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忧”的成语大全(109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忧谗畏讥、与民同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含“忧”的成语109个,其中“忧”开头的32个,“忧”结尾的45个,“忧”在中间的32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忧”开头的成语

1、忧谗畏讥[yōu chán wèi jī]

【解释】担忧被谗言中伤。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示例】清·昭梿《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公每早起,必自揉其身躯久之,曰:‘今日舒畅。’登朝如故,人皆笑之,然亦忧谗畏讥之至矣。”

2、忧心若醉[yōu xīn ruò zuì]

【解释】忧愁痛苦的情态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出处】《诗经·秦风·晨风》:“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示例】沉忧心若醉,积恨泪如雨。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

3、忧公忘私[yōu gōng wàng sī]

【解释】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示例】宋·司马光《上体要疏》:“陛下苟能精选晓知钱谷、忧公忘私之人,以为三司使、副判官、诸路转运使,各使久于其任……何患财利之不丰哉!”

4、忧心如酲[yōu xīn rú chéng]

【解释】酲:酒醉后神志不清的状态。心中忧闷,就像醉酒后的病态一样。形容心情十分愁闷压抑。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示例】三国·魏·曹植《应诏诗》:“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5、忧国恤民[yōu guó xù mín]

【解释】忧虑国事。怜恤百姓。

【出处】冯·徐干《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6、忧劳成疾[yōu láo chéng jí]

【解释】由于过度忧伤劳累而引起疾病。

【出处】唐·魏征《九成宫醴泉铭》:“遗身利物,栉风休雨,由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

【示例】存贤性忠谨周慎,昼夜戒严,不遑寝食,以至忧劳成疾,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五。 ——《旧五代史·李存贤传》

7、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示例】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吗?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8、忧国如家[yōu guó rú jiā]

【解释】忧虑国事,就像家事一样悬挂在心里。

【出处】汉·刘骜《赐翟方进册》:“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示例】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忘身奉上者。”

9、忧国忘私[yōu guó wàng sī]

【解释】忧劳国事,不考虑个人私事。

【出处】《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

【示例】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

10、忧深思远[yōu shēn sī yuǎn]

【解释】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出处】《诗经·唐风·蟋蟀》小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示例】水晶帘卷,听声声激越,忧深思远。 ——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

11、忧民忧国[yōu mín yōu guó]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唐·贯休《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其二:“似圣悲增道不穷,忧民忧国契尧聪。”

【示例】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12、忧愤成疾[yōu fèn chéng jí]

【解释】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出处】《五代史平话·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示例】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亡年五十八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13、忧患余生[yōu huàn yú shēng]

【解释】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出处】宋·苏轼《东坡题跋·跋嵇叔夜〈养生论〉后》:“东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忧患之余生,而后学道,虽为达者所笑,犹贤乎已也。”

【示例】既已忧患余生,出而图事,则宜屏迩言而闳远略。 ——清·章炳麟《致段祺瑞电》

14、忧国奉公[yōu guó fèng gōng]

【解释】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15、忧国爱民[yōu guó ài mín]

【解释】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示例】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 ——明·宋濂《元史·本纪第四·世祖一》

16、忧喜交集[yōu xǐ jiāo jí]

【解释】忧伤和喜悦一齐涌上心头。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见了曹操,忧喜交集;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同回河内。”

【示例】他站在海边石上,远眺茫茫大海,眼见波涛汹涌,心中忧喜交集。 ——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

17、忧心如焚[yōu xīn rú fén]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示例】忧心如焚,命不久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18、忧国忘身[yōu guó wàng shēn]

【解释】忧劳国事,不顾个人安危得失。

【出处】《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示例】《明史·于谦传》:“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19、忧心如捣[yōu xīn rú dǎo]

【解释】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示例】各家父老亲戚皆为之忧心如捣。 ——熊秉坤《武昌起义谈》

20、忧心如醉[yōu xīn rú zuì]

【解释】忧愁痛苦的情态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出处】《诗经·秦风·晨风》:“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示例】臣等处重城,食厚禄,仰思圣体劳顿,根本空虚,遥望清尘,忧心如醉。 ——《明史·毛澄传》

21、忧心如惔[yōu xīn rú tán]

【解释】火烧。愁得心里像火在煎熬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22、忧国忘家[yōu guó wàng jiā]

【解释】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示例】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23、忧心悄悄[yōu xīn qiāo qiāo]

【解释】忧虑不安的样子。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示例】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四折:“岂不闻晏平仲为齐相,乘车人忧心悄悄,倒是御车吏壮志扬扬。”

24、忧盛危明[yōu shèng wēi míng]

【解释】犹言居安思危。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示例】《清史稿·仁宗纪》:“辛亥,诏曰:‘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25、忧心如薰[yōu xīn rú xūn]

【解释】心里愁得像被火熏烤一样。形容十分忧虑痛苦。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薰。”

【示例】唐·杨炯《为梓州官属祭陆疵县文》:“夫万里之别,犹使饮泪成血,思德音之断绝;况百年之分,能不忧心如薰,想公子兮氛氲。”

26、忧能伤人[yōu néng shāng rén]

【解释】指忧愁会损害人的健康。

【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示例】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就令欢以卒岁,仰南薰之不赀;而使忧能伤人,迫西山而何几?”

27、忧国哀民[yōu guó āi mín]

【解释】担心国事,为百姓的安危担心。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羌独往来,深入多杀,己乃陆陆,相将诣阙,谐辞礼谢,退云状,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日晏时移,议无所定,己且须后。”

28、忧公无私[yōu gōng wú sī]

【解释】一心忧劳国事,不顾及私利。

【出处】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臣不易》:“陈之于主,行之于身,志于忠上济事,忧公无私。”

29、忧国忘思[yōu guó wàng sī]

【解释】忧劳国事,不老虎个人私事。

【出处】《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30、忧形于色[yōu xíng yú sè]

【解释】形:表现。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

【出处】《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示例】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 ——《清史稿·宋维峻传》

31、忧公如家[yōu gōng rú jiā]

【解释】担忧公事,就像担忧家事一样上心。

【出处】《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

【示例】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后汉书·胡广传》

32、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示例】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 ——明·吴承恩《西游记》

“忧”结尾的成语

1、与民同忧[yǔ mín tóng yōu]

【解释】与人民共患难。

【出处】宋·苏舜钦《诣匦疏》:“又念有天下者未见不监古而治,弃古而乱也。岂上位者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2、季孙之忧[jì sūn zhī yōu]

【解释】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示例】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3、如有隐忧[rú yǒu yǐn yōu]

【解释】忧:愁苦,忧愁。象心中有说不出的忧愁一样。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示例】席上人人兴高采烈,只有昆布兰国公主双眉紧蹙,如有隐忧。 ——梁羽生《冰河洗剑录》第四十九回

4、乐以忘忧[lè yǐ wàng yōu]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示例】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

5、儿行千里母担忧[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

【解释】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示例】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6、采薪之忧[cǎi xīn zhī yōu]

【解释】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示例】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

7、心腹之忧[xīn fù zhī yōu]

【解释】犹心腹之疾。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出处】明·徐渭《英烈传》第六十九回:“深恐北平难保,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后除手足之患。”

8、畴咨之忧[chóu zī zhī yōu]

【解释】畴咨:访问、访求。指人才难求的忧虑。

【出处】《尚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示例】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駰传》

9、唯食忘忧[wéi shí wàng yōu]

【解释】食:吃饭;忧:忧愁。人生要经历许多愁苦,只有在吃饭时可以暂时忘却。

【出处】《左传引谚》:“唯食忘忧,民保于信。”《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唯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

10、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xiān ào shì zhě hòu yōu]

【解释】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11、萱草忘忧[xuān cǎo wàng yōu]

【解释】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指想法解忧。

【出处】《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12、无虑无忧[wú lǜ wú yōu]

【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同“无忧无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示例】说这唐长老无虑无忧,相随八戒上大路。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五回

13、替古人耽忧[tì gǔ rén dān yōu]

【解释】指不必要的忧虑。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

【示例】你不要替古人耽忧了。

14、替古人担忧[tì gǔ rén dān yōu]

【解释】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谈的吊眼泪,替古人耽忧,这些都是虚,他若唱的我眼泪出来,我才算他好戏子。”

【示例】只要那一个答应的下,要你替古人担忧做什么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15、杞国之忧[qǐ guó zhī yōu]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出处】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示例】独以役重赋烦,人民凋蒺,识者不无杞国之忧。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第五卷

16、高枕无忧[gāo zhěn wú yōu]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示例】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

17、报喜不报忧[bào lǐ bù bào yōu]

【解释】只报告高兴的事,不报告忧愁的事情。

【出处】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

【示例】我认为对下一代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教育方针,已经证明是失败了。 ——韦君宜《参考资料》

18、以乐慆忧[yǐ lè tāo yōu]

【解释】乐:快乐。以娱乐度过忧患。比喻以快乐的方式来掩饰忧愁。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19、路叟之忧[lù sǒu zhī yōu]

【解释】指百姓的疾苦。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示例】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

20、知命不忧[zhī mìng bù yōu]

【解释】识天命者无忧虑。

【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示例】达人大观,知命不忧。 ——明·刘基《愁鬼言》

21、杞人之忧[qǐ rén zhī yōu]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7回:“这是贤弟关心太切,所以有杞人之忧。”

22、终身之忧[zhōng shēn zhī yōu]

【解释】指一生的忧虑。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示例】这事是我的终身之忧。

23、不测之忧[bù cè zhī yōu]

【解释】指意外的祸患。

【出处】宋·苏轼《田表圣奏议叙》:“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

【示例】郎君若自恃其勇,好杀不已,将来必犯天道之忌,难免不测之忧矣。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24、急人之忧[jí rén zhī yōu]

【解释】急:着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重特达之春,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25、乐极则忧[lè jí zé yōu]

【解释】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26、覆餗之忧[fù sù zhī yōu]

【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出处】《晋书·韩伯传》:“于时疆场多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旆之运,人臣微覆餗之忧。”

27、缧绁之忧[léi xiè zhī yōu]

【解释】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出处】明·清溪道人《禅真后史》第三回:“此是他人之难,与尔何预,即日还有缧绁之忧,犹虑死生难定。”

【示例】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鲁迅《通信》

28、还顾之忧[huán gù zhī yōu]

【解释】还顾:回过头来照看。指身在前方或在前进过程中,还担心后方会出现问题或乱子。

【出处】《三国志·魏志·徐奕传》:“今使君统留事,孤无复还顾之忧也。”

29、蔽伤之忧[bì shāng zhī yōu]

【解释】蔽伤:优点被隐蔽,受到中伤。指优点被抹煞及受到陷害的忧虑。

【出处】《汉书·谷永传》:“则抱功修职之吏,无蔽伤之忧。”

30、负薪之忧[fù xīn zhī yōu]

【解释】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

【出处】《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示例】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食精良弗知其旨,血气交诊,断然焚如。 ——唐·刘禹锡《论中》

31、司马牛之忧[sī mǎ niú zhī yōu]

【解释】司马牛:名耕,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而忧愁。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担忧。

【出处】《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示例】夫仲尼亮司马牛之忧,祁奚明叔向之过,在昔之美义也。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32、后顾之忧[hòu gù zhī yōu]

【解释】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出处】《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

【示例】将军为殿,寡人后顾之忧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二回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示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如到官处断开了,庶杜绝后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

34、肘腋之忧[zhǒu yè zhī yōu]

【解释】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比喻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示例】倘此例他日踵行,亦肘腋之忧。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

35、自相惊忧[zì xiāng jīng rǎo]

【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示例】怀光闻官军大集,举烽召兵,无人肯至,就是部下将士,也自相惊忧。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六十八回

36、高枕勿忧[gāo zhěn wù yōu]

【解释】犹言高枕无忧。

【出处】《四游记·玉帝起来赛宝通明会》:“比丘曰:‘娘亲高枕勿忧。自古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37、顾内之忧[gù nèi zhī yōu]

【解释】顾:照管,照顾。指对后方的忧虑、担心。

【出处】《宋史·李处耘传》:“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

38、宿夕之忧[sù xī zhī yōu]

【解释】宿夕:早晚;忧:忧虑。早晚之忧。比喻暂时的忧虑。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欢心。”

39、乐而忘忧[lè ér wàng yōu]

【解释】高兴得忘记了忧愁。

【示例】我们不能乐而忘忧。

40、死无遗忧[sǐ wú yí yōu]

【解释】死而心安,无后顾之忧。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

41、不堪其忧[bù kān qí yōu]

【解释】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示例】这儿环境太嘈杂,居民不堪其忧。

42、无妄之忧[wú wàng zhī yōu]

【解释】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

【出处】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

43、嫠纬之忧[lí wěi zhī yōu]

【解释】嫠:寡妇;纬:织物的横线。指为国忧虑。

【出处】宋·文天祥《癸亥上皇帝书》:“臣何敢追尤往事,上渎圣聪,独方来计,则嫠纬之忧,不能忘情焉。”

【示例】以夫与霖惧怀嫠纬之忧。 ——吴荣《三朝野史》

44、慢易生忧[màn yì shēng yōu]

【解释】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

【出处】《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45、内顾之忧[nèi gù zhī yōu]

【解释】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示例】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忧”在中间的成语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

【解释】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示例】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陆九渊《与苏宰相书》

2、饱经忧患[bǎo jīng yōu huàn]

【解释】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场:“盛太夫人,夏完淳之嫡母,年五十余,因饱经忧患,甚显衰老。”

【示例】他们说他是出身于贫苦的满族家庭,饱经忧患。 ——冰心《晚晴集·老舍和孩子们》

3、同忧相救[tóng yōu xiāng jiù]

【解释】指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

【示例】明·杨慎《祭玉垒王舜卿文》:“古语有之:‘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4、主忧臣辱[zhǔ yōu chén rǔ]

【解释】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示例】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固以主忧臣辱,金革之义,不敢控辞;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相须如左右手,倘得凭先声。”

5、积忧成疾[jī yōu chéng jí]

【解释】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出处】《宋史·儒林传·魏了翁》:“了翁积忧成疾,三疏求贤不得请,迁起居郎。”

【示例】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发烧到摄氏38度。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6、同病相怜,同忧相救[tóng bìng xiāng lián,tóng yōu xiāng jiù]

【解释】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援助。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7、主忧臣劳[zhǔ yōu chén láo]

【解释】君主有忧虑,作臣子的要立即效劳。

【出处】《国语·越语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示例】主忧臣劳,孰不祗懔。(晋·潘岳《关中诗十六首》其八)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shēng yú yōu huàn,sǐ yú ān lè]

【解释】指艰难使人奋进,安逸使人沉沦。

【出处】《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示例】然君每因是以自省察,故缺失由是而知,德业由是而进。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陆九渊《与苏宰书》

9、寅忧夕惕[yín yōu xī tì]

【解释】寅:寅时,泛指早晨;惕:担心。多指执政者忧心忡忡,早晚提心吊胆。

【出处】《南齐书·明帝纪》:“仰系鸿丕,顾临兆民,永怀先构,若履春冰,寅忧夕惕,罔识攸济。”

10、宵旰忧勤[xiāo gàn yōu qín]

【解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本署院任京秩时,伏见朝廷崇尚节俭,宵旰忧勤,属在臣工,尤宜惕厉。”

11、排忧解难[pái yōu jiě nàn]

【解释】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出处】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示例】进一步发挥舆论作用,为群众尽力排忧解难。

12、内忧外侮[nèi yōu wài wǔ]

【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出处】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13、转忧为喜[zhuǎn yōu wéi xǐ]

【解释】由忧愁转为欢喜。

【出处】明·陆采《怀香记·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示例】“昔人云,未有小人才于内,而大将立功于外者,正今日之谓也。”岑浚方始转忧为喜。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回

14、通忧共患[tōng yōu gòng huàn]

【解释】共同承担忧患。

【出处】康有为《上皇帝第二书》:“尝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广益,通达民情,实以通忧共患,给民合志。”

15、无忧无虑[wú yōu wú lǜ]

【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示例】所以虽没有在家里自在,我也算是无忧无虑的过着了。 ——朱自清《笑的历史》

16、殷忧启圣[yīn yōu qǐ shèng]

【解释】殷:深。深切的忧患能启发圣明。

【出处】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示例】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新唐书·张廷珪》

17、漆女忧鲁[qī nǚ yōu lǔ]

【解释】鲁穆公时国事危急,漆室之女对国家深感忧虑。指不当政的人对国事担忧。

【出处】《列女传·仁智传》:“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示例】行见贞下起元,物极必反,沙汰之政,当轴必已筹及,毋徒为漆女之忧鲁也。 ——表·毛祥麟《墨馀录·开例》

18、忘忧物[wàng yōu wù]

【解释】可借以忘掉忧愁的东西。多用以指酒、云。

【出处】晋·陶潜《饮酒诗》:“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示例】云是忘忧物,生在北堂陲。 ——南朝·梁·萧衍《古意诗二首》其二

19、分忧代劳[fēn yōu dài láo]

【解释】分担忧愁,代替操劳。

20、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 shì,xiān lè shì zhě hòu yōu shì]

【解释】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出处】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21、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示例】杞人忧天,伯虑愁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22、思深忧远[sī shēn yōu yuǎn]

【解释】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23、单忧极瘁[dān yōu jí cuì]

【解释】指极尽忧虑辛劳之苦。单,通“殚”。

【出处】清·曾国藩《陈岱云易安人墓志铭》:“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余日。”

24、人生识字忧患始[rén shēng shí zì yōu huàn shǐ]

【解释】忧患:忧愁,苦难。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指一个人识字以后,从书中增长了见识,对周围事物就不会无动于衷。

【出处】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25、先忧后乐[xiān yōu hòu lè]

【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世者后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你先忧后乐师忠彦,由义居仁效昔贤。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

26、内忧外患[nèi yōu wài huàn]

【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出处】《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示例】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示例】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28、先忧后喜[xiān yōu hòu xǐ]

【解释】先愁苦,后欢乐。比喻吃苦在先,安乐在后。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世者后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您稳放着个先忧后喜,我空怀着个有苦无甘。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29、乐行忧违[lè xíng yōu wéi]

【解释】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出处】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示例】不但多用韵,抑且多用偶,即如‘乐行忧违’,偶也;‘长人合礼’,偶也。 ——清·阮元《文言说》

30、怨天忧人[yuàn tiān yóu rén]

【解释】怨:怨恨;天:命运;忧: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示例】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忧人。

31、杞国忧天[qǐ guó yōu tiān]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出处】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杞国忧天独劳苦。”

32、宵旰忧劳[xiāo gàn yōu láo]

【解释】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出处】《明史·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