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响叶杨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异名:白杨树、山白杨(《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杨柳科杨属植物响叶杨的根皮、树皮及叶。杨属全世界约100多种;中国有60种,供药用有8种。
原植物: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又名风响树、团叶杨(《中国树木分类学》),绵杨(《中国植物志》)。
历史:原名白杨,始载于《唐本草》,称为白杨树皮。《纲目》收载于木部,乔木类。苏颂云:“白杨取叶圆大蒂小,无风自动者。”李时珍云:“白杨木高大,叶圆似梨而肥大有尖,面青而光,皆甚白色,有锯齿,木肌细白,性坚直。”按上所述,与本种相似。
形态:乔木,高15~30m,树皮老时深灰色,纵裂,树冠卵形;小枝较细棕色、被柔毛,老枝灰色,无毛;冬芽圆锥形,无毛,有粘质。叶卵状圆形或卵形,长5~8cm,宽4~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或心形,边缘有内弯钝锯齿,齿端有腺体,上面绿色无毛,或沿叶脉有柔毛,下面灰绿色,幼时被柔毛;叶柄扁平,被绒毛或柔毛,长2~7cm,顶端有2显著腺体;幼树或萌发枝的叶较大,长5~10cm。雄花序长6~10cm,苞片边缘条裂,有长睫毛,花盘齿裂。果序长12~16cm,蒴果长椭圆形,锐尖,无毛,有短柄,2瓣裂。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2.5mm。花期3~4月。果期4~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52页.图70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2500m的阳地灌丛中。分布在陕西、甘肃、华东、中南、西南丘陵地。
药性功效:散瘀止痛,祛风活血。
主治:风湿关节炎,四肢不遂,龋齿疼痛,损伤瘀血肿痛。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风痹,四肢不遂,龋齿,损伤瘀血肿痛。”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散瘀活血,止痛。” ③《新华本草纲要》:“祛风活络,散瘀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树皮浸酒,15g,叶,煎水含漱。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关节痛,四肢不遂,损伤瘀血肿痛:响叶杨15g,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