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北京孔庙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大成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大成殿

北京孔庙(汉语拼音:Beijing Kongmiao;英语:Beijing Temple of Confucius),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成贤街(国子监街)。元大德六年(1302)建,十年后完工。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宣德、嘉靖、万历年间分别修缮大殿,添建崇圣祠,清顺治、雍正、乾隆时又重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祀孔子为大祀,将正殿扩建。孔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1988年,北京孔庙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从1928年起对外开放,供人游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为首都博物馆。孔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其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皇帝下诏准许孔庙使用宫城规制,并在孔庙的四角建筑角楼。明清两代又经过多次修茸,清代光绪年间孔庙大规模修缮,改原来面阔七间的大成殿为九间,使其规格仅低于故宫太和殿,以示尊崇,至此孔庙形成今天的规模和布局,北京孔庙也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尊崇,被帝王册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并且经常举行祭祀孔子的活动。1920年中华民国教育部也在孔庙内举行了祭孔仪式,当时作为中华民国教育部佥事的鲁迅,也曾参与祭孔仪式。

北京孔庙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占地约两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东西两侧还有神厨、宰牲亭、神库、特敬门、致斋所等。西侧还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

正门先师门临成贤街而建,面阔三间,歇山顶,仍保留着元代的建筑遗风,斗拱硕大稀疏,朴拙简洁,是北京城内少有的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门外东西两侧各立一座下马碑,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

进入先师门以后第二道门是大成门。大成门前后三出陛,中为丹陛,左右各十三级。大成门前现立有孔子雕塑,门内放着乾隆年间仿制的石鼓。进入大成门以后院内有两条甬道通往大成殿,甬道旁有记功碑和焚帛炉、古井等。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铺黄色琉璃瓦。大殿前建有月台,周围围着石栏,左右各设十六级台阶。大成殿的级别仅次于故宫太和殿,是皇帝为了尊崇孔子而特意修建。

大成殿正中供奉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牌位,牌位前放置着尊、爵、笾、豆等各式各样的祭器。大殿两侧还分别供奉着复圣颜回、述圣孔及、宗圣曾参、亚圣孟轲等四位配享牌位及其他十二位孔门弟子的牌位。

清代每年都要举行两次祭孔典礼,而且从清康熙皇帝开始,每位新即位的皇帝照例要亲书匾额一方,悬挂在大成殿内,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的题匾至今仍保存在殿内。 1916年,民国总统黎元洪的题匾也被悬挂于大成殿内。

先师门的东西两侧立有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198座,其中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起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止,共有题名碑118座,载录了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科举制度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