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采取哪些措施

本病应根据“三早”(早发现、早休息、早诊断)“一就”(就地治疗)的原则,针对各期的病理生理特点分期治疗。特别应把好“三关”(休克、出血、肾衰)采取预防性综合性治疗措施,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   发热期治疗:   ①一般治疗:及时休息,采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之食物。发热者勿强发汗,可物理降温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3~5天热退即停用。   ②液体治疗:发热期循环血量已不足,故应及时补液,防止休克发生。一般用平衡盐液及葡萄糖1000~1500毫升/日,常规应用止血敏、维生素C、K1、B6等以止血对症治疗。发热后期可酌情用碱性药物。   ③及早应用抗病毒及免疫制剂:常用病毒唑30毫克/公斤体重,联合干扰素100~300万单位,连用3~5天。④中药治疗:针对出血热病程中湿、热、毒、瘀及气营两燔的特点,采用清热解毒、化瘀凉营法,常用清瘟败毒散和丹参等治疗。低血压休克期主要是抗休克治疗,在补充血容量同时,针对微循环衰竭、酸中毒、心功能不全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补充血容量要做到“一早二快三适量”,争取在2小时内改善微循环,动态查血色素作为调整液体量的参考。常用液体有葡萄糖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酥、碱性药、血浆蛋白等,也可用地塞米松。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稳定者,应分析原因,是液体量不足还是有出血、感染、输液反应,酸中毒等情况存在,给予相应处理。在血容量补足的情况下可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治疗。   少尿期及多尿早期关键在于排泄代谢毒物、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并发症。采用高糖、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控制氮质血症的发展,严格控制液量,量出为入,宁少勿多,液体为前一天出量加500毫升,一般不补盐,常用葡萄糖液加能量缓慢静点,纠正酸中毒要根据二氧化碳结合率,不宜量太大。排泄毒物采用利尿、导泻法。早期功能性少尿阶段用速尿40~100毫克/次,4~8小时用一次,效果不佳说明已进入器质性少尿阶段,采用20%甘露醇125毫升或50%硫酸镁40毫升或用中药大黄30克泡水口服以导泻,有消化道出血者不宜用。对于氮质血症及高钾血症、进行性酸中毒、高血容量综合征,可采用腹膜或血液透析。另外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   多尿期治疗主要注意热量、电解质补充,特别注意补钾,适量补钠,尿量超过2500~3000毫升,每增加1000毫升多补1克钾。补液不可过多,一般补充量略少于出量,以口服为主。注意加强营养,防止感染与水、电解质紊乱,再次出现休克、肾衰。中药一般用缩泉丸,固肾汤等治疗。恢复期治疗注意补充营养,休息1~3个月后逐步恢复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