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思问录

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论著。分内外两篇,各 1卷。内篇以论述哲学问题为主,外篇涉及天文、历数、乐律、医学等各种自然科学问题。本书内容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启发。

书中提出“太虚,一实者也”、“气者,理之依也”、“尽器则道在其中”等命题,论证了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实有,对理气关系、道器关系等作了朴素唯物论的深刻阐述;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了所谓“无”不过是对“有”的否定说法,以“无”仅是相对于“有”而言的辩证理解,否定了唯心主义关于“以无为本”的本体虚构。书中提出“尽器难矣”的深刻思想,认为“尽器则道无不贯”,强调认识必须从一般回到特殊,才能掌握具体真理。

书中驳斥邵雍的形而上学两分法,深化了朴素辩证法的矛盾观和发展观,认为在“缊而化生”的物质过程中,阴阳、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两端”,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结、互相渗透,“实不空虚”,“静者静动”,“聚于此者散于彼,散于此者聚于彼,浊入清而体清,清入浊而妙浊”。从而表明任何对立统一,既不是“判然分而为二”,又不是“合两而以一为之纽”。

书中运用“天地之化日新”的观点肯定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是进化的,都是旧的消亡、新的诞生的过程。“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就会枯槁而死。至于人类的祖先则由“植立之兽”进化而来,人类的历史有一个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进化过程,而这一进化过程中还会出现曲折和倒退。《思问录》中的许多卓越创见,反映了王夫之对宋明道学的批判总结。

《思问录》被收入金陵刻本《船山遗书》,1950年古籍出版社新出了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