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清代的盛京与北京

清代的盛京与北京。清政权兴起于今东北吉林省的中南部,以后在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即汗位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境),后定国号为后金,即表示恢复过去金王朝的事业。随着军事的发展,又先后移都辽阳、沈阳。他逝世以后,由他儿子皇太极继位,开始称帝。皇太极立志占有中原,成为统一中国的封建皇帝。他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称沈阳为盛京。在他当政期间,不仅在辽西走廊建立了一些军事据点,并且在长城以北,征服了近边的蒙古各部,并多次派兵南下,远及山东等地,还包围过北京,明王朝当时已经土崩瓦解。他在位16年,死后由福临继位,后称为清世祖。他即位后的当年,即进军北京,取代了在京仅一个多月的李自成农民军的政权,然后统一全国,建立了历时两个半世纪以上的我国最后的一个王朝。

清王朝仍以北京为首都,沿用明代京师顺天府的称号,另以旧京盛京作为陪都,称奉天府,并置附郭的承德县。所以和明朝相似,也有两京。京城包括宫城(即紫禁城,筒子河环绕的故宫)、皇城(承天门即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以内的城区,包括宫城和宫苑区)、内城(正阳、崇文、宣武、东直、朝阳、德胜、安定、西直、阜成等九门以内的城区)以及明代所筑的前三门外的外城,当然城内名称有了一些改动。内城当时只限旗人居住,按方位列置八旗,以拱卫皇居,所以西方图籍中常称为鞑靼城,以后逐步允许汉人居住。外城则为汉族官民居住区。外城划分为五城,与明代五城划分不同。正阳门外为中城,其西为北城与西城,其东为南城与东城。清代时外城获得较快的发展。京师粮食供应一如明代,赖京杭大运河漕运,年额400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