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河道整治

按照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以适应防洪、航运、供水、排水等国民经济建设要求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包括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和疏浚等。

规划

要全面研究拟整治河段和毗连的上、下游河段可能的治理开发问题。规划时要调查了解社会经济、河势变化及已有的河道整治工程情况,进行水文、泥沙、地质、地形的勘测,分析研究河床演变的规律,确定规划的主要参数,如设计流量、 设计水位、 比降、水深、河道平面和断面形态指标(包括洪、中、枯水三种情况)等,依照整治任务拟定方案,通过比较,选取优化方案,使规划实施后的总效益最大。对于重要的工程,在方案比较选定时,需进行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

原则

(1)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

(2)依照河势演变规律因势利导,并要抓紧演变过程中的有利时机;

(3)河槽、滩地要综合治理;

(4)根据需要与可能,分清主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布设工程;

(5)对于工程结构和建筑材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节省投资。

工程布局

以防洪为目的的河道整治,要保证有足够的排洪断面,避免出现影响河道宣泄洪水的过分弯曲和狭窄的河段,主槽要保持相对稳定,并加强河段控制部位的防护工程。以航运为目的的河道整治,要保证航道水流平顺、深槽稳定,具有满足通航要求的水深、航宽、河弯半径和流速、流态,还应注意船行波对河岸的影响。以引水为目的的河道整治,要保证取水口段的河道稳定及无严重的淤积。以浮运竹木为目的的河道整治,要保证有足够的水道断面,适宜的流速和无过分弯曲的弯道。

河道经过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为治导线,也叫整治线。治导线是布置整治建筑物的重要依据,在规划中必须确定治导线的位置。对于单一河道,在平原地区的治导线沿流向是直线段与曲线段相间的曲线形态。它可以本河流天然河弯的曲率半径与流量的经验关系,以及两弯之间的直线段长与河宽的关系为设计依据,较为符合实际。治导线分洪、中、枯水河槽三种情况。由于漫滩水流对河道演变及水流形态的影响小,洪水河槽治导线,一般与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大体一致。对河势起主要作用的是中水河槽的治导线。中水河槽通常是指与造床流量相应的河槽。固定中水河槽的治导线对防洪至关重要,它既能控导中水流路,又对洪、枯水流向产生重要影响。有航运与取水要求的河道,需确定枯水河槽治导线,它一般可在中水河槽治导线的基础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具体要求,结合河道边界条件来确定。一般应使整治后的枯水河槽流向与中水河槽流向的交角不大。

对于分汊河段,有整治成单股和双汊之分。相应的治导线即为单股,或为双股。由于每个分汊河段的特点和演变规律不同,规划时需要考虑整治的不同目的来确定工程布局。一般双汊河道有周期性易位问题,规划成双汊河道时,往往需根据两岸经济建设的现状和要求,兴建稳定主、支汊的工程。

整治工程的布局,应能使水流按治导线流动,以达到控制河势稳定河道的目的。建筑物的位置及修筑顺序,需要结合河势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

措施

(1)修建河道整治建筑物控制、调整河势:如修建丁坝、顺坝、锁坝、护岸、潜坝、鱼嘴等,有的还用环流建筑物。对单一河道,抓住河道演变过程中的有利时机进行河势控制,一般在凹岸修建整治建筑物,以稳定滩岸,改善不利河弯,固定河势流路。对分汊河道,可在上游控制点、汊道入口处及江心洲的首部修建整治建筑物,稳定主、支汊,或堵塞支汊,变心滩为边滩,使分汊河道成为单一河道。在多沙河流上,还可利用透水建筑物使泥沙沉淀,淤塞汊道。

(2)实施河道裁弯工程:用于过分弯曲的河道。

(3)实施河道展宽工程:用于堤距过窄的或有少数突出山嘴的卡口河段。通过退堤以展宽河道,有的还以退堤和扩槽进行整治。

(4)疏浚:可通过爆破、机械开挖及人工开挖完成。在平原河道,多采用挖泥船等机械疏浚,切除弯道内的不利滩嘴,浚深扩宽航道,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在山区河道通过爆破和机械开挖,拓宽、浚深水道,切除有害石梁、暗礁,以整治滩险,满足航运和浮运竹木的要求。

参考书目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编著:《河流泥沙工程学》,新一版,上册、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