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enghu Liedao
[外文]:Penghu Liedao
中国台湾省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东南部,隔澎湖水道与台湾岛西南岸相望。大小64岛,分布于北纬23°10′~23°50′,面积共127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为澎湖(64.24平方公里)、渔翁(18.20平方公里)、白沙(14.11平方公里)3岛及另一小岛中屯屿接连环峙,其间水域为澎湖湾,虽通外海,水面远较外海平静,澎湖宋初因而有“平湖”之称。澎湖岛西南部有马公(妈宫)湾,与澎湖湾相通连,为群岛中最佳天然良港,亦为群岛中心城市所在。群岛除最西的花屿主要由玢岩及花岗斑岩构成外,余皆为玄武岩台地经侵蚀破坏分割所成。地表起伏平缓,海拔不逾80米(最高的大猫屿79米,澎湖岛大武山仅46米)。海岸珊瑚礁发达,北部且有环礁生成。因地势低平,海峡风烈,蒸发量大,年降水仅约1000毫米,淡水不足,土质硗薄,年均温虽有23℃,最低月气温不小于16℃,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惟近海水产丰富,水域下可能有油气层蕴藏。居民向以渔业为主,兼营农业。惟不宜植稻,作物以甘薯、高粱、花生等为主。居民除多分布于澎湖、渔翁、白沙3岛外,尚有八罩、虎井、七美(大屿)、将军澳等处。全区人口过半聚居于澎湖岛。唐、宋以来,中国大陆人民便以澎湖等岛为从事海峡渔业活动基地。宋、元、明各代均曾设官置守,有福建晋江“外府”之称。明代后期已成大陆海船往来台湾岛西南各港所必经和移民台湾的中转点。17世纪初,澎湖岛曾一再被荷兰人侵入,皆为明军所逐。1661年郑成功自金门渡海,过此候风,进军台湾,驱逐荷人。光绪间中法战起,法军曾一度入据。1894年甲午战役,日军于“马关条约”前夕(1895年2月)攻占澎湖,继而诸岛与台湾全省尽为日本占据。1945年台湾光复,澎湖各岛全部划设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