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nshu zhongdu
[外文]:metal poisoning
金属或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有的是意外事故,有的属于职业病,金属种类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在治疗方面,除对症治疗外,可用解毒促排药。金属和类金属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用途广泛,接触和使用的人数众多。由于不少金属和类金属均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金属中毒在职业中毒中占有重要地位。
金属的代谢呼吸道是金属烟尘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直径 <5μm的金属粒子,可穿过肺泡,经肺淋巴管进入血液。金属经消化道吸收在工业生产中少见,但某些金属可通过污染的手或吸烟等途径进入消化道。正常的皮肤可以阻滞金属的吸收,但有机金属(四乙基铅、有机汞、有机锡等)具有脂溶性,可透过皮肤。皮肤破坏则更有利于金属的吸收。
由于金属在体内不易被分解和破坏,因此多数金属在体内都有明显的蓄积作用,从而导致慢性中毒。人体消除金属的唯一方式是排泄,不同金属的排泄速度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甲基汞的生物半衰期为70天,而镉是10~20年。有些金属可通过汗腺、乳汁、唾液腺排出,还可经孕妇的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金属在体内的分布有明显的选择性。通常的贮存器官为肾脏(汞、镉)、骨骼(铅、砷)、肝脏(锰、铜)。金属硫蛋白(一种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对金属在体内的代谢、转运、分布起重要作用。
金属的毒性在所有的金属和类金属中大约 1/3有毒,有些金属和类金属只有当摄入量过大时才产生毒性作用。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以及某些金属与一氧化碳结合生成的羰基金属,毒性往往大于金属本身。
金属的毒性大小与其溶解度、氧化价态及体内的氧化-还原转换率等因素有关。很多金属对硫的亲和力都很强,在体内易与酶的巯基(-SH)、二硫键(-S-S-)相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使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一些金属还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抑制和消弱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
某些金属与类金属(铬、镍、砷)有致癌作用。若干金属对性腺及胚胎有毒性。例如铅、汞等金属可引起月经障碍、自然流产及早产。除甲基汞可引起先天性脑性瘫痪外,尚未发现金属对人有致畸作用。
金属对人不是都有害的。相反,不少金属是人体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在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铜、锌、锰、钴、钼、硒、铬、镍、锡、硅、氟、钒)中有13种是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同的有毒金属可侵犯不同的人体组织和器官,甚至可同时损害多个器官。金属中毒所致的常见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汞、铅)、周围神经炎(砷、铊、铅)、震颤麻痹综合征(汞)和中毒性脑病(铅、汞、锰)。在呼吸系统常见的损害表现为呼吸道炎症(铍、磷)、哮喘(铂、钒)和肺水肿(镉、硒、镍)。血液系统常见的损害表现为贫血(铅、钴)和白细胞减少(砷、锶)。消化系统常见的损害表现为牙龈金属线(铅、汞、铋)、胃肠炎(砷、铊、锑)和中毒性肝损害(砷、磷、铍)。泌尿系统常见的损害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汞、铀、砷)和肾病综合征(汞、铀)。循环系统常见的损害表现为休克(砷、磷)和心肌损伤(钡、砷、钴)。皮肤和眼的常见损害表现为皮炎和湿疹(铍、镍、锑)、灼伤和溃疡(铍、铬、磷)及眼结膜炎和晶状体炎(锇、砷、汞)。
金属中毒的诊断要具备四个条件:
(1)确切的职业接触史;
(2)该种金属中毒的临床表现;
(3)有关实验室检查。血、尿中的金属毒物分析有重要价值;
(4)鉴别诊断除外类似的其他疾病。
金属中毒的治疗主要采取化学解毒和金属促排两种方法。但急性中毒往往病情紧急,危及生命;在若干慢性中毒,迄今尚缺乏理想的金属促排药物;因此这时采取必要和恰当的对症治疗,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有效金属解毒和促排药物有:二巯基丙醇(BAL)、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二巯基丁二酸钠(DMS)、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等。
金属中毒的预防改善生产条件、使有毒金属的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有害金属的生产设备和输送管道要消除跑、冒、滴、漏。开展对废气、废液和废渣的综合利用。设置和改进生产场所的通风装置,定期监测生产车间空气中的金属毒物浓度,严格执行生产环境中有毒金属的卫生标准。操作工人要配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从事有毒金属生产和使用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的及定期的健康检查,具有就业禁忌症者应调离,并给予必要的治疗。要加强有毒金属的保管,开展宣传教育,防止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误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