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齐刺结合局部注射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网球肘患者采用齐刺结合局部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采用齐刺结合局部注射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齐刺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68.5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96,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齐刺结合局部注射对网球肘的疗效优于单纯齐刺治疗。 【关键词】 齐刺;局部注射;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上为常见病,多见于经常旋转前臂,伸屈肘关节的工作者。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齐刺结合局部注射治疗36例患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1例患者,男30例,女41例,年龄21~65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1周,平均3周。将7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2.1 职业
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
1.2.2 症状
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做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减轻。
1.2.3 体征
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最为明显,smill试验阳性。
1.3 疗效标准[1]
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1.4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患肢肘关节半屈,前臂中立位平放床上,找准明显压痛点及其周围两点压痛点对皮肤常规消毒,以30号针刺入压痛点,用苍龟探穴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痛点及周围,并以特定电磁波治疗器(重庆巴山仪器厂生产)照射,出针后以复方当归注射液3ml(上海和黄药业生产)注射。注射方法: 自肱骨外上髁骨突稍下方刺入,直到骨部,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入药液1ml,然后再沿骨面向中线方向进针1~2cm,可达肱骨下端外前方,推入药液1ml,最后将针稍拔出改变方向,刺向肱桡关节囊面及环状韧带,推入剩余药液。针刺每日1次,局部注射隔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行齐刺治疗时,以上法相同,不作局部注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嘱患者尽量避免作前臂旋转及拧重物。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两组疗效比较,χ2=4.396,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网球肘,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多是在局部劳损基础上,外感风寒,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本病应舒筋活血、化瘀止痛,以达通则不痛。齐刺是《灵枢·官针》篇中“十二刺”之一,“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这种针法主要治疗小范围的痹痛,而苍龟探穴法有通行经气的作用,主治经络气血壅滞之证,两法结合可加强活血通络之功。
从网球肘的成因来看,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过度活动,久之引起伸肌总腱的劳损、撕裂、瘢痕形成。其病理改变有伸肌总腱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肱桡关节滑膜皱襞增生、肥厚、血管神经束被筋膜嵌顿以及环状韧带变性等,治疗宜改善局部循环,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及解除粘连。在疼痛部位以双氯芬酸二乙胺涂擦,可消炎镇痛,配合电磁波照射,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及淋巴循环,加速水肿及病变产物的吸收,而复方当归注射液中所含当归、川芎、红花成分均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通过局部注射,更加强局部炎性物质吸收及减轻瘢痕粘连。总之,通过综合性治疗,促进局部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及瘢痕粘连,使瘀血得化、肿痛得消、经络得通,达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 应注意的问题:局部注射药液后部分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故注射后给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10~20min,并在局部行轻柔按摩,可减少和减轻疼痛。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