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死”结尾的成语92个(含解释和出处)

百问中文为您整理了同患难,共生死、一棍子打死、士为知己者死等“死”结尾的成语92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同患难,共生死[tóng huàn nàn,gòng shēng sǐ]

【解释】一同经历磨难,一同生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示例】我与汝等戮力数年,同患难,共生死,仿佛如家人骨肉一般。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四十五回

2、一棍子打死[yī gùn zi dǎ sǐ]

【解释】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示例】你不能这样武断地一棍子打死。

3、士为知己者死[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解释】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2回:“岂不闻‘士为知己者死’?又岂不闻‘国士遇我,国士报之’?”

4、贪生畏死[tān shēng wèi sǐ]

【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1回:“弟子不得已纳降,不过救此一郡生灵耳,岂是贪生畏死之故。”

5、推锋争死[tuī fēng zhēng sǐ]

【解释】推锋:手持兵器向前,指冲锋。指冲锋陷阵,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出处】《史记·秦本纪》:“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6、一生九死[yī shēng jiǔ sǐ]

【解释】指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出处】明·刘道开《畴昔》诗:“畴昔干戈里,飘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两代六朝人。”

7、无寇暴死[wu kou bào shi]

【解释】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8、罪合万死[zuì hé wàn sǐ]

【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魏书·房法寿传》:“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

9、大难不死[dà nàn bù sǐ]

【解释】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示例】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10、虚生浪死[xū shēng làng sǐ]

【解释】虚:徒然;浪:随便。活得没有意义,死得没有价值。

【出处】《旧唐书·越王贞传》:“不可虚生浪死,取笑于后代。”

【示例】明·李贽《寄焦弱侯书》:“性又狷介,不能会于无方之道,真虚生浪死之徒耳。”

11、养生丧死[yǎng shēng sàng sǐ]

【解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同“养生送死”。丧,治丧。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2、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

【解释】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示例】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生老病死,世态炎凉,人情险恶。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13、罪应万死[zuì yīng wàn sǐ]

【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弟冲不识义方,孤背国恩,臣罪应万死。”

【示例】法北望陵庙,无涕可挥。身蹈大戮,罪应万死。所以不即从先帝者,实惟社稷之故。 ——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

14、赴东海而死[fù dōng hǎi ér sǐ]

【解释】跳进东海淹死。形容人所下的决心极大。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示例】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15、七生七死[qī shēng qī sǐ]

【解释】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同“七死七生”。

16、誓同生死[shì tóng shēng sǐ]

【解释】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五卷:“吾三人义同骨肉,誓同生死;二人既亡,吾安能自活?”

【示例】当年寒舍,曾与仁兄有一拜之交,誓同生死患难,真莫逆之交。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三回

17、方生方死[fāng shēng fāng sǐ]

【解释】方:正在。指万物万事正在在不断地出生成长,也在不断地死亡消失。

【出处】《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示例】我们是处在方生方死之间的……我们要使方死的迅速死去,方生的蓬勃成长。 ——郭沫若《苏联纪行·八月九日》

18、束手待死[shù shǒu dài sǐ]

【解释】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示例】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

19、安难乐死[ān nàn lè sǐ]

【解释】安难:不避危难。不惧危难,把死视为快乐。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战国策·楚策》:“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20、不自由,毋宁死[bù zì yóu,wù nìng sǐ]

【解释】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出处】法国大革命时《马赛曲》的最后一句。

【示例】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21、爱生恶死[ài shēng wù sǐ]

【解释】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示例】爱生恶死是人的本性。

22、伯仁由我而死[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解释】伯仁:晋周颙的字。表示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出处】《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示例】倘伯仁由我而死,尚不免罪有所归。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23、梧桐半死[wú tóng bàn sǐ]

【解释】比喻丧失配偶。

【出处】唐·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

【示例】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宋·贺铸《鹧鸪天》词

24、不得其死[bù dé qí sǐ]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示例】附三思之徒,斥五王之族,以吾熟察,终不得其死然。 ——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四卷

25、眼穿心死[yǎn chuān xīn sǐ]

【解释】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极度失望。

【出处】唐·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诗:“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示例】职无任眼穿心死之至。 ——明·袁宏道《去吴七牍·乞改稿二》

26、山枯石死[shān kū shí sǐ]

【解释】极言年代久远。

【出处】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

27、一日身死[yī rì shēn sǐ]

【解释】一旦自己死亡。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絮驾,故人重之。”

28、患难相死[huàn nàn xiāng sǐ]

【解释】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29、恋生恶死[liàn shēng wù sǐ]

【解释】恋:爱慕不舍;恶:厌恶。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4卷:“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自失正业。”

【示例】谁都有点恋生恶死。

30、未卜生死[wèi bǔ shēng sǐ]

【解释】指死活无法知道。

【出处】明·李祺昌《剪灯余话·琼奴传》:“徐郎辽海从戍,死生未卜,纵饶无恙,又安能至此而成姻乎?”

【示例】我母亲、兄弟等一门家属俱流住云南,未卜生死。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

31、睡生梦死[shuì shēng mèng sǐ]

【解释】整天像在睡梦里一样。形容糊里糊涂地生活。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妇人道:‘他逐日睡生梦死,奴那里耐烦和他干这营生。’”

32、不生不死[bù shēng bù sǐ]

【解释】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出处】《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示例】动不动一顿皮鞭,打得你不生不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

33、生不如死[shēng bù rú sǐ]

【解释】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示例】他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34、同利相死[tóng lì xiāng sǐ]

【解释】指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示例】故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 ——《淮南子·兵略训》

35、尽辞而死[jìn cí ér sǐ]

【解释】尽辞:把要说的话说完。指在死亡之前把自己的心愿说出来,死无遗憾。

【出处】《国语·晋语四》:“臣愿获尽辞而死,固所愿也。”

36、千生万死[qiān shēng wàn sǐ]

【解释】指历尽艰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

【示例】她千生万死,立下汗马功劳。

37、靴刀誓死[xuē dāo shì sǐ]

【解释】指战死沙场的决心。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38、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示例】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39、束手就死[shù shǒu jiù sǐ]

【解释】捆起手来等死。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40、含屈而死[hán qū ér sǐ]

【解释】含着委屈而死去。

【示例】他在文革期间含屈而死。

41、长生不死[cháng shēng bū sǐ]

【解释】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示例】真所谓杀身成仁者也,其视死生如黑暮,不尔安能为哉?而反欲学长生不死。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

42、罪不容死[zuì bù róng sǐ]

【解释】罪恶极大,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示例】《平鬼传》第一回:“倘有恶贯满盈,罪不容死的,生擒前来,再以阴间刑法治之。”

43、老而不死[lǎo ér bù sǐ]

【解释】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示例】你道俺老而不死是为贼,俺若不死成何济。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

44、案萤干死[àn yíng gān sǐ]

【解释】书案上借以照明的萤火虫都干死了。形容正直的读书人做官被贬或死后,居处荒凉的景况。

【出处】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穷乡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45、求生不生,求死不死[qiú shēng bù shēng,qiú sǐ bù sǐ]

【解释】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七:“予以齐人非不贪生也,畏死而反忘其生;逵非不畏死也,以理之必至于死;一可谓求生不生,一可谓求死不死。”

【示例】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回

46、同生共死[tóng shēng gòng sǐ]

【解释】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处】《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示例】一对同生共死的战友,肩并着肩;火热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

47、乐而忘死[lè ér wàng sǐ]

【解释】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出处】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

48、朝生暮死[zhāo shēng mù sǐ]

【解释】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处】《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

【示例】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只要不是朝生暮死的东西,总会让一些人喜欢,让另一些人讨厌。 ——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

49、忘生舍死[wàng shēng shě sǐ]

【解释】忘却性命,不怕牺牲。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厮琅琅弓上箭,扑剌剌马攒蹄。忘生舍死安邦将,大胆雄心敢战儿。”

【示例】或报父仇兼敌忾,他必会,忘生舍死定边尘。 ——《再生缘》第二十一回

50、许友以死[xǔ yǒu yǐ sǐ]

【解释】许:应许。朋友以死相许。形容重友谊。

【出处】《周礼·曲礼上》:“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51、哀莫大于心死[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解释】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示例】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

52、同患难共生死[tóng huàn nàn gòng shēng sǐ]

【解释】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

【出处】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八节:“罗马虽属落城,大事今且未了,余不能舍吾同患难共生死之部下,吾且将有所为。”

53、朝闻夕死[zhāo wén xī sǐ]

【解释】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54、罪该万死[zuì gāi wàn sǐ]

【解释】尤死:处一万次死刑。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示例】他是一个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罪该万死的罪犯。

55、偷生惜死[tōu shēng xī sǐ]

【解释】苟且活命,舍不得死。

【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示例】雄诞今若从公,不过诞生百日。大丈夫怎可偷生惜死,自陷不义?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十一回

56、出入生死[chū rù shēng sǐ]

【解释】犹出生入死。

【出处】唐·韩偓《海山记》:“吾常亲锋刃,冒矢石,出入生死,与子同之。”

57、骈首就死[pián shǒu jiù sǐ]

【解释】指一并被杀。同“骈首就戮”。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壮士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58、醉生梦死[zuì shēng mèng sǐ]

【解释】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示例】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59、君辱臣死[jūn rǔ chén sǐ]

【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处】《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示例】“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60、朝生夕死[zhāo shēng xī sǐ]

【解释】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君子国]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示例】王朔《人莫予毒》:“人生如梦,俱是宇宙过客,朝生夕死,你先走一步,与我们又何尝不是五十步与百步至差?”

61、贼心不死[zéi xīn bù sǐ]

【解释】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示例】尽管警方一再通缉,他仍然贼心不死继续作案,终于难逃法网被捕入狱。

62、图国忘死[tú guó wàng sǐ]

【解释】图国:谋求报国。谋求国家利益而忘记自己的生死。比喻忠贞报国。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

63、不到乌江心不死[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

【解释】犹不到黄河心不死。同“不到乌江不尽头”。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64、欣生恶死[xīn shēng wù sǐ]

【解释】欣:喜悦。贪恋生存,畏惧死亡。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八:“一切众生,贪着有为,欣生恶死。意虽求生,由造死业。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别。”

65、贪生恶死[tān shēng wù sǐ]

【解释】贪恋生存,害怕死亡。同“贪生畏死”。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示例】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贪生恶死,固人常情,然吾终不为不义屈。”

66、十生九死[shí shēng jiǔ sǐ]

【解释】形容历尽艰险。

【出处】唐·韩愈《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诗:“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示例】只怕象前番哄他,那张生被你哄得十生九死。 ——明·崔时佩《西厢记·回春柬药》

67、饮恨而死[yǐn hèn ér sǐ]

【解释】饮恨:心里怀着怨恨和冤屈。内心满怀着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如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示例】他平日也常以岳少保自期,可是岳少保饮恨而死,并未能挽既倒之狂澜!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68、计出万死[jì chū wàn sǐ]

【解释】指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

【出处】《宋书·武帝纪上》:“玄曰:‘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若行遣水军,不足相抗,如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败矣。’”

69、养生送死[yǎng shēng sòng sǐ]

【解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出处】《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示例】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宋·曾巩《劝农诏》

70、民不畏死[mín bù wèi sǐ]

【解释】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出处】《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示例】夫民不畏死,欲其不为陈胜、吴广、赤眉、铜马之纷纷发难,不可得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三章

71、罪当万死[zuì dāng wàn sǐ]

【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

【示例】臣既犯天宪,罪当万死。臣死之日,必见叔陵,愿宣明诏,责之于九泉之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

72、继之以死[jì zhī yǐ sǐ]

【解释】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73、人生自古谁无死[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解释】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嗟此恨凭谁语。可怜衰绖拜坟茔,不作锦衣归故里。 ——元·高明《琵琶记·风木余恨》

74、武人不惜死[wǔ rén bù xī sǐ]

【解释】指武将不怕死。

【出处】《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财,武人不惜死,天下平矣!”

75、蛲蛔之死[náo huí zhī sǐ]

【解释】蛲:人体寄生虫;蛔:蛔虫。形容不劳而获者终归会失败。

【出处】《燕书》:“蛲蛔所藉以生者,在人肠胃之中也。”

76、千夫所指,无疾将死[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jiāng sǐ]

【解释】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袴,千夫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

77、气生气死[qì shēng qì sǐ]

【解释】形容极度气愤。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那妇人气生气死,和他合了几场气。”

78、千夫所指,无病自死[qiān fū suǒ zhǐ,wú bìng zì sǐ]

【解释】千夫:很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指责和反对的,必然趋向灭亡。

【出处】《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唐·柳泽《论时政书》:“千夫所指,无病自死,不其然欤?”

79、主辱臣死[zhǔ rǔ chén sǐ]

【解释】主:君主。君主蒙受耻辱时,作臣子的就应当效忠而死。指以死报效君王。

【出处】《国语·越语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示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敢怀二心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

80、生生死死[shēng shēng sǐ sǐ]

【解释】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81、顺我者生,逆我者死[shùn wǒ zhě shēng,nì wǒ zhě sǐ]

【解释】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

【出处】语出《庄子·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示例】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这些头等角色,摆着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狰狞面目。”

82、不到黄河心不死[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解释】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示例】他自己心里何尝不明白呢?不到黄河心不死罢哩!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

83、活不活,死不死[huó bù huó,sǐ bù sǐ]

【解释】指陷于困境,不知怎么办。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活不活,死不死,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示例】他那活不活,死不死的状态让人担心。

84、贪生怕死[tān shēng pà sǐ]

【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示例】他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曲波《林海雪原》二

85、捉生替死[zhuō shēng tì sǐ]

【解释】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出处】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著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示例】把宪规当作生涯做,捉生替死报阎罗。 ——清·李渔《怜香伴·冤褫》

86、千夫所指,无疾而死[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ér sǐ]

【解释】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出处】《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5日电》:“语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愿诸公深思熟虑之。”

87、自生自死[zì shēng zì sǐ]

【解释】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出处】宋·吕皓《上孝宗皇帝书》:“宜宥而不获宥,宜诛而不及诛,是虽匹夫之幸不幸,犹蝼蚁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间,固无损于造化之功也。”

8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

【解释】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示例】“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89、千夫所指,无病而死[qiān fū suǒ zhǐ,wú bìng ér sǐ]

【解释】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90、愍不畏死[mǐn bù wèi sǐ]

【解释】愍:祸乱。形容强盗恶霸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四:“自非李元平、源休、张光晟辈之愍不畏死,谁则从之?”

【示例】是谓愍不畏死。会晔家母妻,并来探视,且泣且詈,晔无愧色,亦无戚容。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十四回

91、舍生忘死[shě shēng wàng sǐ]

【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示例】众将奉元帅之命,舍生忘死,攻击三关。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五回

92、回生起死[huí shēng qǐ sǐ]

【解释】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

【示例】转败成功,伊谁之力;回生起死,实尔之由。 ——清·李渔《奈何天·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