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银两

白银,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货币品种之一。为称量货币,常铸为锭。因各地成色不一,计算复杂,多只用于大宗交易。明末开始有外国银元输入,清中叶后外国银元输入增加,以其使用方便,中国亦自铸银元,流通日广,银锭则渐退出市场。但政府税赋、商业交易、契约等仍用银两作价;而这时所谓银两已是一种记帐单位,并无实物了。银两中以上海规元使用较广,在鸦片战争前即用于大豆贸易。规元系以上海原铸之二七宝银九八升算折成,故又称九八规元。宝银每枚约重漕平50两,但成色高于纹银,经公估局批升,合规元53两7钱7分5厘半,此即规元之银值。天津银两称行化,也是从当地通行的宝银头白锭升算而来,每锭合行化50两零4钱。汉口银两称洋例,传系仿上海银两所定,每千两合汉口当地所铸宝银980两。他省亦各有银两。库平,是政府财政计帐单位。康熙时制定,然各地标准不一。光绪三十四年(1908)始规定库平一两合银37.301克。又关平,亦称海关两,海关收税用,关平一两合银37.7994克。所有这些银两都无实物,如需以实物支付时须折成银元或白银交割。关平一两合规元1.114两,规元一两约合银元1.558元。

中华民国时期,1933年4月6日,国民党政府宣布废止银两,改用银元,确定“元”为银本位币的单位,每元含银23.493448克,一元合规元7钱1分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