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地幔对流说

解释地壳和岩石圈板块运动机制的一种假说。认为地幔中由于不同部位温度差异或物质成分差异所造成的密度差,引起轻者上浮,重者下沉的大规模的对流现象,成为岩石圈运动的动力。

1929年,英国学者A.霍姆斯首先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地幔对流说。60年代初期,H.H.赫斯和R.S.迪茨在地幔对流说基础上创立海底扩张说。随着海底扩张说的迅速发展,对流说备受重视。60年代晚期板块构造说问世以来,多数学者将地幔对流当作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之一。

通常认为,地幔对流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蜕变产生的热能,以及地球内部物质重力分异释出的重力能。尽管地幔基本上是固体,但在高温及长期应力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塑性,可发生缓慢蠕动。地幔对流的一般图式为:上升流在岩石圈底部向外分散,形成背驰的水平流;相向而行的水平流汇聚而向下,形成下降流;下降流在地幔深处分散,形成反向水平流,尔后补给上升流,构成封闭的环流。对流速度约为每年数厘米。在霍姆斯早期的对流模式中,首先提出地幔发散上升流可使大陆裂开,形成新的洋盆,但认为洋盆中仍保留着残留陆块。在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模式中,对流上升处形成新的洋壳,岩石圈板块(包括大陆和洋底)驮伏在地幔对流体上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分离边界──大洋中脊和裂谷系,与发散上升流有关;板块汇聚边界──俯冲带和碰撞带,则与汇聚下降流有关。

地幔对流说合理地解释了地壳既有垂直运动,也有水平运动;既存在着拉张,也存在着挤压。然而,对流究竟是限于地幔软流圈,还是涉及到整个地幔(见图),或者上地幔的对流与下地幔的对流是分隔开的,这些迄今未取得一致认识。目前还缺乏地幔对流的直接证据,也有人认为地幔中不可能发生对流。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