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通络生乳糖浆

通络生乳糖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

通络生乳糖浆的基本资料通络生乳糖浆(现代标准)

名称通络生乳糖浆

拼音Tongluo Shengru Tangjiang

成份天花粉 马悬蹄 丝瓜络 穿山甲 北沙参 鹿角

性状本品为棕色澄清液体;味微苦而甜。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下乳。用于气血不足,经络不通,奶汁灰白稀薄。

规格每瓶装100ml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0ml,一日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执行标准WS3-B-3979-98

通络生乳糖浆相关中药材1、穿山甲

别名鲮鲤甲,鳢鲤甲,鲮鲤角,川山甲,鳖鲤甲,山甲,甲片,麒鳞片,鳞片,随碱片,鲮鲤甲,鳣鲤甲,麒麟片,麟片,山甲片,钱鲤甲。

来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捕得后杀死,去净骨肉,晒干,即为“甲壳”(亦称“甲张”)。将甲壳置沸水中,甲片自行脱落,晒干;或直接用沸水烫死,取下甲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亦产。

性状甲片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形状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长或宽1.5~5厘米,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效条横线纹。腹面色淡较滑润,中央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气微腥,味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功能主治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①《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②陶弘景:“疗疮癞”③《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⑤《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⑥《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⑦《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备注进口的穿山甲商品,多来自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一般分大甲片与小甲片。大甲片灰黄色,习称“铜甲片”,品质较次;小甲片褐色,习称“铁甲片”,品质较优。

2、北沙参

别名海沙参,银条参,莱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真北沙参,莱阳沙参,海沙参,条沙参,真北沙参;海沙参;根条参;菜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7~8月或9月下旬采挖,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放开水中烫后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生于海边沙滩,或为栽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主产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细圆柱形或直条状,两头较细,很少有分歧,长15~30厘米,直径3~8毫米。外表淡黄色,粗糙,具纵纹及未除尽的棕黄色栓皮,并有棕色点状的支报痕迹,顶端往往残留圆柱状的根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色,中央有黄色放射状的木质部,形成层呈圆环状,深褐色。气微,味甘。以根条细长、均匀色白、质坚实者佳。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3、丝瓜络

别名丝瓜网,丝瓜壳,瓜络,絮瓜瓤,天罗线,丝瓜筋,丝瓜瓤,千层楼,天萝筋,丝瓜网,丝瓜布。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老热果实的网状纤维或粤丝瓜的枯老果实。秋季采取枯老的果实,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称“丝瓜络”。广东粤丝瓜采取后不去皮、子,称为“丝瓜布”。

性状①丝瓜络 呈长圆筒形或长棱形,略弯曲,两端较细。长约25~60厘米,中间直径约6~8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全体系由多层丝状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物。体轻,质坚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形成3个大空洞,内有少数残留的黑色种子。气无,味淡,以筋细、质韧。洁白、无皮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以浙江、江苏所产者质量为好。②丝瓜布 外形呈长圆筒形,一端具坚韧的果柄,果皮灰黄色,上有10条纵向棱线,果皮质脆。其余均与丝瓜络相似。主产广东。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治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炭:能止血。治便血、血崩。①《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②《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③《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④《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⑤《陆川本草》:“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痪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4、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栝楼根,蒌根,蒌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段,粗大者再纵切为两,晒干。然后撞去外表的黄色层使成白色;或用硫黄熏白。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双边栝楼的根,在广西地区亦作天花粉使用。植物形态详“栝楼子”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皱缩不平,具有陷下的细根痕迹。质结实而重,粉质,不易折断。纵剖面白色,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色,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气微,味淡后微苦。以色洁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①《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②《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③《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④《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⑤《本草蒙筌》:“治偏疝”⑥《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⑦《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⑧《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5、鹿角

别名斑龙角,鹿角。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分砍角和退角两种。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脑盖骨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又称“解角”、“掉角”或“脱角”,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不带脑骨。多在3~4月间采收。

性状①花鹿角 为梅花鹿的老角,呈分枝状,三岔或四岔,长约30~50厘米,左右两枝对称.主枝稍向后面弯曲,直径2.5~4.5厘米。分枝向两旁伸张;枝端渐细。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黄棕色,枝端浅黄白色,无毛,有光泽,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质硬。断面周围白色,中央灰色,并有细蜂窝状小孔。气无,味微咸。以质坚、全体有骨钉、光泽者为佳。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亦产。②马鹿角 为马鹿的老角。形与花鹿角相似,每枝多为3~6岔。全长50~60厘米,直径约3~6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骨钉不显著,基部有珍珠盘。骨质坚硬,断面外围白色层极厚,中央多灰黑色,有的微呈红色,具粗蜂窝状孔。气无,味微咸。以粗壮坚实、无枯朽者为佳。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①《本经》:“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②《别录》:“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③《千金·食治》:“屑服方寸匕,日三,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④孟诜:“妇人梦交者,鹿角末三指撮,和清酒服;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⑤《日华子本草》:“疗患疮痈肿热毒等,醋摩敷;脱精尿血,水摩服;小儿重舌鹅口疮,炙熨之”

备注鹿角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野生的白鹿、白唇鹿、水鹿的角亦作鹿角使用。商品在四川称为草角(白鹿角)、岩角(白唇鹿角)、春角(水鹿角),产量均少,品质亦差。

6、丝瓜

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绵瓜,布瓜,天罗瓜,鱼螆,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天络丝,天罗布瓜,虞刺,洗锅罗瓜,天罗絮,纺线,菜瓜,水瓜,缣瓜,絮瓜,砌瓜,坭瓜,天丝瓜,鱼鲛,天骷髅。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嫩丝瓜于夏、秋间采摘。老丝瓜(天骷髅)须于秋后采收。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①朱震亨:“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②《本草蒙筌》:“治痘疮脚痛,烧灰,敷上”③《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④《纲目》:“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匿,痘疹胎毒”⑤汪连仕《采药书》:“天骷髅,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⑥《陆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