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棕夜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棕夜鹭的图片

棕夜鹭(学名:Nycticorax caledonicus,英文名:Nankeen Night Heron)是鹭科夜鹭属的鹭鸟,别名肉桂夜鹭、红夜鹭。顶冠黑色,身体栗红色。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56~66cm。主要分布于澳洲界。在台湾有记录。

中文学名:棕夜鹭

拉丁学名:Nycticorax caledonicus

英文俗名:Nankeen Night Heron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夜鹭属(Nycticorax)

繁殖区:澳洲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棕夜鹭棕夜鹭

棕夜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56~66 cm。这是一个矮胖的鹭。黑色头冠,腿爪是明亮的黄肉桂色。头部硕大,短脖子。腿较短。在繁殖期枕后长出两根别致的白色长翎羽。该鸟喙是深橄榄绿色,眼睛黄色。幼鹭身上有各种颜色的条纹如:白色,棕色,橙色,棕色。随着它们的成长,首先就具有了了黑帽。身体羽毛也一致了。棕夜鹭有时被称为红夜鹭。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澳洲界。

生活习性棕夜鹭棕夜鹭

棕夜鹭栖息于临近水域的树林中、湿地、植被茂密的溪旁、红树林,淹没草原,公园和花园。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主要取食蛙类、小鱼、虾等水生动物,偶尔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棕夜鹭棕夜鹭

棕夜鹭可以全年繁殖,以资源丰富与否而定。不过,高峰期在南部为九月到明年二月,北方是3至4月。它在其领地与白鹭和鸬鹚杂处筑巢,巢是一个松散的平台,通常位于邻水的树上。每巢产卵2~5枚,孵化持续大约22天。幼鸟在巢逗留42至49天不等。

亚种分化棕夜鹭棕夜鹭

棕夜鹭(5亚种):

(1)Nycticorax caledonicus caledonicus 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

(2)Nycticorax caledonicus hilli 分布于摩鹿加群岛、苏拉威西、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3)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dibularis 分布于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

(4)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illensis 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婆罗洲北部;

(5)Nycticorax caledonicus pelewensis 分布于帕劳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