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于心无愧、于心有愧、于民润国、于心何忍、于心不愧、于飞之乐等“于”开头的成语15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于心无愧[yú jīn wú kuì]
【解释】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出处】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示例】这叫做知恩报恩,虽告知天地鬼神,亦于心无愧。 ——明·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
2、于心有愧[yú xīn yǒu kuì]
【解释】从内心感到惭愧。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王三老虽然不闻,朱世远却于心有愧,只恐三老见怪,所以殷勤唤茶。”
【示例】你用心虽善,可是这么一来,却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不免于心有愧,为举世所不齿。 ——金庸《天龙八部》第四十八回
3、于民润国[yú mín rùn guó]
【解释】润:益。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示例】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二折:“小生我贫居白屋,学浅才疏,艰辛陋巷,未遇皇宣,又不曾于民润国施功效,善机谋虎略龙韬。”
4、于心何忍[yú xīn hé rěn]
【解释】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夫妇死节》:“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示例】这事对我来说一直是于心何忍。
5、于心不愧[yú xīn bù kuì]
【解释】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出处】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6、于飞之乐[yú fēi zhī lè]
【解释】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出处】《诗·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不知彼可能将女进贡深宫,以遂朕于飞之乐?”
【示例】是夜裴越客遂同德容小姐就在舟中,共入鸳帏欢聚。少年夫妇,极尽于飞之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7、于是无补[yú shì wú bǔ]
【解释】补:好处,益处。对事情没有什么好处。
【示例】此时屈原理应反对最烈,然而于是无补。 ——郭沫若《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8、于心不忍[yú xīn bù rěn]
【解释】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个凶手如今无故打死了我们中国人,倘若就此轻轻放他过去,不但百姓不服,就是抚宪同职道,亦觉于心不忍。”
【示例】说实在的,这么大的个头儿,让别人背着走,不光是于心不忍,可也真有点儿不舒服。 ——刘流《烈火金刚》第四回
9、于家为国[yú jiā wéi guó]
【解释】为国家为人民。
【出处】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
【示例】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据元帅济世才施宽厚,于家为国,端的是分破圣人忧。”
10、于呼哀哉[yú hū āi zāi]
【解释】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出处】《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11、于归之期[yū guī zhī qī]
【解释】于归:出嫁。姑娘出嫁的日子。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12、于事无补[yú shì wú bǔ]
【解释】对事情毫无补益。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七姑奶奶深怕言语碰僵,不但于事无补,反倒伤了和气,所以特为先打招呼。”
【示例】大错已经铸成,你再责备他也于事无补。
13、于今为烈[yú jīn wéi liè]
【解释】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出处】《孟子·万章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示例】“古已有之”,“于今为烈”,我近来很有些怕敢看他了。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厦门通信二》
14、于安思危[yú ān sī wēi]
【解释】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15、于思于思[yú sī yú sī]
【解释】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只怕人家有好好的女儿,未必肯嫁给于思于思的老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