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台湾彰化吴氏金山衍派族谱》记载:“第一世始祖,肇居泉州府晋江县南关外二十四都龟湖后垵乡,地号金山,即金峰也。”
明代,因赤山头被吴氏视为家族风水山,按其山形,想象为玄龟,故后垵亦称为“龟山”。明末,后垵吴必达重修族谱,工部尚书林朝栋撰写《吴氏谱序》。称:“兹有龟山吴生必达以重修谱集,首举其事,请序于余。”林朝栋还以龟湖塘、天马山、赤山头等形胜赋诗一首以贺:
突兀双峰下,流光十里湖。
元龟拱北极,月马跃南都。
万石关家世,千枝汇图谱。
簪缨应不息,眼底识全吴。
清初,后垵吴氏东二房登缙公(1648—1724年),名弼,字伯绅,因条陈平海方略,得到总督姚启圣的器重。台湾平定后,吴弼入台求学,成为台湾凤山县“开台第一科岁进士(贡生)”,任福建松溪县儒学训导,参与编修《台湾府志》。吴弼第三子吴东龙定居彰化,为纪念祖籍来自“金山”,自称“金山溯源台瀛衍派”。
位于后垵附近的一个古村落,以位于龟湖鳌头之后而得名,又称“厚头”,记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
元代,曾氏聚居于此。清代《铺锦新厝黄氏旧谱》记载,铺锦三世祖黄君弼,卒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葬本都(二十四都)厚头村凤峰山”。
后头曾氏至清代乾隆年间尚见于文献记载。清代《铺锦新厝黄氏旧谱》称,黄植北,字哲纯,生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娶后头曾氏”。
据说,民国年间,因为后头人口较少,耕地有限,某年遭遇瘟疫流行,村民患病死亡者甚多。幸存者陆续迁居到附近的山雅、后垵和蚶江锦里等地谋生,后头村落逐渐废弃,原有地界由后垵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