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ouzuo
[外文]:painting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中为保护和装饰木构部分在木构件上刷色涂油漆的专业。在宋《营造法式》中,彩画作内容包括油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分别列有画作和油作章节,油作作业内容为油饰木构件。
从宋代周必大《思陵录》所记载的宋高宗永思陵情况看,建筑的柱子和门窗装修上要刷色罩油,用“法红油”、“矾红油”等。《营造法式》所载大面积刷饰做法是先在木构件上遍刷胶水,然后刷色二道,刷胶水一道罩面,也可用桐油罩面。从现存元明建筑物看,也是在柱、门窗上刷很薄的地子,上面罩油。
清官式油作工艺复杂,分打地仗、刷油两个步骤。打地仗之前先对木构件作表面处理,即砍毛,使地仗和构件结合坚牢,有“錾砍见木”、“缝”、“下竹钉”、“汁浆”四道工序。打地仗是用桐油、猪血、砖灰等配成的不同粗细的腻子分层涂在木构件表面,有“单披灰”和“使麻灰”两类方法。“单披灰”法有“捉灰缝”、“扫荡灰”用“中灰”、用“细灰”等工序,由粗至细分涂二至三次,逐层压紧磨平,然后涂生桐油,使浸透上层细灰,有“三道灰”、“四道灰”等不同做法。“使麻灰”的做法是在上述各层灰间粘麻,称“使麻”,最多的用三层麻,二层布,九层灰,共十四层,称“三麻二布九灰”,是清代内廷工程最高级的做法。最少的是“一麻三灰”。刷油时在上述做好的地仗上还要再刮细腻子,磨光,然后依次上带色的糙油、垫光油(一至三道)和光油(清油)。
这种厚地仗的做法使木构件表面平整,油色光亮,装饰效果强。但所涂桐油并未渗入木料,不能起保护木材的作用。年时稍久,地仗极易成片脱落或起壳,内部包藏水气,而使木构件加速糟朽,其保护效果反而不如宋元明时直接涂油。但清代用这做法也有客观原因,即清代有些建筑的柱梁等大构件是用小料拼成,有的还加铁箍,需要用这种厚地仗加以掩盖。
清式油作还包括在地面砖、槛墙裙肩上钻生桐油和上光油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