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ngudianzhuyi
[外文]:Néo-Classicisme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初风靡西欧的美术样式。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与衰落的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样式。
西方对于古典美术的关心早在18世纪初就已出现,特别是一些意大利文化遗址,如庞培故城被发掘(1748)后,美术家对古典美术非常向往,常去希腊、小亚细亚去考察旅行,从而新古典主义获得发展。在美学上,德国美学家J.J.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模仿论》(1755)、意大利美术家G.B.皮拉内西的《关于罗马人的豪奢和建筑》(1761),对新古典主义产生了决定性影响。19世纪,拿破仑对罗马帝国的向往更促进了这一倾向。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中,建筑师有英国的R.亚当、W.钱伯斯,法国的J.-G.苏弗洛,德国的K.F.申克尔;雕塑家有法国的J.-A.乌东,意大利的A.卡诺瓦;画家有德国的A.R.门斯,英国的B.韦斯特,法国的J.-M.维安。新古典主义至维安的弟子 J.-L.大卫及大卫的学生J.-A.-D.安格尔,取得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在斯托拉时代的德国一度也流行“新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概念,但内涵则异样。在埃及美术、现代建筑和日本现代美术中,也常借用这一名称指某种追慕古典的美术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