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开明平治岷江洪水

开明平治岷江洪水。岷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岷山南麓,海拔4000多米,至宜宾汇入长江,全长约735公里。自源头到灌县为上游,穿行于坡度很陡的崇山深谷中,340公里的水程,竟下降3000多米,水流湍急。从灌县到乐山,从乐山到宜宾,分别为岷江中下游,它蜿行于坡度很小的成都平原,流水缓慢。

川西一带是我国著名的多雨区,人们称为“西蜀漏天”。所以岷江的水量非常丰富,年均径流量为868亿立方米,居长江各大支流之首①。又由于这里的降雨比较集中,全年近50%的雨量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因而这一期间,岷江经常出现洪峰。在灌县,洪峰有时高达7000/秒立方米,约为中等水量年秒平均流量的15倍。

因为岷江洪峰的流量很大,又因为当它流到灌县时开始进入平原,流速骤然由快变慢,所以洪水极易在此泛滥成灾,使成都平原的许多地方沦为泽国。因此,川西人民平治岷江洪水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据文献记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治岷工程,是穿凿一条泄洪水道,即《尚书·禹贡》中所说的“东别为沱”。它由灌县分岷江洪水向东,流入沱江。古代称这条泄洪道为江沱。《禹贡》成书于战国,因此,战国时已有这条分洪道,应无问题。但《禹贡》把它说成是大禹的业绩,未免有托古之嫌,不一定可信。汉人扬雄的《蜀王本纪》和晋人常璩〔qu瞿〕的《华阳国志》,都将这一工程记作“决玉垒山以除水害”,认为它是在蜀相开明主持下完成的。成书于北朝的《水经注》也说,“江(岷江)水又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凿也”。开明为春秋后期人,他主持决玉垒山,使岷江东别为沱,比较接近事实②。

玉垒山古代称湔山,位于岷江东面,灌县西部。所谓决玉垒山,就是将玉垒山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分岷江水东入泄洪道的进水口。它就是后来的宝瓶口,为都江水利的三大渠首工程之一。今日宝瓶口宽20米,高40米,长80米。这样大型的工程,当然不是开明一蹴而成的,而是经过历代加工和长期水沙磨蚀的结果。但许多人认为,其雏形当是开明所奠定。从另一方面说,宝瓶口又是控水口,由于两岸都是石壁,非常坚固,多大的洪水也不能把它冲毁,控水的性能良好。根据当代实测,灌县岷江洪峰,即使高达每秒5000多立方米,而宝瓶口的进水量,仍然在每秒500立方米上下,不会酿成成都平原的洪灾。从宝瓶口到金堂的这条泄洪道,长约100公里,大体说,其上游相当于今天的柏条河,下游为毗〔pi皮〕河。由于金堂比灌县海拔约低300米,所以江沱的比降较大,行洪流畅,分洪效果良好。

开明本是蜀王望帝(杜宇)之相,因治水有功,使蜀国“民得陆处”,免为鱼鳖,不久,他接替杜宇为王,称丛帝。公元前316年,开明十二世在位,蜀国被秦将张仪、司马错等所灭。

注释:

①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1500多公里。流量最多的为岷江。在古代,岷江长期被误认为长江的正源,研究者认为,岷江水量特别丰沛,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扬雄,成都人,常璩江原(治所在今崇州市东南)人,两人所书开明治水事迹,系当地人记当地事,人们认为基本可信。本文采用此说。但学术界对此还有不同意见,认为四川以玉垒山命名的山很多,开明所凿的玉垒山不是灌县的玉垒山,灌县的玉垒山为李冰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