你。”

【示例】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贞不渝。

6、忠贯白日[zhōng guàn bái rì]

【解释】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

【出处】《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7、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zhēn nǚ bù gēng èr fū]

【解释】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8、忠言奇谋[zhōng yán qí móu]

【解释】忠诚的进言,出众的谋略。

【出处】《后汉书·王良传》:“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

9、忠臣良将[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

【解释】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10、忠言嘉谟[zhōng yán jiā mò]

【解释】忠恳的言论,卓越的计谋。

【出处】宋·苏轼《醉白堂记》:“忠言嘉谟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示例】举一世之端人正士,莫之或先;合二百年之忠言嘉谟,于斯并建。(宋·陈亮《谢何正言启》)

11、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

【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示例】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12、忠厚长者[zhōng hòu zhǎng zhě]

【解释】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13、忠不避危[zhōng bù bì wēi]

【解释】忠:忠于。避:回避。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

【出处】《晏子》:“忠不避危,爱无恶言。”

14、忠不可兼[zhōng bù kě jiān]

【解释】兼:兼任。不可同时忠于两国君主。比喻一臣不可辅佐二主。

【出处】《吕氏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15、忠心贯日[zhōng xīn guàn rì]

【解释】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同“忠贯白日”。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16、忠鲠不挠[zhōng gěng bù náo]

【解释】鲠:鱼刺,借喻正直。忠诚正直,不向恶势力屈服。

【出处】《晋书·刘颂传论》:“逮元康之间,贼臣专命,举朝战栗,苟避菹醢;颂以此时,忠鲠不挠,哭张公之非罪,拒赵王之妄锡,虽古遗直,何以尚兹。”

17、忠款诚信[zhōng kuǎn chéng xìn]

【解释】款:诚恳。忠实诚恳守信用。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齐桓卫姬颂》:“齐桓卫姬,忠款诚信,公好淫乐,姬为修身,望色请罪,桓公加焉,厥使治内,立为夫人。”

18、忠驱义感[zhōng qū yì gǎn]

【解释】指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出处】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示例】忠驱义感国恩赊,板荡无将赤手遮。星散诸侯屯渤海。飙回子弟走长沙。 ——清·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十八

19、忠孝双全[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

【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同“忠孝两全”。

【出处】宋·无名氏《沁园春》词:“正归班玉笋,花袍方卸,彩衣亟著,忠孝双全。”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那个不说儿文章亏杀了娘针线,学成了诗云子曰,久以后忠孝双全。”

【示例】老人撅着胡子告诉他:‘忠孝双全,才是好汉。’ ——老舍《赵子曰》第二十一

20、忠孝节义[zhōng xiào jié yì]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

【示例】那些充满了忠孝节义、悲欢离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 ——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21、忠君报国[zhōng jūn bào guó]

【解释】忠于国君,报效国家。

【出处】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忠君报国之丈夫,马革裹尸,肝胆涂地所不辞也。”

22、忠心耿耿[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示例】卢永祥见一个忠心耿耿的陈乐山忽然变了样子,还不晓是何缘故,十分诧异。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八回

23、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

【解释】忠臣绝不辅佐两个朝代的君主;贞烈的妇女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这是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比喻忠诚坚贞,绝无二心。

【出处】《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忠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

【示例】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弒,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九回)

24、忠不违君[zhōng bù wéi jūn]

【解释】违:违背。忠心耿耿,绝不违背君主。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吾闻之也,义不背亲,忠不违君,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中扶郡将以安社稷,一举二得以徼忠孝,何以为非?”

25、忠君爱国[zhōng jūn ài guó]

【解释】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示例】诸将赴都堂听讲经史,庶几忠君爱国之心。 ——清·朱彝尊《袁凯传》

26、忠贞不二[zhōng zhēn bù èr]

【解释】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示例】红娘子平日深明大义,忠贞不二,务须体念朕诛杀叛臣,消灭乱萌之苦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三章)

27、忠臣烈士[zhōng chén liè shì]

【解释】忠义刚烈的臣子。

【出处】《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1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户晓,知他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无心而传。”

28、忠诚不渝[zhōng chéng bù yú]

【解释】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第二次握手》:“她是你的同事,你的同志,你在今后革命征途上和科学事业上忠诚不渝的伴侣和战友!”

【示例】职务高了,地位变了,对仍在家务农的妻子忠诚不渝。(谌容《懒得离婚》三)

29、忠贯日月[zhōng guàn rì yuè]

【解释】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

【出处】《新唐书·郭子仪传赞》:“子仪自朔方提孤军,转战逐北,谊不还顾……虽唐命方永,亦有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哉!”

【示例】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则怡然了无愠戚之容,求之于古,其伊周之亚与? ——宋·刘炎《迩言》

30、忠贞不屈[zhōng zhēn bù qū]

【解释】忠诚而坚定不屈。形容不向邪恶屈服。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悲壮激昂,可歌可泣。”

【示例】从姜青山的述说中,得知这条青年好汉的高尚气质和忠贞不屈的气节。(曲波《林海雪原》第二十七章)

31、忠孝两全[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元·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人生须要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

【示例】小弟闻得岳元帅忠孝两全,大重义气,我此去投他,公私两尽。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三回

32、忠心赤胆[zhōng xīn chì dǎn]

【解释】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示例】我们的人哪,却有吓不破的忠心赤胆。 ——郭小川《秋歌》

33、忠臣孝子[zhōng chén xiào zǐ]

【解释】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

【出处】《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大凡忠臣孝子,存心最正,去仙最近。”

34、忠言谠论[zhōng yán dǎng lùn]

【解释】谠:正直。出言忠诚,立论正直。

【出处】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示例】《元史·赵与票传》:“朝廷立法多所咨访,与票忠言谠论,无所顾惜。进直学士,特侍讲。”

35、忠孝不并[zhōng xiào bù bìng]

【解释】并:并行。指忠孝难以两全。

【出处】唐·令狐德《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君碑铭》:“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岂可徇以私情?”

【示例】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不可徇以私情。(《北史·于志宁传》)

36、忠臣义士[zhōng chén yì shì]

【解释】忠诚而有节操的臣民。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

【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忠臣义士,尽陷罗网之中;乱臣贼子,咸置庙廊之上。”

37、忠果正直[zhōng guǒ zhèng zhí]

【解释】果:果断。忠诚果断,公正刚直。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38、忠信乐易[zhōng xìn lè yì]

【解释】忠信:忠厚老实;乐易:欢乐,平易。指为人忠厚老实,平易近人。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示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

39、忠孝节烈[zhōng xiào jié liè]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生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

【示例】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慷概激昂。(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

40、忠告善道[zhōng gào shàn dào]

【解释】道:同“导”,引导。真诚劝告,善意引导。

【出处】《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示例】每引见谈论,依经守义,曲尽忠告善道之意。(《清史稿·朱之瑜传》)

“忠”结尾的成语

1、效死输忠[xiào sǐ shū zhōng]

【解释】指竭尽忠诚。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皇甫遇王清等传伦》:“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无几。”

2、大奸似忠[dà jiān sì zhōng]

【解释】内心最奸诈的人,表面最像忠厚的人。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十三:“吕诲之言曰:‘大奸似忠,外似朴野,中藏巧诈。’”

【示例】刑余之人,其情幽阴,其虑险谲,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大巧假愚。 ——《明史·黄泽传》

3、为子死孝,为臣死忠[wéi zǐ sǐ xiào,wé chén sī zhōng]

【解释】为:作为;臣:臣子。封建社会认为做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

【出处】宋·文天祥《沁园春》词:“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示例】为子死孝,为臣死忠,分也!忽将从子纠于地下,安能受桎梏之辱?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4、移孝为忠[yí xiào wéi zhōng]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出处】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示例】《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征。《经》云:移孝为忠,孝则不匮。 ——唐·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

5、竭智尽忠[jié zhì jìn zhōng]

【解释】竭:尽。用尽智力,竭尽忠诚。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6、移孝作忠[yí xiào zuò zhōng]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出处】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7、面誉不忠[miàn yù bù zhōng]

【解释】誉:称赞;忠:忠诚。好当面称赞别人的人,一定不忠实。

【出处】《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好面誉之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8、畎亩之忠[quǎn mǔ zhī zhōng]

【解释】畎亩:田野,借指民间。旧时指百姓对君主所尽的忠诚。

【出处】宋·朱熹《致仕谢表》:“东迁北陌,尚难忘畎亩之忠,生复何为,死而后已。”

9、尽欢竭忠[jìn huān jié zhōng]

【解释】指朋友对自己竭尽友爱和忠心。

【出处】《礼记·曲礼上》:“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10、拳拳之忠[quán quán zhī zhōng]

【解释】拳拳:形容诚恳。形容非常恳切。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示例】看在他拳拳之忠的份上,饶他一次吧。

“忠”在中间的成语

1、愚忠愚孝[yú zhōng yú xiào]

【解释】指不明事理,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这姑娘的见解虽说愚忠愚孝,其实可敬可怜。”

【示例】徒死无补,亦愚忠愚孝之流。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七十八

2、求忠出孝[qiú zhōng chū xiào]

【解释】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出处】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示例】南朝·梁·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

3、十室之邑,必有忠士[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解释】指处处都有贤人。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4、矢忠不二[shǐ zhōng bù èr]

【解释】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出处】清·吴应逵《书钟锡明》:“妾今日归,为君守贞,矢死不二,君果有灵,当饮此。”

【示例】他们的友谊矢忠不二。

5、赤胆忠肝[chì dǎn zhōng gān]

【解释】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我这一个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示例】你坏得了我的清名,坏不了我的赤胆忠肝。

6、孝悌忠信[xiào tì zhōng xìn]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示例】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7、尽忠拂过[jìn zhōng bì guò]

【解释】拂:通“弼”,匡正。旧指竭尽忠心,帮助君王改正错误。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违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8、义胆忠肝[yì dǎn zhōng gān]

【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

【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示例】安得义胆忠肝兮,同享宇宙太平! ——太平天国·洪秀全《因冯云山有难感慨作歌》

9、志虑忠纯[zhì lǜ zhōng chún]

【解释】志虑:志向和心思。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洁。形容忠心耿耿,坚贞不二。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示例】景衡得程颐之学,志虑忠纯,议论不与时俯仰。(《宋史·许景衡传》)

10、为臣死忠,为子死孝[wé chén sī zhōng,wéi zǐ sǐ xiào]

【解释】为:作为;臣:臣子。封建社会认为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为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

【出处】宋·文天祥《沁园春》词:“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示例】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刬的说这等言语也。 ——明·无名氏《岳飞精忠》头折

11、害忠隐贤[hài zhōng yǐn xián]

【解释】忠:足以保国之人;隐:埋没;贤:德才兼备之人。残害忠良,埋没贤才。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春蠢政病民者也。”

12、逆耳忠言[nì ěr zhōng yán]

【解释】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

【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

【示例】罕见的是能够像大帅这样喜欢逆耳忠言,不喜欢听奉承的话。 ——姚雪垠《李自成》第23章

13、赤胆忠心[chì dǎn zhōng xīn]

【解释】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示例】又有公子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14、纳忠效信[nà zhōng xiào xìn]

【解释】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15、竭忠尽节[jié zhōng jìn jié]

【解释】竭尽忠诚和气节。

【出处】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欲危刘氏,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灭之。”

【示例】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 ——《后汉书·庞参传》

16、精忠报国[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17、摅忠报国[shū zhōng bào guó]

【解释】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九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不枉为一世之丈夫也。”

18、尽忠竭力[jìn zhōng jié lì]

【解释】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示例】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仕不义之事。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六回

19、尽忠报国[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示例】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

20、小忠小信[xiǎo zhōng xiǎo xìn]

【解释】小表忠心,小讲信用。多指所采取的一种手段。

【出处】《清史稿·世祖纪》:“小忠小信,固结主心,大憝大奸,潜持国柄。”

21、竭忠尽智[jié zhōng jìn zhì]

【解释】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

【出处】《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2、进思尽忠,退思补过[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解释】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荀’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示例】故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庶几无愧于夙夜在公之义。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第五卷

2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解释】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出处】语出《论语·公治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示例】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汉书·武帝纪》

24、宅心忠厚[zhái xīn zhōng hòu]

【解释】宅心:居心。忠心而纯厚。亦作“宅心仁厚”。

【出处】宋·陆游《上赵参政启》:“此蓄伏遇某官造德精微,宅心忠厚。”

25、公忠体国[gōng zhōng tǐ guó]

【解释】指尽忠为国。

【出处】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示例】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郭沫若《蜀道奇》诗

26、青山处处埋忠骨[qīng shān chù chù mái zhōng gǔ]

【解释】各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自己的身躯。形容为着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

【出处】宋·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