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甘咸,凉。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②《本草衍义》:性平,凉。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①《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②《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③《崔禹锡食经》:主水痮。④《本草拾遗》:调中止泄。⑤《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小编整理出含有大麦的处方共15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1~120共60个。
处方1、大全牛膝散处方牛膝、大麦芽。
制法上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填1层麦芽,1层牛膝,如此填满,用盐泥固济,火煅赤,放冷,研末。
功能主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众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2、豆蔻汤处方白豆蔻(去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陈曲1两,京三棱(煨,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瓤,焙)3分,大麦芽(炒)3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胸痹,心下坚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3、沉香快气丸处方京三棱(泡去皮)4钱,蓬术(煨)4钱,白茯苓4钱,青皮(去白)4钱,砂仁4钱,苍术(米泔水浸,炒)4钱,益智(去皮)4钱,白术4钱,神曲4钱,黑牵牛(头末)4钱,商陆(白的)4钱,大麦芽4钱,连翘4钱,藿香叶4钱,草果(去皮)4钱,丁香3钱,肉桂3钱,姜蚕3钱,沉香2钱,大腹皮2钱,雄附子5钱(看病冷热,热者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十种臌症。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
注意忌房事、辛辣、油腻、湿热之物,避暑湿,并忌盐酱油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4、和血膏处方轻粉半钱,硇砂2钱,白马鬃(即大麦蘖)半两,节芭草半两,白面半两,神曲半两,惜苓脂半两,巴豆40个(去皮,面裹烧10个,醋煮10个,油炒10个,浆水煮10个)。
制法上为细末,小油调,盒子内盛之。
功能主治妇人干血气痨。
用法用量每服1钱,红花酒调下。以取下黑水为效,后服滋血汤。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医林方》
处方5、补脾丸处方丁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胡椒1两,木香1两,茴香1两,肉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缩砂仁1两,神曲(炒)3分,大麦糵(炒)3分,木瓜3分,甘草(炒)3分,白术3分,乌梅肉(炒)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1丸。
功能主治中焦不和,脾胃虚弱,心腹冷痛,泄利不时,不思饮食,呕吐痰逆,面色痿黄,肌肉消瘦,怠惰嗜卧,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6、扶老强中丸处方吴茱萸(拣净,炒)4两,干姜(炮)4两,大麦糵(炒)10两,神曲(锉,炒)20两(一方有陈皮2两,青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温暖五脏,大建脾胃,充实肌体,养真气,通和血脉,能逐宿食,除痰饮,散积滞,消胀满,破症结,化水谷,补中壮气,令人喜食。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米饮送下,熟水亦得,不拘时候。常服只用面糊为丸。
摘录《百一》卷二
处方7、补肝散处方山茱萸5分,桂心5分,薯蓣5分,天雄5分,茯苓5分,人参5分,芎䓖7分,白术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大黄7分,防风1两半,干姜1两半,丹参1两半,厚朴1两半,细辛1两半,桔梗1两半,甘菊花1两,甘草1两,贯众半两,橘皮3分,陈麦曲1升,大麦糵1升。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消食破气止泪。主左胁偏痛,宿食不消,并目昏(目巟)(目巟),迎风泪出,见物不审,遇风寒偏甚。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补肝散所主木乘土衰,故于萸、桂、天雄等补肝药中添入大黄、厚朴、贯众以泄内蕴之滞;人参、白术、茯苓以补内亏之气;干姜、芎䓖,五加以温内阻之血;防风、细辛、独活、甘菊以卫内虚之风;其余薯蓣、丹参、桔梗、橘皮、甘草、曲糵随补泻以为佐使耳。
摘录《千金》卷十一
处方8、豆蔻散处方草豆蔻4两(以姜4两炒,香黄为度,和姜用),大麦糵子10两(炒黄),神曲4两(炒黄),杏仁4两(去尖,炒熟),甘草4两(炙),干姜2两(炮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老人夏多冷气发动,胸膈气滞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茶点之,不拘时候服。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9、姜黄散处方姜黄8两,白术8两,生姜(去皮,细切)3升,当归(切)10两,陈曲末2升,大麦糵末2升,生地黄(细切)3升,桃仁(去皮尖,双仁)2升,杏仁(去皮尖双仁)2升,青橘皮(汤浸去白,切)3升。
制法用木杵臼捣如泥,纳甑中铺匀,以面封之,勿使泄气,蒸熟,并甑置屋下3日,开,出药晒干,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调下,1日2次,取利为度。若炼蜜为丸亦得,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
注意10日内忌生冷难消化物,过10日百无所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10、陈曲散处方陈曲(炒)3两,大麦糵(炒)3两,生地黄(切)9合,白术8两,牛膝(酒浸,切,焙)9合,桑耳(锉)9合,干姜(炮)8两,当归(锉)13两半,生姜(切)9合,桃仁(去双仁皮尖,炒)6合,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合,陈橘皮(汤浸,去白)8两。
制法上捣如泥,纳瓶中,以物盖密封之,勿令泄气,于一石米上蒸之,饭熟出之,停屋下三日,开出晒干,再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腹内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状如传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腹温酒调下。炼蜜为丸服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11、抵圣散处方红兰花(6月6日取)1分,蜀葵花(5月5日采)1分,桃花(3月3日采)1分,凌霄花(7月7日采)1分,大麦(7月10日采)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催生。主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处方12、快活丸处方黑牵牛半斤,大麦芽半斤(用巴豆3钱,炒黄色,去巴豆),香附子4两(炒,去毛),青皮3两半,萝卜子4两(炒),槟榔2两,蓬术4两,三棱(酷炙)4两,大黄2两(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按:《奇效良方》有陈皮。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二
处方13、灵黍汤处方大麦半升(炒黄),小麦半升(炒黄),甘草2两,盐4两,干生姜6两,肉豆蔻2个,草豆蔻2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养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处方14、还精地黄丸处方大生地(酒浸,炒)3两,山萸肉3两(酒炒),白茯苓(乳制)2两,甘枸杞(酒炒)2两,知母(蜜炒)2两,白菊花(去梗)2两,青盐2两,黄柏(制)2两,桑白皮(蜜制)2两,牡蛎(煅)2两,蒙花(去梗)2两,石膏(煅)2两,川黄连(酒炒)1两,大麦冬(去心)1两,山药(炒)1两,黄芩(酒炒)1两,丹皮(酒浸)1两,泽泻1两,青葙子1两,大川芎1两,桔梗1两,木贼(去节)5钱,蔓荆子(去膜,炒)5钱,草决明5钱,薄荷(酒炒)5钱,石决明(煅)5钱,防风5钱,归尾5分,荆芥穗5分,健猪肝10两(用竹刀切小头大,火焙,去血),党参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水虚,见瞳子之翳下陷虚薄。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淡盐汤送下,临卧白水送下。
摘录《眼科秘书》卷下
处方15、瓜蒌大麦饼处方瓜蒌1斤(绞汁),大麦面6两。
制法合作饼。
功能主治中风喎[音 wāi]斜。
用法用量炙熟熨之。病愈即止,勿令太过。
各家论述本方以瓜蒌为主。瓜蒌甘苦寒,用其润燥开结,荡热涤痰,舒肝郁,缓肝急之性,以为外治。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16、补脾助元散处方白术(新者)3两(米泔浸1宿,晒干,铜锅内隔纸炒过),白茯苓(坚者,去皮)1两,莲肉(去心)1两5钱,广陈皮(去白)1两,大麦芽(炒去壳,取粉)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入白糖霜2钱,瓷器盛贮。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令人能食。
用法用量常安火边,空心或食远滚白汤调下2-3匙。
注意老人最宜服。忌怒气。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五
处方17、肥儿丸处方黄连1两,神曲(炒)1两,大麦糵2钱,肉豆蔻(面裹煨)2钱,使君子肉2钱,木香2钱(不见火),槟榔半两(不见火),干蚵蚾1个(酥炒黄色)。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发热无精神。
用法用量每服30-50粒,熟水吞下,食空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18、麦(麦少)散处方麦(麦少)(秋、冬以小[麦少],春、夏以大麦[麦少])。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面上瘢痕。
用法用量以酥和,封瘢痕上。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19、百岁酒处方蜜炙黄耆2两,大生地1两2钱,茯苓1两,龟版胶1两,肉桂6钱,抱茯神2两,大麦门冬1两,熟地1两5钱,羌活8钱,川芎1两,潞党参1两5钱,全当归1两2钱,陈皮1两,防风1两,于术1两,五味子8钱,枸杞子1两,大枣仁2斤,枣皮1两,冰糖2斤。
功能主治水火既济,步履强健。主虚损劳伤,瘫痪诸风,失精亡血,阳衰气弱。
用法用量泡高梁烧酒20斤,合前药入瓶内,隔水共煮1炷香,或埋土中7日更好。每晚随量饮之。
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处方20、甘草膏处方甘草3大两(生,为末),大麦面9两。
制法上用1大盘中搅和令匀,取上等好醋少许,别捻入药令匀,100沸水搜和如饼剂。
功能主治发背。
用法用量方圆大于疮1分,热敷肿上。以油片及故纸隔令通风,冷则换之。已成脓自出,未成脓便内消。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二引《崔元亮海上秘方》
处方21、白矾丸处方白矾灰3钱,田父3钱,蛇蜕皮1条(炒令微黄),青黛1分,鹤虱1分,朱砂1分,麝香1钱,芦荟1钱(研),莨菪子1分(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炒黑色),白扁豆(微炒,令黄色勿焦)1两,白附子(文武火炮令黄色,去火毒),天麻(锉如石子,与大麦炒黄)。
制法上为末,好瓷罐盛。
功能主治小儿脊疳,下利羸瘦。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白矾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二
处方22、白术散处方白术3分,白茯苓2两,桂心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曲3分(微炒黄色),草豆蔻1两(去皮),大麦糵1两(微炒令黄),木香1两,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两(去芦头),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劳,胃中虚冷,饮食不消,腹胁胀满,忧恚不乐。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23、橘皮煎丸处方陈橘皮1斤(去白,研细),官桂(去皮,研细)6两,干姜(炮,研细)6两,川当归(炙,研细)6两,荆三棱(炮,杵罗)6两,附子(炮,去皮脐,杵罗)6两,萆薢(杵罗)6两,神曲6两,乌头(炮,水煮3-5沸)1两,木香1两,川椒(去子,炒出汗)1两,大麦糵4两,厚朴(去皮,姜汁炙,以上6味另杵罗,留出半两糵末)。
制法上用无灰好酒4升,先煎上4味,如人行10里;更下次3味,又如人行10里,次下6味,又添酒2碗,煎成膏,取出,以留出者麦蘖末相和匀,再捣一千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壮真元,驻颜色,进饮食,通利五脏,明目,出一切风冷。主冷劳瘦疾,目暗,手足挛急,形容枯瘁,食不消化,腹胀不能纳食,食物无味,面黄力弱,积年肠风,痔疾,痃癖气,一切劳病;女人血症气块,赤白带下,子宫冷甚,宿水露血;五种膈气,冷膈,热膈,气膈,思忧膈,四肢无力,饶睡。
用法用量方中厚朴用量原缺。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24、八神汤处方神曲3两(捣碎,略炒),大麦糵3两(捣碎,略炒),甘草3两(炙),草果子4个(煨,去皮),橘红1两,丁香3钱(不焙),胡椒3钱,粟米1两(炒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毒。
用法用量入盐点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四
处方25、补脾丸处方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稍稍加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处方26、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1两(煨,用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芎藭1两,大麦糵1两(炒微黄),干姜3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癖气,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枣汤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27、还肌散处方肉豆蔻1个,诃子2个(去核),没石子1个(三味各用大麦面裹,慢火煨焦黄香透,勿令有烟出),木香半皂子大。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泻,及洞泻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米饮调下,如人行5里久,更进1服。仍须用陈米饮调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二
处方28、补脾散处方木香半两,草豆蔻(白面裹,慢火煨令焦,去皮并面)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茴香子(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荆三棱(炮)1两,陈曲(炒)2两,大麦糵(炒)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腹内虚鸣泄泻,食气结块,憎寒壮热,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炒生姜盐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
处方29、阿胶丸处方真阿胶4斤(火炙令热),蛇蜕皮1条(烧灰),熟艾半两(烧灰),败笔1管(用头烧灰),大麦花少许(炙干,如无此花,以麦糵上牙子代之亦可,为细末)。
制法上为细末,以软粳米饭为丸,如鸡豆大,如丸时粘手,以少许面为丸。
功能主治大安胎脏。主产前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罂粟炒令黄,为末,是千金散,真阿胶炙令黄,为末,是黄散子;蛇蜕皮烧灰,为末,是通灵散子。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30、还肌散处方肉豆蔻1个,诃子3个(去核),没石子1个(三味各用大麦面裹,慢火煨黄熟,勿令烟出)。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泄泻、聚泻、疳泻等肌肤瘦弱,乳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米饮调下,如人行5里久,再1服。须用陈米饮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31、快气汤处方生姜1斤(切作片子,以盐2两淹两宿,焙干),神曲3两,白术2两,橘皮2两(不去白,净洗),京三棱半两(炮),蓬莪术半两,甘草2两半(炒),大麦糵2两(炒),草豆蔻1个(根去皮,不得用多)。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1钱,入盐汤点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四
处方32、建脾人参丸处方钟乳粉2两,人参3分,石斛3分,大麦糵半两,干生姜半两,陈橘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虚,饮食全减。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33、加味地黄汤处方大怀地2钱,正怀山1钱5分,山茱肉1钱2分,宣泽泻6分,粉丹皮1钱,白云苓1钱2分,建莲肉7分,净知母5分,芡实米1钱,大麦冬1钱,北五味14粒。
功能主治小儿下消,小便浑浊,色如膏脂。
用法用量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34、河车八味丸处方紫河车1具(头生男者,用白矾煎汤揉洗极净,用姜汁同酒煮烂),大地黄3两(姜汁、砂仁同酒煮烂),净枣皮1两(炒干),粉丹皮5钱(酒炒),宣泽泻5钱(盐水炒干),嫩鹿茸2两(切片,炒干),白云苓1两5钱(乳汁蒸,晒),怀山药5两5钱(酒炒),川熟附(切,焙干燥),青化桂7钱5分(去粗皮,研),北五味2两(去梗,炒干),大麦冬1两(去心,糯米拌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
功能主治小儿痫症,年深日远,肝肾已亏,脾肺不足,心血耗散,证候不时举发。
用法用量每早1丸,用淡盐汤化服,以饮食压之;午及临卧,各用定痫丸一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35、两富汤处方大熟地1两,大麦冬1两。
功能主治金水相生。主白腐音哑。
用法用量取长流水与井水各半煎浓,徐徐服之。
摘录《玉钥续编》
处方36、当归汤处方当归5分,茯苓5分,黄耆4分,紫菀4分,高良姜6分,干姜6分,肉苁蓉3分,鹿茸3分,桂心3分,昆布3分,橘皮3分,甘草2两,桃仁100个,地骨皮1升,法曲1升,大麦糵1升,乌头1两,大枣40个。
功能主治虚冷腹痛,不下饮食,食复不消,胪胀。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4升2合,分为5服。下利,加赤石脂、龙骨各3分;渴加麦门冬1升。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37、白术丸处方白术6分,厚朴2分(炙),人参5分,白芷3分,橘皮4分,防风5分,吴茱萸4分,芎藭4分,薯蓣4分,茯神5分,桂心4分,大麦糵4分(熬),干姜4分,防葵4分(炙),甘草5分(炙)。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宿冷癖气,因服热药发热,心惊虚悸,下冷上热,不能食饮,频头风旋,喜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20丸。
注意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醋物、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录》
处方38、加味四君子汤处方人参1钱,漂白术1钱,白云苓1钱,粉甘草8分,芽桔梗1钱,大麦冬2钱,栀仁1钱,片黄芩1钱5分。
功能主治脾热传肺,虚火上炎,血从鼻出。
用法用量加灯心10茎、竹叶7片,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39、夹盐散处方鼓子草根1把,大麦30粒,盐少许。
制法上捣令烂。
功能主治阴疮及恶疮。
用法用量敷疮上,1日1易,3日后3日1易。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处方40、甘露饮处方大熟地3钱,大生地2钱,玉竹3钱,大麦冬(去心)2钱,天门冬(去心)1钱,马料豆2钱,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喉白,咽干不润,咳嗽,唇燥舌干。
用法用量是方得人参更妙。
摘录《玉钥·续编》
处方41、甘遂饼处方甘遂半两,大麦面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膜外水气。
用法用量以水和作饼子,烧熟热服之,如不利,以热饮投之。如利,以冷水洗手面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引《膜外气方》
处方42、交泰丸处方沉香半两,木香1两,青皮(去白)2两,陈皮(去白)2两,京三棱(煨)2两,蓬莪术(煨)2两,枳壳(麸炒,去瓤)2两,神曲(炒)1两,大麦糵(炒)1两,槟榔1两,麝香2钱半,阿魏半两(细研,白面1钱和作饼子,炙令香熟,用水和)。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降气,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43、归血散处方荆芥(锉碎)1合,大麦1合(生),黑豆1合(生),甘草2钱(生)。
制法上拌匀。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老幼小便溺血。
用法用量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作2次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处方44、白豆蔻散处方白豆蔻仁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曲(炒)3分,京三棱(炮,锉)3分,陈橘皮(去白,切,焙3分,)大麦糵(炒)3分,干姜(炮裂)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3片,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45、白胶汤处方白胶5两,干地黄(切)半斤,桂心2两,桑白皮(切)2升,芎藭1升,大麻仁1升,饴糖1升,紫菀2两,大枣20个,人参2两,大麦2升,生姜5两。
功能主治肺伤咳唾脓血,肠涩背气,不能食,恶风,目暗(目巟)(目巟),足胫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麦,取1斗,去麦下药,煮取3升,分5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白胶乃枫香脂,其性疏通,善于开发肺气,故取以治咳唾脓血;川芎、地黄得桂心和荣之力,紫菀散结之功,可无委积顿涌之虞。且人参助气于上,麻仁滋化于下,桑皮泻肺气之满,大麦降肝气之逆、大枣、饴糖滋肠胃之津气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二
处方46、加味脏连丸处方黄连8两,枳壳6两,大麦馅子1升,甘草4两。
制法上为粗末,装入健猪大肠内,不拘几段,用线扎紧,酒、水同煮极烂,捣成饼,晒干为细末,水叠为丸。
功能主治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处方47、安胃丸处方白术5钱,干姜(炮)3钱,大麦糵(炒)5钱,陈皮3钱,青皮2钱,白茯苓(去皮)2钱,缩砂2钱,木香1钱半。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安胃进食。主寒邪伤胃。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远以温水送下。
注意忌冷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处方48、白术散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五味子半两,曲末1合(炒微黄),大麦糵1合(炒微黄),桂心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气,肾虚呕逆,从朝至夜,不能饮食,胸中痛,气渐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49、甘草丸处方甘草4两(炙),人参2两,白术2两,芍药2两,黄耆2两,远志2两(去心),大麦糵2两(熬令黄)。
制法上为散,以枣膏和蜜搅调和药,令成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养五脏,长肌肉,调经脉,下气,补脾胃,益精神,令人能食,强健倍力。
用法用量食后少时,以酒或饮任下5丸,渐加至7丸,日2次,长服勿绝,尽即更合,非止1剂即停,多分两恐难尽又坏;分两少,服尽更常得新药。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延年秘录》
处方50、甘麦散处方大麦糵4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8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处方51、白虎快斑汤处方官拣参、熟石膏、大麦冬、粉葛根、绿升麻、淡竹叶、生甘草。
功能主治痘值炎天暑月,误用盖覆,以致毒火郁遏,闭其腠理,不能起发。
用法用量水煎服。昏迷者,加辰砂末;小便赤者,加木通;大便坚者,加生石膏、粳米1撮为引,以米熟为度,热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处方52、九仙王道糕处方莲肉(去皮心)4两,山药(炒)4两,白茯苓(去皮)4两,薏苡仁4两,大麦芽(炒)2两,白扁豆2两,芡实(去壳)2两,柿霜1两,白糖20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粳米粉5升,蒸糕晒干。
功能主治养精神,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补虚损,生肌肉,除湿热。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任意食之,米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53、二十四味养脾丸处方丁香1钱半,沉香1钱半,木香1钱半,附子6钱半(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半两,大腹皮半两,神曲(炒)半两,白术1两半,大麦糵(炒)1两半,肉桂(去皮,不见火)1两半,厚朴(去皮,姜制)3两,诃子(炮,去核)一两3钱,人参(去芦)4钱,茯苓4钱,缩砂仁8钱,荜澄茄2钱,白附子(炮)2钱,高良姜(油炒)2钱,红豆(去红皮)2钱,胡椒(炒)2钱,荜茇2钱,甘草(炙)2钱,川姜(炮)2钱,生姜14两(切作片,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感受风冷寒湿邪气,腹胀痞满刺痛,肠鸣泄泻,吐逆吞酸,羸弱困怠无力,不思饮食等脾胃之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统》引作“二十四味养胃丸”。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秦绫锦方
处方54、加减思食丸处方神曲2两(炒黄),大麦糵2两(炒黄),乌梅4两,干木瓜半两(切),白茯苓(去皮)2钱半,拣甘草(细锉,炒)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生津液,进饮食。主脾胃俱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又治胸中有寒,饮食不下,反胃翻心,霍乱呕吐,及病后新虚不胜谷气,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白汤送下,不拘时候。如渴时噙化1丸。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55、半夏白术天麻汤别名半夏茯苓天麻汤、白术半夏天麻汤、半夏天麻汤、半术天麻汤
处方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功能主治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主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半夏茯苓天麻汤(《卫生宝鉴》卷九)、白术半夏天麻汤(《扶寿精方》)、半夏天麻汤(《杏苑》卷四)、半术天麻汤(《简明医彀》)。①本方方名,《济生拔萃》本作“制半夏白术天麻汤”,《医方集解》引作“半夏天白术汤”。②改为丸剂,名“半夏天麻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各家论述1.《脾胃论》: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耆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芩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孽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2.《医略六书》:脾气大亏,痰食滞逆,不能统运于中,故厥逆头痛眩晕不已焉。苍术燥痰湿以强脾;白术健脾元以燥湿;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固中,天麻法风湿以豁痰;泽泻泻浊阴以却湿;神曲消食积开胃,麦芽化湿和中;茯芩渗脾湿;半夏燥湿痰;橘红利气和胃)生姜快膈散痰;黄柏清湿热,干姜温中气也,使气健脾强,则自能为胃行其津液,而痰厥自平,良远温服,俾痰化气行,则胃气融和而清阳上奉,头痛眩晕无不保矣。此温凉并济,补泻兼施之剂,为气虚痰厥头痛眩晕之专方。
临床应用1.痰厥头痛:范天騋之内,素有脾胃之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归,为寒气佛郁,闷乱大作,火不得伸故也。医疑有热,治以疏风丸,大便行而病不减,又疑药力小,复加70-80丸,下两行,前证仍不减,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余谓前证乃胃气已损,复下2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制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而愈。2.不寐:丁某某,男,46岁。失眠已三月余,精神恍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脘胀,嗳气泛恶,纳谷无味,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数。治拟和胃宁心,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0g,清半夏、白术、枳壳、黄连、橘皮各7.5g,茯苓、远志、麦芽、瓜萎、枣仁、竹茹各15g,水煎服。共进24剂,能正常人睡,追访至今,未见复发。3.美尼尔氏综合征:张某某,女,70岁。冬月冒寒,头昏头痛,视物旋转10天。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证”,服药罔效。刻下眩晕未减,泛恶干呕吐涎沫,心悸气短,胸痞纳差,口中粘腻,舌尖发麻,屡欲更衣,大便量少而细软,形体丰腴,舌苔白腻,六脉濡弱,诊为风痰上犯,中气素匮。处方:法半夏、天麻、陈皮各10g,白术12g,茯苓、党参、山楂各15g,吴茱萸5g,生姜6g,炙甘草3g。眼药3剂,诸症大减,已不泛恶,继服3剂而愈。
摘录《脾胃论》(人卫本)卷下
处方56、代谷丸处方精羊肉(去筋膜,薄批切)3斤,陈皮3分,小椒2分,葱10根(先以水高肉2指已来,同煮水尽,去陈皮等,只取肉,慢火焙干),人参2两(去芦头),神曲2两(炒),大麦糵(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虚,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不拘时候,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57、加味藿香正气散处方藿香叶2两,紫苏叶1两6钱,粉甘葛2两,漂茅术2两,山查肉1两6钱,云茯苓2两,嫩桂尖6钱4分,广陈皮2两,大腹皮2两(洗浸),宣木瓜2两,建神曲1两6钱,白芍1两,陈香薷1两6钱,煨枳壳2两,芽桔梗2两,法半夏1两6钱(姜汁制),大麦芽1两6(炒),炒扁豆2两,粉甘草8钱,建泽泻2两(淡盐水炒),猪苓块2两。
制法上为细末,外用生姜捣汁1盏,和白水为丸,或将腹皮、生姜2两,煎水搓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热杂感,吐泻胸满腹胀,头痛或口渴,霍乱转筋,小便赤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小儿量减。
摘录《寿世新编》卷上
处方58、夺天造化丸处方针砂(煅)3两,大麦粉3两,红花1两,木香1两,泽泻1两,当归1两,赤芍1两,生地1两,牛膝1两,苏子1两,麦冬1两,川贝1两,陈皮1两,枳壳1两,香附1两,山楂1两,神曲1两,青皮1两,丹皮1两,地骨皮1两,五加皮1两,秦艽1两,川芎1两,乌药1两,玄胡1两,木通1两。
制法上为末,泛丸。
功能主治调理气血。主五劳七伤,九种心痛,诸般饱胀,胸膈肚痛,虚浮肿胀,内伤脱力,跌打损伤,行走气喘,遍身疼痛,精滑阳痿,肠红痞塞,面黄腰痛,妇女砂淋,白浊淫带,经水不调,产后恶露不尽,小儿疳膨食积。
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59、半夏拨刀别名半夏饪
处方大麦面4两,半夏(汤洗去滑,尽炒)半两(为末),桂(去粗皮)1钱(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痃癖,血气,口吐酸水。
用法用量半夏饪(《普济方》卷三二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60、白散子处方白附子半两,大香附子半两(炒),半夏1分(姜制),黑牵牛2两(半生,半炒令熟),大甘遂1分(以大麦炒,候麦黄赤色,去麦不用,须极慢火炒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2钱,量患人虚实加减,以蜜酒调下,续饮温酒1两盏。候所苦处刺痛为度,微利3-5行,泻出恶物即愈,次用青凉膏贴之。气盛者1服2钱,余更裁度。
摘录《中藏经·附录》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