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她最初工作于基层乡镇医院,而今经常活跃于国际医学舞台,或作学术报告,或进行现场手术演示,其精湛的技术使国内外专家叹为观止

她最初工作于基层乡镇医院,而今经常活跃于国际医学舞台,或作学术报告,或进行现场手术演示,其精湛的技术使国内外专家叹为观止——《光明日报》4月30日一版头条刊出题为《从乡镇医院走向国际医学舞台》的通讯,报道了浙江省台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叶丽萍32年孜孜不倦持续苦学事迹。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中央领导做了批示,近日中央主流媒体纷纷前去采访。5月9日,记者再次来到叶丽萍工作的临海市采访。一串串数字沉淀了叶丽萍几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和执著:主持开展微创新技术、新项目20多项,每周坚持专家门诊坐诊2.5天,接诊6000余人次,胃肠镜下微创手术1000余例辉煌的数字背后,却是叶丽萍对家庭的愧疚,她太忙了,忙得无暇顾家。5月9日下午,记者见到叶丽萍时,她已穿上手术服,还有半个小时她又要开始手术。叶丽萍告诉记者,昨天她做了13台手术,持续10个小时,中间几乎没有任何休息。傍晚时,终于完成手术的叶丽萍从手术室出来,脸上明显带着一丝倦容,原以为这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叶丽萍却说三门县人民医院有几例病号,我得过去会诊。”脱下手术服,来不及吃晚饭,她又上了车,只能在途中稍作休息。会诊结束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随便吃点东西后,叶丽萍又去随访浬浦镇的一名患者。从患者家里出来已近11点,她还要花上一个半小时才能回到临海市的家。“像这样的状况实在太多了,叶主任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不是门诊,就是手术还时不时去患者家里随访。”与叶丽萍搭档十多年的护理部副主任陈姬雅说。叶丽萍对医学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枯燥的医书,她一捧起便感书香扑面,然而书香背后却满是焦煳味:一次她边读书边将高压锅里的剩饭加热当早餐,竟将高压锅连外壳放到煤气灶上烧,塑料的焦煳味顿时弥漫满室;钢精锅炖肉,她忘情于书乡,直到邻居高喊“起火了”,她奔至厨房时,钢精锅已通红,火焰直舔油烟机…… 30年如一日勤奋学习、钻研医术,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成长为走向国际医学舞台的佼佼者,以自己精湛的医术成功挽回了无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2.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科研人员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1969年1月,年轻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人该项目。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该小组最后把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1971年10月4日,她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拒、猴症症原虫的抑制率为100%。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抗症药内部会议上首次公开报告的全部内容,引起参会人员的极大兴奋。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启示、鼓舞下,云南药物所的罗泽渊与山东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也分别提取到含量更高的青蒿素。在此后的临床应用、结构测定和新药研发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周维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李英等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不难看出,长达10多年的青蒿素研究的确是协作攻关的集体结晶。故此,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一再表示:“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荣誉也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拉斯克评奖委员会之所以把奖杯颁给屠呦呦,所依据的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以“第一”论英雄,并不是推崇“个人主义”、否定其他参与者的功劳,而是旨在强调第一发现者在科学研究中独一无二的贡献。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茫茫黑夜中,是第一个发现者或发明人开启了希望的大门,为后来者找到了通往成功的路径,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试想,在青蒿素研究中如果不是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之后的结构测定和药物改良就无从谈起“东方神药”不知何时才能诞生。科学研究不是“记工分式”的简单劳动,而是不折不扣的智力冒险。只有尊重“第一”、崇尚“首创”,才能激发更多的勇者不畏艰难,向着光辉的顶点执着攀登。如果在科技奖励中采取“人人有份”的平均主义,不仅不公,而且有害:这样做不仅消解了第一发现者或发明人的价值,也会打击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阻碍重大原创成果的产生。3.据统计,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获奖者取得成果平均年龄分别为37.73岁、41.15岁、42.20岁,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平均获奖年龄分别为:50.16岁、50.78岁、50.86岁。以此推算,诺奖获奖者获奖时间离获得成果时间,平均在10年之后。如果再加上学术研究时间,则从启动该项学术研究到获奖时间要在15年以上了。比如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从1973年首次提出树突状细胞概念,到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时间长达近40年。15年,相当于我国大学校长和地方领导三个任期,这就意味着“功成未必在我任期”。就算科学研究者能耐得住寂寞以求“十年磨一剑”,主管领导能“熬”得住吗?恐怕很难。看国内各种学术研究计划,普遍以3~5年为限,都要求科研人员务必在3~5年出成果。为了“功成能够在我任期”,一刀切式的量化考核就必然成为常态。如今,“赶任期”现象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愈演愈烈之势。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在科研领域盲目追求快出成果,只会是有数量无质量,多跟踪模仿而少有原创性重大成果。这是在浪费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也是在浪费科学研究资源,拖“科技兴国”的后腿。4.“人民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求知、求真和崇尚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精髓。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与合作者的贡献,合理质疑已有知识,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5.人生苦短,能力有限。即使你能力比普通人强,你是天才,甚至是伟人,一生恐怕也只能干好一件事,一件名垂史册的事。德国思想家马克思毕其一生,穷困潦倒,悉心研究资本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葡萄牙王子恩里克倾其一生,将葡萄牙带进一个海洋时代,为近代葡萄牙奠定了海上强国的根基,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近500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有“红色院士”之称的著名科学家王仲奇说:“我50多年来只做了一件事,而且只研究了弯扭叶片一件小事。”许多成功的著名人物都强调自己一生只做好了一件事。许多人用行动证明:用有限的人生去琢磨一件自己喜爱的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必能成大器。6.今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中9次提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要经过几大战略步骤。第一步,就是党的十八大明确宣布的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就是邓小平从1987年3月以来一直讲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步,就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继续奋斗接近和达到世界上最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中国梦”,除了明确几步走的奋斗目标之外,还要明确实现它的具体途径。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的“三个必须”。第一,必须走中国道路;第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大家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接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三大特殊功能,实际上就是为追逐和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鸣锣开道,保驾护航。作答要求:(一)“中国梦”是最近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从尊严的保证到价值的实现。请结合给定材料,并联系实际,说明个人的小梦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梦之间是什么关系。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满分5分)

答案:个人梦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个人梦,具体地说,就是希望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有尊严的生活以及更有利于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国梦正是由无数具体生动、五彩斑斓的个人梦汇集而成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中国梦是实现个人梦的基础。如果国家贫穷、民族衰微,那么再美好的梦想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奢侈的;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人生才能真正精彩纷呈。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