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颈鸫(学名:Turdus ruficollis,英文名: Red-throated Thrush)属雀形目鸫科鸫属,英文名直译为红喉鸫。因其雄鸟颈部胸部为赤红色而得名。赤颈鸫黑喉亚种atrogularis颈部胸部为黑色,现已提升为独立鸟种——黑颈鸫。是一种栖息于山坡草地或丘陵疏林、平原灌丛中的候鸟,有夏候鸟和冬候鸟之分。成松散群体生活。喉部及胸部红棕色,腹部及臀部白色。
中文学名:赤颈鸫
拉丁学名:Turdus ruficollis
英文俗名:Red-throated Thrush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古北界 : ec
非繁殖区:n India to n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1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赤颈鸫不同亚种羽色差异。中等体型(24厘米)的暖褐色鸫。
腹部及臀白色(有的也不一定纯白),上体、翼及尾全褐。
雄鸟头及喉近灰,上体灰褐色,眉纹、颈侧、喉及胸红褐色(北方亚种无眉纹且喉与胸为黑色)
雌鸟似雄鸟,但头褐色,喉偏白色,栗红色部分较浅且喉部具黑色纵纹。
似白眉鸫但无白色眉纹。
虹膜-褐色;嘴-黄色,尖端黑色;脚-近褐。
叫声:飞行时的叫声为单薄的tseep。告警时发出带喉音的咯咯声,似乌鸫但较轻柔;带喉音的which-which-which声。
亚种区别有两个特别的亚种。
亚种ruficollis的脸、喉及上胸棕色,冬季多白斑,尾羽色浅,羽缘棕色。
亚种atrogularis的脸、喉及上胸黑色,冬季多白色纵纹,尾羽无棕色羽缘。雌鸟及幼鸟具浅色眉纹,下体多纵纹。现已提升为独立鸟种——黑颈鸫。
地理分布赤颈鸫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中北部(ruficollis)及西北部(atrogularis);南迁至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北部及西部和东南亚越冬。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海拔1000米~3000米的常绿林。喉部黑色的亚种atrogularis繁殖于中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喀什及昆仑山地区的西部。喉部红色的两亚种 ruficollis及atrogularis(?)经中国中西部及东北部至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越冬。
生活习性赤颈鸫雄鸟吃柿子。作者:老笑。2011年12月。成松散群体。有时与其他鸫类混合。在地面时作并足长跳。栖息于山坡草地或丘陵疏林、平原灌丛中。
食性:取食昆虫、小动物及草籽和浆果。
生长繁殖赤颈鸫雄鸟。作者:高新老邹。2009年1月5~7月繁殖,营巢于林下小树的枝杈上。窝卵数4~5枚,卵淡蓝或蓝绿色并具淡红褐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