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enjing jichu
[外文]:open caisson foundation
以沉井作为基础结构,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的一种深基础。沉井是一个无底无盖的井筒,一般由刃脚、井壁、隔墙等部分组成。在沉井内挖土使其下沉,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混凝土封底、填心、修建顶盖,构成沉井基础(图1)。
沉井基础的刚性、稳定性、抗震性都较好,有较大的支承面;下沉深度较大,并能在深水中作业;可以穿过不同性质的土层,将基底放置在承载力较大的土层或岩面上。因此,沉井的用途很广,可作为桥梁墩台基础,工业和地下建筑物基础,以及近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基础并兼作储油罐等;在水中施工,可兼作防水围堰;也可和其他类型基础如桩基础组成沉井、桩基组合基础;还可作为矿山、隧道的竖井,给、排水泵房。
沉井类型及构造沉井按其截面轮廓分,有圆形、矩形和圆端形等三类。
(1)圆形沉井水流阻力小,在同等面积下,同其他类型相比,周长最小、摩阻力相应减小,便于下沉;井壁只受轴向压力,且无绕轴线偏移问题。
(2)矩形沉井和等面积的圆形沉井相比,其惯性矩及核心半径均较大,对基底受力有利;在侧压力作用下,沉井外壁受较大的挠曲应力。
(3)圆端形沉井对支撑建筑物的适应性较好,也可充分利用基础的圬工,井壁受力也较矩形有所改善,但施工较复杂。
就沉井的使用材料分,有木沉井,砖、石沉井,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沉井和钢沉井等。木沉井用木材较多,现很少采用。砖、石沉井过去多用于中小桥梁。现在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沉井,或底节为钢筋混凝土,上节为混凝土的沉井。钢沉井多用于大型浮运的沉井。
沉井的外壁可作成铅直形、台阶形或斜坡形。斜坡形虽可减少周围的摩阻力,但下沉过程中容易倾斜;台阶形便于加高井壁。沉井的内部可根据需要作隔墙,划分成几个取土井,但取土井必须对称设置,以利均衡挖土或纠正偏斜;取土井尺寸,须能容纳机械挖土斗自由上下。如中国九江长江大桥采用圆沉井,直径20米,内设9个井孔,中孔直径5.5米,8个边孔直径3.8米;日本本(州)四(国)联络桥的南北备赞濑户桥7A号墩沉井,桥轴方向长75米,横跨方向59米,高55米,中间设纵横向隔墙,是当前世界大型沉井之一。
沉井制造陆地下沉井均采用就地制造。在浅水中下沉井需先作围堰,填土筑岛出水面,再就地制造。在深水处下沉井,一般均采用在岸边陆地制造,浮运就位下沉。
就地制造沉井,井壁多为实体,自重较大,而刃脚部分面积小,重心较高,为使其在制造过程中不致因地面下沉引起沉井开裂或倾倒,过去多在地面整平后,先铺垫木,以增加承压面积,再立模板制造沉井。下沉前需边抽垫木,边以砂将刃脚处填实,然后再挖土下沉。现今则用砂土夯实作成刃脚土模,表面抹层水泥,在土模内制造刃脚部分,既节约木料,又简化施工工艺。如中国枝城长江桥引桥桥墩基础的沉井刃脚部分,就是用此法灌筑的。
浮运的沉井,在陆地先做底节,以减轻重量,在浮运到位后再接筑上部。为增加沉井的浮力便于浮运,常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在钢沉井内加装气筒,浮运到位后,在沉井内部空间填充混凝土并接高沉井,为控制吃水深度,可在气筒内充压缩空气,待沉入河底预定位置后,再除去气筒顶盖,挖泥(或吸泥)下沉。此法用钢量大,制造安装都较复杂,宜用于深水大型沉井。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湾桥,第一次采用此法,该桥最大的沉井为60×28米,内装55个直径4.5米的气筒。中国在南京长江桥也曾使用 18.26×22.42米、底节高11.65米的钢沉井,内有20个直径3.2米的气筒,浮运就位后,以钢筋混凝土将沉井接高至55米,中间隔墙全部用预制件。
(2)将沉井做成双壁式使能自浮,到位后在壁内灌水或灌筑混凝土下沉。这种沉井可用钢、木或钢筋混凝土制造。中国1972年在四川宜宾岷江公路桥,将制造钢丝网水泥船的经验用于造双壁浮运沉井。 沉井外径12米,高7.5米,双壁厚1.3米,网壁厚3厘米,中间一层钢筋网,4~6层钢丝网,上抹水泥砂浆,重60吨,采用岸边制造,滑道下水,拉锚定位,灌水下沉。因这种材质的沉井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抗裂性,以后在四川南充嘉陵江桥、湖南益阳桥都曾使用。
(3)在沉井底部加临时底板以增加浮力,待到位沉入河底后,再拆除底板,挖泥下沉。如因风振而破坏的美国塔科马海峡桥,其水中桥墩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尺寸是20.1×36.6米,曾用此法施工。
沉井下沉分排水和不排水下沉两种,在软弱土层中须采用不排水下沉,以防涌砂和外周边土坍陷,造成沉井倾斜及位移,必要时采取井内水位略高于井外水位的施工方法。出土机械可使用抓土斗、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等。近代各国发展用锚桩及千斤顶将沉井压下的方法。此外,还有用大直径钻机在井底钻挖的方法,如日本在圆形沉井内采用臂式旋转钻机,在硬粘土层内开挖,直径可达11米,由沉井外的电视机反映操作情况及下沉速度。
沉井到达设计标高后,一般用水下混凝土封底。井孔是否填充,应根据受力或稳定要求决定,可填砂石或混凝土,但在低于冻结线0.25米以上的部分,应用混凝土或圬工填实。沉井基础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灌筑顶盖。
减少沉井下沉摩擦力的方法沉井外壁和土的摩擦力是沉井下沉的主要阻力。为克服这种阻力,一是加大沉井壁厚或在沉井上部增加压重,一是设法减少井壁和土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摩擦力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射水法、泥浆套法及壁后压气法。
(1)射水法。在沉井下部井壁外面,预埋射水管嘴,在下沉过程中射水以减小周边阻力。
(2)泥浆套法。在沉井井壁和土层之间灌满触变泥浆以减少摩擦力,触变泥浆是用粘性土、水、化学处理剂等按一定配合比搅拌而成,当静置时它处于“凝胶”状态,沉井下沉时它受到搅动,又恢复“溶胶”状态而大大减少摩擦力,在实验室测出其静剪应力约为50~200帕。泥浆套法施工下沉倾斜量小,且易纠正,附近地表几乎无沉陷。从理论上分析,沉井下得愈深愈容易下沉。中国某煤矿有一竖井,外径约9.2米,采用此法下沉深度近200米左右。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为了恢复沉井周边和土层的摩擦力,以增加沉井基础的承载能力,需要压入水泥浆,以破坏及代替泥浆套。此外,此法施工要求严格,井内外水压要相近,防止流砂、涌水破坏泥浆套,一旦遭破坏很难修复。因此,它不适于不稳定土层、漏浆土层以及河床易受冲刷的水中沉井。
(3)壁后压气法。习称“空气幕法”(图2)。在井壁内预埋管路,并沿井壁外侧水平方向每隔一定高度设一排气龛,在下沉过程中,沿管路输送的压缩空气从气龛内喷出,再沿井壁上升,从而减少摩擦力。中国在1975年于九江长江桥引桥沉井基础中曾经试用。初步资料表明:在粉细砂层及含水量较大的粘性土层中,可以减少摩擦力30%以上,下沉速度加快(与气龛数和喷气量有关),且无泥浆套法的缺点,可在水中施工,不受冲刷的影响。但在卵石层及硬粘土层内效果较差。
- 参考书目
- 唐寰澄:《国内外桥梁基础工程现状和发展》,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977。刘成宇:《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