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西北科学考察团

考察中国西北地区的现代学术团体,一般指1927年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中方常用的这一名称,实际上是“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The Sino-Swedish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the North-Western Province of China)的简称。 外国书籍中则简称为“中瑞考察团”(The Sino-Swedish Expedition)。

斯文赫定早在19世纪末叶就曾几次到中国西北地区探险考察。1927年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计划开辟柏林-北平-上海之间的航线,委托斯文赫定再次进行考察,遭到中国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后经刘复等人以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名义出面交涉,于同年4月26日联合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由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旭生)和斯文赫定分别担任中瑞双方团长,团员有中方人员10人,欧洲人员17人(瑞典5人,丹麦1人,德国11人)。合作办法规定,各项经费由斯文赫定负担,考察内容包括地质学、地磁学、气象学、天文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项,但直接或间接关系中国国防主权的事物一概不得考察。又规定,考古学、地质学、人类学、民俗学的标本资料须交中国方面保存,考察报告也要在中国出版,等等。后来虽未完全执行这些规定(如标本的保存和出版),当时却表现了中国学者抵制外来文化侵略的爱国精神。

考察团于1927年5月从北京出发,经包头、百灵庙至额尔济纳河流域,于1928年2月到达乌鲁木齐。田野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有:中国学者袁复礼和瑞典学者F.贝格曼在内蒙古沿途327个地点采集的细石器,在新疆乌鲁木齐柴寓堡、吐鲁番辛格尔、哈密庙儿沟等地采集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调查居延烽燧遗址,采集约1万支汉代简牍;黄文弼在罗布淖尔、吐鲁番和塔里木盆地,进行考古调查和部分试掘。实地考察持续至1933年,后分头撰写考察报告。从1937年起,以《斯文赫定博士领导的中国 -瑞典考察团在中国西北各省科学考察的报告》为总标题,在斯德哥尔摩陆续出版,现已达50种。黄文弼负责部分,撰写为《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在中国出版。

另外1944~194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四单位也曾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新疆两地进行考察。其历史考古组的考察只限于甘肃境内,参加者有向达、夏鼐、阎文儒3人 。调查发掘项目主要有:临洮寺洼山、广河阳洼湾的史前遗址和墓葬,汉代的玉门关和长城遗址,敦煌附近的六朝和唐代墓葬,武威附近的唐代吐谷浑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