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薄一波:真情不薄

薄一波,1908年2月出生于山西定襄,于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曾任中共太岳区委书记、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华北军区政委等职;建国后,曾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薄一波至今已为党奋斗了80年,在党的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中以及党的八届一中全会选出的政治局成员中,他是惟一健在的一位,堪称现今党内资深元老。晚年薄一波身体安康、思维清晰,既难忘昔日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仍在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真情依旧。

义无反顾跟党走

童年的薄一波比较活泼好动,调皮可爱。闲暇时,他和伙伴们经常自发组织摔跤比赛,比赛时个头高大的薄一波赢多负少,也因此得到一批小朋友的拥戴,成了村里的孩子头儿。有时候,同伴中有了争执、纠纷,都爱找薄一波评理。

但那时的孩子,很难在童年的记忆里找到快乐。薄一波至今还记得自己四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弟弟出世了。家里添丁进口,本是大喜事,然而,薄家尽管在与人合伙开纸坊,但却欠了一身债。拿什么来养活这个孩子?薄一波的父母相对无言,默默垂泪。在无限悲苦中,他们下狠心把出生不久的孩子溺死了。回忆起这些,薄一波特别揪心。

尽管家里贫困,父亲还是努力送薄一波上学念书,不论人家怎么说“想儿子做官”、“穷得丁当响还念什么书”之类的风凉话,他都没动摇过送子读书的想法。

薄一波在太原上学期间,常向《山西日报》、《并州日报》投些稿子,《山西日报》发表后当时不发稿费,只寄一份报纸,平时寄到学校里,假期就寄到薄一波的老家。村里从来没人订报,突然看到经常有《山西日报》寄来,议论就多了。有人说,一定是书存(薄一波乳名)入了共产党,不看报不行。父亲听到这些议论并不为所动,依然默默支持着儿子。

晚年薄一波这样感慨:“那时我父亲并不知道共产党是怎么回事,但他相信自己的儿子,知道儿子读了书,懂了道理,不会走错路。”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后来真的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5月初,太原发生反房税运动,薄一波与同学一起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抗税。随后,“五卅运动”爆发,薄一波义愤填膺,起草传单,号召同学和市民声援上海工人。各种爱国运动,激起了薄一波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的出路,那就是:跟着共产党走,团结民众,同帝国主义和军阀作坚决的斗争。不久,薄一波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一路前行建功勋

1936年,薄一波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老家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薄一波到山西后,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到了阎锡山的器重。抗日战争开始后,阎锡山为保住地盘、扩大势力,便打算在山西发展30万国民兵。按照这个计划,需要两万多个连排级干部,这些干部要通过国民兵军官训练团来培养,阎锡山将招收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的任务交给了薄一波等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这批学员一旦完全为阎锡山所用,对中国革命将是很大的隐患。困难的是,阎锡山曾明确要求,不允许薄一波在山西的政府和军队里发展共产党组织。

为此,薄一波一方面积极组织爱国意识强、愿意抗战的积极分子参加考试,一方面在考试的内容上做文章,在录取过程中大搞“舞弊”。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阎锡山的所谓“按劳分配”、“物产证券”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其余的题目则都是关于抗日救亡的内容,薄一波将这两类题目巧妙地混杂在一起。在录取过程中,薄一波等人内部规定:凡是答对抗日救亡题目的,80分就录取;凡是答对阎锡山那些题目的,一个也不录取。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上来的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大多是抗日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就这样,薄一波等人以帮助阎锡山抗日的名义,用阎锡山的武器,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山西新军)等武装。

这支队伍很快就投入到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中,并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八年抗战中,开创了山西太岳抗日根据地。这支部队从滔滔黄河到红河,从巍巍太行到千里南疆,共参加大小战斗6000多次,解放县城45座,歼灭敌人12万多人,6000多名烈士和成千上万位英雄,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赤胆忠诚的凯歌。

1943年11月,薄一波到达延安,并见到了毛泽东主席。两人第一次见面,谈了整整八个小时。谈话自始至终都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但薄一波感觉到,毛主席的谈话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一句很普通的话,从他的口里说出来,就赋予了新的涵义,使人顿时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并从中悟出哲理,而主席的高度概括和分析能力,又使自己开阔了眼界。

在薄一波的眼中,邓小平是他的老领导,也是毛泽东之后中国最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的和平年代,两人都有过亲密的合作,特别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薄一波积极支持邓小平所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

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走进新世纪,薄老在中国解放战争、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

细诉元老平凡事

薄一波是位十分亲切、谦和的人,他虽身处高位,却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对人和善。

早在战争年代,薄一波就与身边的伙夫、马夫、勤务员、公务员等工作人员相处得十分和睦融洽。在机关,薄一波经常给大家作报告,鼓励同志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曾在薄一波身边任警卫员的骆维俊本来不识几个字,但在薄老的身边不断学习,渐渐清楚了革命的真正含义,从而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后来由团长升为炮兵师长,又由炮兵师长成为司令员。回忆起在薄一波身边工作的四年情景,骆维俊不无感慨地说:“想来自己人生观的形成,对知识的渴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这与薄委员当时对我的关怀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尚志同薄一波因新闻工作而多次接触,他说:“我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向他请示,而他总是那样亲切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有时候,我们请示完了有关的报道工作,或者审完了新闻稿,他还同我们聊一聊。总之,我们这些记者都乐于同薄老打交道,觉得他是位慈祥长辈,而薄老,也乐于与我们接触,还熟记我们的姓名,时间长了不见面,他老人家有时还打听我们。”

薄一波之子,现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可谓“政坛明星”,早在他出任大连市长、辽宁省省长之时,每次在公众场合,他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中心。在一次采访中谈父亲薄一波时,薄熙来说:“父亲对我的帮助主要是教育。一个人将来能否做点事,主要看青年时代是否受到学识、品德和素质上的教育。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很多这方面的帮助。”

退出领导岗位后,薄一波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不时地下象棋、打扑克牌、打太极拳、练书法、看书、写回忆文章,同样仍十分关心祖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还不时地勉励儿孙们“登高望远,磨砺成材”。此外,薄一波还时刻牵挂着革命老区的人民。1998年,90岁高龄的薄一波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山西沁源。当他得知沁源的部分农村孩子还无钱上学时,薄一波将自己多年积蓄的稿费捐献给山西沁源革命老区,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

一位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丰功伟绩的领导者,经过无数的考验和艰难困苦,而真正成为万众崇敬的人。如果说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再从他那里得到什么,那就是:坚定的信念、明确的选择、执著的追求、高尚的情操可以让一个人精神永驻,可以让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打败任何挫折,并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