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阿曼

亚洲西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西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相邻。东北临阿曼湾,东南濒阿拉伯海。此外,在波斯湾出口处的穆桑代姆半岛还有一小块“飞地”,隔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相望,扼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门户。交通、战略地位重要。 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118.1万(1984)。首都马斯喀特。

境内大部分是高原,可分为3部分:

(1)东北部哈杰尔山地,沿海岸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约占国土面积1/4,海拔1000~1500米。中部绿山高达3000米,最高峰沙姆山达3352米。有深陡的涸河,沙迈尔涸河是沿海与内地往来的通道。山地东北坡陡峻,临阿曼湾是一条狭窄的冲积平原。马斯喀特西北沿海平原较宽,土地肥沃,是全国主要农业地带。西坡平缓,形成海拔200~1000米的高原,有不少深切干谷伸向南部沙漠,山麓散布着一系列绿洲。矿藏丰富,有铜、锡、铬、金、银、煤、硫磺和石棉等。

(2)西南部佐法尔高原,约占国土1/3,海拔200~1000米,临海为山地,内地为缓倾的纳季德高原,沿阿拉伯海岸是一条狭长平原。

(3)中部平原,位于哈杰尔山地和佐法尔高原之间,海拔200米以下,多沙漠和盐滩。

除东北山地外,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5~10月沿海平均气温在32℃以上,内陆高达 45℃以上。冬季较凉爽,沿海平均气温约27℃,内地夜晚有时降霜。全境降雨稀少,年降水量130毫米左右。哈杰尔山地东坡降水250毫米,多降于冬季,年变率大,有些年份达400~500 毫米。向风山坡生长有低矮多刺的灌丛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并可见到小片梯田,背风坡则是寸草不生的荒芜石山。佐法尔地区4~9月山区降水量达400~500毫米,山地南坡植被繁茂,北坡则是濯濯童山。

图

人口稀少,全境平均每平方公里仅4人。沿海和内地有地下水地方人口较多。城市人口比重很小。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北部居民在宗教、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受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影响大,多居住在村镇。佐法尔居民是哈米德人,在种族和语言上与东非人近似。此外,沿海地带有少数伊朗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非洲人。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以什叶派为主。阿拉伯语为国语。

历史悠久。古代阿曼人利用地下水修建灌溉渠道,发展农牧业。公元前2000年以航海造船闻名于世,又是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 7世纪时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葡、英、荷、法、波斯等国先后入侵。18世纪成立马斯喀特苏丹国,势力扩及东非沿岸,成为当时西印度洋最强盛国家。后来又受英国不平等条约束缚,实际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13年山区部落起义,成立阿曼伊斯兰教长国。1956年马斯喀特苏丹国攻占教长国。1970年成立阿曼苏丹国。

原为农牧国家。1964年发现石油,1967年首次生产并输出石油,变为石油经济国。1970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已探明石油储量3.73亿吨,天然气储量761亿立方米(1982)。1982年石油产量约1650万吨。石油收入占国民收入90%以上。石油开采地最早的是哈杰尔山脉西麓的费胡德,70年代又在费胡德东南沃希拜沙漠、佐法尔东部和南部发现油田,有输油管从胡韦塞到马特拉西北的费赫勒港。费赫勒建有炼油厂。天然气年产约21.4亿立方米(1982)。除石油工业外,还建有炼铜厂、铬矿厂,以及水泥、制盐、鱼产加工、电力、造船、制冰、海水淡化、造纸等工业。并计划生产化肥、石油化工产品、橡胶、铝制品、家具等。古老的手工艺品是著名的传统产品。80%以上居民从事农牧业。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1.3%,已耕地仅占可耕地的一半。1980年以来,农业投资着重于寻找、开发新水源和兴修水利。主要农产品有椰枣、小麦、玉米、烟草、苜蓿等,栽植在沿海平原和绿洲。椰枣一直是主要栽培和出口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37%。除佐法尔外,各地都有种植。多雨的坡地种有柑橘、柠檬、香蕉、杧果、石榴等果树。居民普遍养畜,内地游牧民多放牧骆驼,佐法尔是主要养牛区。沿海渔业发达,鱼产品部分可供出口。

全境无铁路。陆上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土石路和沥青路总长约1.4 万多公里。马斯喀特是北部公路网的中心,通沿海各港口、内地绿洲和石油产地,沿海公路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公路相接。 海运现有4条国际定期航线。国内各港口间的海运重要,主要港口都已扩建和改建,马斯喀特港和马特拉港是两个最大港口。马斯喀特和塞拉莱建有现代化机场。

阿曼的卡布斯港

对外贸易主要出口石油,占出口总额90%以上,还有椰枣和干鱼等;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等。主要贸易国是日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转口贸易)、英国、美国、巴林、联邦德国和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