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不辨真伪、矫饰伪行等含“伪”的成语17个,其中“伪”结尾的成语4个,“伪”在中间的成语13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伪”结尾的成语1、不辨真伪[bù biàn zhēn wěi]
【解释】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出处】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馋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差别,不辨真伪。”
【示例】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2、化性起伪[huà xìng qǐ wěi]
【解释】指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出处】《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杨倞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
【示例】元定简学者刘砺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谪道州。 ——《宋史·蔡元定传》
3、朝真暮伪[zhāo zhēn mù wěi]
【解释】朝:早晨。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出处】唐·白居易《放言五首》诗:“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4、曲尽情伪[qū jìn qíng wěi]
【解释】曲:细致;情伪:真假。比喻细致地搞清楚事情的真假。
【出处】《资治通鉴·魏纪·明景帝初元年》:“欲知治狱之士,是视其曲尽情伪,无所冤抑,斯为善治狱矣。”
“伪”在中间的成语1、矫饰伪行[jiǎo shì wěi xíng]
【解释】关于掩饰,行为虚伪。
【出处】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2、以伪谤真[yǐ wěi bàng zhēn]
【解释】用假的去冒充真的,致使人分辨不清。
【出处】南朝·梁·刘勰《灭论》:“校之形迹,精粗已悬;核以至理,真伪岂隐。若以粗笑精,以伪傍真,是瞽对离朱曰我明也。”
3、真伪莫辨[zhēn wěi mò biàn]
【解释】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出处】《隋书·经籍志一》:“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示例】上午,空六来谈;全谈些报纸上所载的事,真伪莫辨。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4、巧伪趋利[qiǎo wěi qū lì]
【解释】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示例】凡巧伪趋利之徒群集之处,定是聚敛无厌之官藏身之地。
5、矫言伪行[jiǎo yán wěi xíng]
【解释】虚假的议论行为。
【出处】《庄子·杂篇》:“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
【示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宕冗,以幸上之爵禄。 ——宋·秦观《论议下》
6、道远知骥,世伪知贤[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
【解释】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出处】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7、去伪存真[qù wěi cún zhēn]
【解释】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出处】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实由主义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尊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
【示例】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毛泽东《实践论》
8、弃伪从真[qì wěi cóng zhēn]
【解释】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毒问德肌罚骸胺俏艺媸ブ鞑恍舨倮停峡制溆栈笕诵模陕艺娴溃什坏貌回接谄贝诱妫ジ〈媸担谷巳斯仓槲闹蛔闵校胬碜栽谌诵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