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enshizhuyi
19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范畴,受到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真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小说家乔万尼·维尔加(1840~1922)和文艺理论家路易吉·卡普安纳(1839~1915)。
19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统一完成后,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农民同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矛盾日趋尖锐,反映民族复兴运动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日益失去现实意义而趋向衰落。这时期,法国泰纳的决定论和伽利略创建的实验科学在意大利流行,启发作家探求表现现实的新方法;而在法国、英国和俄国,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果戈理的作品树立了现实主义的楷模,于是在意大利文坛上现实主义潮流就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流派就是真实主义。
真实主义产生于1870年左右,结束于20世纪初,持续30年。首先是卡普安纳在米兰的报刊上提出自己的理论,维尔加给予支持,并用自己的创作加以实践和发展,由此产生广泛影响。
法国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对真实主义产生了直接影响。卡普安纳推崇左拉,借介绍自然主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称之为“真实主义”。他提出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是真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认为作家应当从当代生活中选取题材,象新闻报道那样描述真正发生的事实,使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美学价值,而且在科学上是真实的历史资料。创作的科学性在于作家必须依据已经发现的或自己观察到的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地再现生活。为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要求一种客观的、忠实的文学表现形式,修辞不必考究,语言灵活、生动,适合所表现的特殊环境。
真实主义的代表作是维尔加的小说。维尔加在187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奈达》是他开始走上真实主义创作道路的标志。后来又写出了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1880)和《乡村故事》(1883),长篇小说《马拉沃利亚一家》(1881)和《堂·杰苏阿多师傅》(1889)。在这些作品里,维尔加以故乡西西里岛为背景,忠实地反映意大利统一之后在资产阶级新秩序和旧封建关系的双重压迫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暴露了19世纪末叶意大利社会的痈疽。真实主义所强调的“真实性”、“科学性”在维尔加的作品里得到充分体现。首先,维尔加把注意力集中于当时阶级矛盾最尖锐、生活最贫困的落后地区,真实地描述了最贫困、最落后、社会矛盾集中的南方,因而抓住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本质。其次,维尔加不是机械地进行客观记述,而是分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怎样决定人们的命运、思想和行动,通过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小人物的遭遇,来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真实景况。他的作品达到的真实不是外表的准确性,而是触及现象之下的实质,因而也具有“科学性”。维尔加在反映黑暗现实时,对不幸的人们流露出深厚的同情,对恶势力进行谴责,爱憎鲜明;这些特点使维尔加超越自然主义,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维尔加的文辞淳朴、自然,生动、鲜明,大量吸收了西西里民间的词汇和谚语,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开拓了真实主义朴实的新文风。由于看不到解决社会矛盾的前景,作品流露出较浓厚的悲观哀伤的情调。
以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文学,如实地反映了封建秩序崩溃、资本主义关系胜利和巩固时期意大利的社会问题。
真实主义的特色是真实地描写和严肃批判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因而是当时意大利社会最需要的文学倾向。很多作家仿照维尔加描写自己家乡的人和事,19世纪末在意大利出现了蓬勃的乡土文学。它的特点是既具有民间文学的形式,又具有社会性的内容。这些作家是撒丁岛的格拉齐娅·黛莱达 (1871~1936) ,那不勒斯的马蒂尔德·塞拉奥(1856~1927)和萨尔瓦多雷·迪·贾科莫(1860~1934),威尼托的安东尼奥·福加扎罗(1842~1911),托斯卡纳的马里奥·普拉泰齐(1842~1921)和雷纳托·富奇尼(1843~1921)等。
真实主义在戏剧上也取得成就。维尔加的《乡村骑士》(1884)、朱泽培·贾科扎(1847~1906)的《不幸的爱情》(1888)和马可·普拉加(1862~1929)的《贞女们》(1889),曾经在意大利和欧洲的舞台上轰动一时。
20世纪初,意大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真实主义发生危机,宣告结束。真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对意大利后来出现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和电影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